建筑防雷的另类声音——防雷接地既不科学又不经济
小羽毛
小羽毛 Lv.5
2013年03月29日 22:26:31
来自于防雷减灾
只看楼主

各位同仁,大家现在都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做法对建筑做防雷设计,国标中做法源于我们小学自然课中的——富兰克林防雷思想,相信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思想。但是,我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雷电的数学物理模型比较模糊,下面我上传的附件是一位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提出的另类声音,对现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的做法予以了大肆批判,有兴趣了解一下。同时可以提出看法。不管文章的观点正不正确,我觉得这篇文章肯定能给我们带了对权威调整的震撼,我们正缺乏这种精神,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防雷设计的理解。

各位同仁,大家现在都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做法对建筑做防雷设计,国标中做法源于我们小学自然课中的——富兰克林防雷思想,相信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思想。但是,我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雷电的数学物理模型比较模糊,下面我上传的附件是一位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提出的另类声音,对现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的做法予以了大肆批判,有兴趣了解一下。同时可以提出看法。

不管文章的观点正不正确,我觉得这篇文章肯定能给我们带了对权威调整的震撼,我们正缺乏这种精神,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防雷设计的理解。
0947524817d5594dc5b2.pdf
425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htmg1982
2013年04月20日 17:36:27
12楼
学习,学习了。这文章一直讲到古建筑。在以前我们家里使用电子设备比较,受到直击雷的概率也很小,所以古代建筑很少发生这样的天灾。如果整个建筑能做成大法拉第笼,而且整体与外界都是绝缘,这样也不行,屏蔽不能做的那么好。现在电子设备多了,不仅是直击雷对建筑有影响。:)
回复
boeing_s
2013年04月27日 09:21:14
13楼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避雷针把一个不可控的损害变成了一个可控的损害。拿古建筑来说,它被雷击的点是随机的,被雷击部位其实是不可控的,当然被雷击的概率也比较小。
但你竖了避雷针后,其实遭受雷击的概率变大了,但是引雷点固定了,而且有了固定的泄放通道。虽然在引雷点和泄放通道上,不可避免的成了重灾区,但规范也通过了一些措施来降低影响。比方说通信线路必须与引下线保持间距等等,另外重要的机房也可以在墙体内敷设屏蔽网格来减轻引下线高频大电流泄放造成的电磁场影响。
由于我和民航行业接触比较多,发现其实这和航空管制有异曲同工之妙。飞机在天上飞,其实是按着你看不到的规定航路在飞的。话说天空任鸟飞,那么大的天空,如果能够实现自由航行,那飞机相撞的概率不是更小了么,为什么要规定飞机必须飞在固定的航路上。我们做这种既浪费燃料,又增加相撞概率的事情,其实就是为了把原来一个完全不可控的风险,变成一个可控的风险。
回复
boeing_s
2013年04月27日 09:22:27
14楼
另外说下,法拉第笼只能解决雷电流泄放和不等电位反击的问题,不能解决雷电流泄放引起的强电磁场干扰问题。
回复
米克
2013年04月27日 11:28:22
15楼
楼上说的是
回复
孙大胜来了
2014年01月16日 15:36:07
16楼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czy215co188
2014年05月28日 09:30:19
17楼
以前看到过,觉得没什么道理,像是民科的作风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