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高厚比与基础埋深的矛盾
qkhhiclg
qkhhiclg Lv.2
2004年09月27日 11:58:11
只看楼主

一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地梁高600mm,一墙一桩,上部为短肢剪力墙40米,按规范基础埋深40/18=2.2米,则地梁顶标高-1.8,加上底层层高3米,则为4.8米,按规范墙厚4800/20=240,而建筑要求墙厚200.不知如何处理。

一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地梁高600mm,一墙一桩,上部为短肢剪力墙40米,按规范基础埋深40/18=2.2米,则地梁顶标高-1.8,加上底层层高3米,则为4.8米,按规范墙厚4800/20=240,而建筑要求墙厚200.不知如何处理。
免费打赏
yunfeiyu
2004年09月27日 12:27:42
2楼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规程第7.2.2条要求,剪力墙的截面应满足
一定的要求,见7.2.2-1~3。当墙厚不能满足要求时,请参见
7.2.2-4条要求,按高规附录D计算墙体的稳定。
回复
flashgirl
2004年09月27日 22:58:15
3楼
此条规定主要是为了墙体在竖向力作用下的平面外稳定,"层高"两字对底层如何理
解?高规中似乎没有提到.
我们看一下砌体规范中验算墙体高厚比的规定:这里采用的是计算高度,下端支点的
位置,可取在基础顶面,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则可取在室内地面或室外地面下300-
500处;(这里室内或室外应是对应内墙与外墙,从这个角度说,高规中底层墙从正负
0算起是不对的)
再看一下高规附录D公式中,h是墙肢所在楼层的层高,假如说底层可从地坪算起,那
么该地坪与其余楼层的梁板作用相同,显然是高估了.
理论上说当埋深较大时且填土密实度有保证时,高度可以算到地坪下某个位置,但不
好量化,建议设计中取到基础顶或采取加强措施
回复
xuechao
2004年09月28日 10:33:43
4楼
《工程抗震》杂志2002年第一期中的部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问答(1),作者:沙安、孙建华、白雪霜、毋剑平,其中第16问:
16. 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1/20层
高,是否过大?
计算高度的取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况而定,若嵌
固得好,如作刚性地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可以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
震墙厚取1/20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
楼板顶的高度。

一般砖房底层的计算高度取到室外地坪下500mm,我觉得保险点取至室外地
坪下500mm总可以了吧。再或者,在地坪下增加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梁比墙
宽),做成带边框的剪力墙,这样也可以吧。
回复
xuechao
2004年09月28日 10:33:56
5楼
补充一点:
我觉得若结构设计人员心理不踏实,层高可取到基础梁顶的高度。
但我想到北京市标准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01-501-
92)中对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公式中埋置深度的规定,内墙埋深从室内地坪算起,外
墙埋深从室内外高差的一半处算起,这说明回填土还是有一定的嵌固作用的。至
于加强措施,我觉得可将地坪内配上钢筋网,将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厚
度加大一些(如150mm)。
回复
102222222
2004年09月28日 17:50:40
6楼
抗震所的说法,自然应是权威,而且虽然是对底框的解释,但与高规中所指应该
是一致的,但我仍然对此解释表示怀疑,理由其实上面已说过,再重复一下:一
是不区分内外墙明显不合理(可对照砌体结构规范的规定),二是从附录D计算
中,把一层地坪与上部楼层作用等同不合理;以上两条哪位朋友能解释一下
关于上面几位朋友提到在地坪处设圈梁的方法,再抄一段砌体规范,应该有所启
示:“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当b/s>1/30时,圈梁可视做壁柱间墙的
不动铰支点”(b为圈梁宽度,s为壁柱间距,当然也适用于相临横墙);因此用此
方法是有条件限制的
规范此条规定并非强规,是出于概念上的控制,我们可以根据墙肢受力大小和布
置,实际的埋深,嵌固的强弱以及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案
回复
zeus_wang22
2004年09月29日 10:03:26
7楼
我理解内外墙不分是因为室内外高差相对于层高讲数值不大,属于工程允许误差
范围。当然若不放心,外墙取至室外地坪甚至地坪下500mm。
在抗震规范6.3.10条2款中规定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时,在底层若有刚性
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说明室内地坪有嵌固作用。我
觉得室内地坪底嵌固作用不能仅在不利时考虑其嵌固作用,有利作用就忽视了,
当然如何保证嵌固较好那需在设计中具体注明了。
另外,我请教过混凝土和高规编制组的两位专家,他们觉得从偏于安全考虑,
取至基础顶是没错的。但我觉得如此一来二层的混凝土墙厚度就不能一下减至
200mm,以免造成刚度的突变,又带来与建筑协商的问题。
实际工程中类似问题还是应由设计人员具体来分析解决好,规范定得是原则问
题,不可能面面俱到。
回复
ooo
2004年09月30日 09:43:06
8楼
一方面,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毕竟不可等价对比,受力机理等等并不相同,用
二者去作严格对比,似乎并不妥当,即使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框架、框剪还
是剪力墙结构?也各有特点,不能完全地一概而论;另一方面,设置刚性地坪或
设置所谓地梁,可以有利于墙体稳定,但是如何量化?试想,地下室顶板作为嵌
固层的要求尚且是上下抗侧刚度比不大于0.5,刚性地坪或地梁如何做可以达到嵌
固要求?与其考虑其有限的有利作用,不如验算其稳定性来得实在,既偏于安全
也有据可依,况且稳定性计算也很简单。
回复
luahua01105
2004年09月30日 13:10:59
9楼
我还是觉得抗震规范组对底框剪力墙的解释有一定道理。各规范之间看法不统一
是正常现象。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层的要求与单片墙体底嵌固作用底要求是不一样的。地
下室顶板作为嵌固层的要求要更严格一些,有许多更严格的要求。单片墙体底嵌
固只是稳定要求,定性而已。
我个人认为地坪对剪力墙的嵌固作用总会比框架柱好的多吧,具体好多少是看
具体的构造与回填土的施工质量了。地基规范的专家讲解地基基础规范时特别强
调回填土应夯实,夯填度(虚铺厚度与夯实厚度的比)应在0.75~0.85,至少可
保证地基土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可减少结构的地震输入和地震时土固接对结
构产生不利作用。
高规的规定安全更大当然无异议,结构人员谁会嫌安全度大阿!
回复
luahua01105
2004年09月30日 13:15:40
10楼
1. 首先,短肢剪力墙做200墙厚是不太适宜的。规范对钢筋砼的耐久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节点区钢筋的放置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可以
说,为了满足净距要求,不得不增大连梁中钢筋的直径以减少钢筋根数。管线的
铺设又往往削弱了墙体,所以建议增加墙厚。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第219页10.1.6条第4点有详细的解
释:
本条所述“层高”均指建筑的楼板之间高度,有地下室时,可取底层地面与二层楼
面之间高度;无地下室时,宜取二层楼面与基础梁顶面之间的距离。
刚性地坪能否按楼板处理,我想得根据具体情况,但,拉几根梁,片石上做层素
砼(大多数情况下沉陷产生裂缝)是不能作为楼板的。况且,嵌固是有很多要求
的,不是想当然的。
回复
wellmargin
2004年10月03日 22:47:27
11楼
具体操作能不能这样啊:
高度算至基础顶,最好加大厚度,满足1/20的要求,若建筑专业不配合,就演算
稳定性,演算通过,皆大欢喜,通不过,再与建筑专业争取,争取不下来就做刚
性地面,大不了把上层的梁板全搬下来;或者做变截面墙,室内地平以上是200
的,以下变厚,做成300,甚至600或更厚,形成所谓的“嵌固”或“约束”。不
知道这样行不行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