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一些自我总结
liuxiang1356
2013年03月03日 14:09:38
只看楼主

1. 模板图一定要正确,出图前要将最终版建筑图做成一个块覆盖在结构图上进行核对。核对的内容: <1>平面形状,外立面做法 , <2> 按面高差等关系,制图时除卫生间,一般厨房以外的高差及坡道等都以“指引线”的形式画在平面图上,有高差的地方要画实线(一般画在梁图上); <3> 内隔墙的位置核对时,同时如有内隔墙位置没有布梁时,则电算荷载也会漏

1. 模板图一定要正确,出图前要将最终版建筑图做成一个块覆盖在结构图上进行核对。
核对的内容:
<1>平面形状,外立面做法 ,
<2> 按面高差等关系,制图时除卫生间,一般厨房以外的高差及坡道等都以“指引线”的形式画在平面图上,有高差的地方要画实线(一般画在梁图上);
<3> 内隔墙的位置核对时,同时如有内隔墙位置没有布梁时,则电算荷载也会漏
<4> 楼梯剖面要按实际尺寸精确制图,以检查楼梯是否碰头,同时也可以校核建筑图楼梯剖面的正确性。
<5> 降板区域或有设备管道(暖通,水管等管道)要检查降板区域正确性及梁高是否影响设备管道通行和建筑使用净高。
<6> 不允许采用 pkpm 生成的图作为模板图。
<7> 楼梯,电梯间等较大洞口养成一律标注“洞口净尺寸”的做法,该习惯可自我校核。
2. 荷载
1> 荷载一定要精确。不能漏,也不要盲目加荷载。如对某个重要构件不放心,可以适当增加配筋。
2> 荷载计算要对照建筑图的做法来计算,包括大理石,玻璃幕墙等都不要漏。
3> 荷载要正确归并,外墙开大窗洞的其墙荷载按照开洞面积折减。
4> 电算时要检查板荷载是自动计算的还是人工输入的。
5> 要按照房屋的供用功能取用活荷载。
6> 住宅“按层组装”时要检查层数是否正确,可以几个方面检查:a 实体模型显示,b 输入文件有一个“质量”结果 c也可以将电算轴力除以总面积和层数,看结果是否合理,结果为楼层每平米重量。
3. 电算
1> 梁与梁或梁与墙垂直相交时一律点铰计算。
2> 次梁的次数不要超过三次,对于梁高的取值一般框架梁按高规为1/10---1/18,次梁差不多也是这个标准,但具体取值主要是由跨度,荷载所确定的。
3> 主次梁(指主要的次梁)做成十字形或艹形或井形时,尽量按登高梁设计。所谓等高梁不是单纯指高度一样的梁,是指刚度差异不大的梁。区别在于等高梁相交处附加箍筋,而主次梁相交时箍筋或为吊筋做法,优先采用附加垂直箍筋。
4> 板与边梁连接处计算均按铰接。
5> 梁板要检查挠度和裂缝。
6> 墙柱要检查轴压比和是否为短柱。
7> 电算前,要检查总信息是否正确,前提错了,后面计算结果全错。
8> 电算完成后要检查周期,位移比,周期比,剪重比等是否规范要求。
9> 电算中的混凝土容重,一般剪力墙住宅取26—27kn/m3,框架取26kn/m3.

sisyhus
2013年03月03日 14:43:15
2楼
不错的总结 谢谢楼主
回复
chi-my
2013年03月03日 17:52:54
3楼
3.3条,收益 了
回复
无间道
2013年03月03日 18:35:08
4楼
总结的不错,看出来是自己总结的。有益于青年人积累设计经验。顶一个。
回复
gdzgzs
2013年03月03日 18:47:54
5楼
总结的不错
回复
lxp082
2013年03月03日 20:23:41
6楼
很多我自己跟楼主这样做了,但是自己懒于总结,学习到了。
回复
江豚大大
2013年03月04日 09:27:58
7楼
3.3条即十字梁和井字梁,浅显易懂,总结的很好哦~
回复
nigeer
2013年03月04日 10:09:26
8楼
不允许采用pkpm生成的图作为模板图?
回复
nigeer
2013年03月04日 10:11:30
9楼
为神马啊,那怎画梁的配筋图?
回复
liuxiang1356
2013年03月04日 11:16:19
10楼
nigeer 发表于 2013-3-4 10:11 为神马啊,那怎画梁的配筋图?简单的可以,复杂的建议手画,不易出错
回复
温员外
2013年03月04日 12:30:50
11楼
3> 主次梁(指主要的次梁)做成十字形或艹形或井形时,尽量按登高梁设计。所谓等高梁不是单纯指高度一样的梁,是指刚度差异不大的梁。区别在于等高梁相交处附加箍筋,而主次梁相交时箍筋或为吊筋做法,优先采用附加垂直箍筋。
我的理解是,等高梁不是为了省吊筋,而是共同变形协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