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大著名洋房 (组图)
edifier82888
edifier82888 Lv.12
2007年06月24日 09:26:54
只看楼主

中国上海,这个现金中国第一大现代城市,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曾经风光过,低糜过,浪漫过,也消沉过,这里积淀了太多国外的东西和理念,是一座现代的,浪漫的都市

中国上海,这个现金中国第一大现代城市,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曾经风光过,低糜过,浪漫过,也消沉过,这里积淀了太多国外的东西和理念,
是一座现代的,浪漫的都市
免费打赏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30:14
2楼
咐照片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33:43
3楼
上海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汾阳路树高枝繁,环境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大都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潘澄波旧居等。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公馆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白公馆”,是指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海上。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后来,曾先后作为上海画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院址。80年代上海越剧院迁往淮海中路,这儿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越友酒家的开头几年生意挺好,可是没几年,生意就淡下去了,只得把宅院旁边的越剧院练功房租给台湾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开设德国啤酒餐厅。后来,越友酒家的生意更清淡了,而德国啤酒西餐厅却越来越“火”。一到夜间,灯红酒绿,鼓乐铿锵,菲律宾乐团的热情演出,把三层楼面的近千名食客们鼓动得心脏摇荡……最后,宝莱纳把越友酒家也“吃”掉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39:43
4楼
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1.3公顷,园内绿树葱郁、绿草如茵,有水池、小桥、假山、花坛,园中百花四季吐艳。在当时可谓上海滩少有的豪宅。此建筑由协隆洋行柳士英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行婚礼。

1937年抗战爆发,王伯群随大夏大学撤至贵阳,撤离上海后,该建筑由保志宁叔父保君健代管。保志宁作为第一任主人住了仅二年又半。

上海沦陷后,于民国28年(1939年)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伪政权驻沪办公联络处,亦称“汪公馆”,期间愚园路1136弄内麋集了陈碧君(汪精卫妻子)、周佛海、李士群、诸民谊、梅思平、陈春圃、罗君强等一伙汉奸特务,成为汪伪集团在上海的巢穴。弄内10余幢花园洋房均被汪伪霸占,日伪武装军警100多人日夜守卫,一般市民不容近前。民国29年(1940年)3月30日南京伪国民政府正式开张,汪精卫来沪以此为行宫。愚园路一带宣布戒严,重要路口筑垒设防,出动装甲车游弋,故今日1136弄地下水泥路面尚有密铺钢筋。

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建筑一度成为国民政府军统组织的招待所,1946年保志宁回沪,将此屋出租给英国驻沪领事馆文化宣传处使用,自己仅住三楼。1948年下半年解放前夕,保志宁出走美国,成为美籍华人,住在纽约。

1949年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委员会接收,中共长宁区委和区文化局曾设于此,1960年长宁区委决定由区少年之家使用,并建立了长宁区少年宫,成为培养下一代的摇篮,并辟为上海市对外开放的旅游单位。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40:19
5楼
附个陈旧版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51:23
6楼
嘉道理住宅

  延安西路64号,上海人都晓得是上海市少年宫所在,但它曾为嘉道理住宅的历史就鲜为人知了。

  它的原主人艾里·嘉道理,英籍犹太人,想想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料儿。以500港币起家,日后成为沪港两地都鼎鼎有名的实业大老板。

  嘉道理住宅,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1919年,嘉道理原来的住宅失火,他的妻子急着让保姆逃走,自己却不幸丧生。悲痛不已的嘉道理带着孩子回伦敦散心,委托他的好友布朗在上海另起新居。而布朗酗酒成性,浪荡颓废,干脆又把此事扔给了洋行承包。承包商当然刻意豪华,足足花了四年时间才造好。当嘉道理接到100万两银子的造价时,他大吃一惊,不过,新居的确美轮美奂,成为嘉道理的最爱。

  嘉道理住宅气势恢宏,占地14000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显示出它的卓然不群。宽广的草地让人顿觉视野的开阔;中间就是对称、端庄的住宅,光建筑面积就有3300平方米,1929年甚至还加盖了一层。你一见到它,会感受到宛如皇家宫殿的华贵惊艳,你很难看到如美钻一样的建筑,但它的确就是。匀称整齐的柱石,撑起了宫殿的巍巍骨架;端正狭长的阳台,尤其是二楼的阳台,正好充当了天然走廊,上面应该弥散着仕女裙裾翩翩的幽幽气息。

  今日的上海市少年宫即为嘉道理住宅。

  这幢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楼大厅是舞厅与餐厅,整个一楼都是招待客人共同享受娱乐的场所。楼上有多间卧室,各个房间的装修、色调都别具特色。光浴室、卫生间就有六处。内外墙面、地坪几乎全部采用意大利大理石,入门处有爱奥尼克式的大理石柱廊;大厅顶部特意以大理石砌出穹窿,地面四周也铺设了大理石,中间则以柚木拼成花纹,是跳舞最理想的地板。连楼梯的石级、扶手与栏杆都是大理石的,所以人们称它为“大理石房子”。嘉道理慷慨大方,交游广阔,所以这个偌大的宫殿经常宾客满座,否则父子三人置身于此,太容易感觉到冷清孤独。这座建筑的哲学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也许正因为此,它成为少年宫是最适宜的造化安排。可以告慰嘉道理的是,它在孩子们的快乐笑声中,实现了大理石的永恒――它会一代代地被铭记下去。

  地址:延安西路64号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51:46
7楼
2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56:24
8楼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到了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 

不过这所住宅也不是蒋介石掏钱买的,而是他大舅子——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买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这幢法式花园洋房位于法租界贾尔业爱路9号(现东平路),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副楼位于主楼两侧,分别是侍从人员、警卫人员的住所及工作室。主楼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组成。 

现在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学校的一部分。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及卫生间,且有一秘密暗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从暗道直达楼外。现在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着。主楼中间单元底层,现由学校出租给高华纺织品有限公司作办公室。主楼南面原有一占地30多庙的大花园,现已大大缩小,只有三四亩大。顺着花园往前走几十步有一汪池水,池水旁有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两座假山,在一块突兀的假山石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今天依然清晰。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爱庐”平时由蒋介石副官蒋富寿看管,宋美龄常来小住,并将母亲接来同住。宋美龄给予侍卫的生活待遇颇为优厚。当初宋美龄曾向蒋介石提出“最好用几个女卫士”,蒋介石笑笑,指着孙宗宪等男卫士说:“他们都年轻活泼,有文化,又会打枪,不是很好吗?”宋美龄微微颔首,就不再提了。 

“爱庐”周围,衡山路东平路口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角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间“Sasha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但主要的房子都还在学校围墙里。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57:36
9楼
爱庐

汾阳路衡山路一样,东平路具有着这个街区的典型特质,每每浓密的法国梧桐的树冠都能从路的两边延伸乃至相互握手,时而,阳光会在道路上印下一个个斑驳的光点。从东平路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惬意地走下去,如若探幽,不想,翻出来的都是一个个历史人物风云际会的往事。东平路9号,便是首当其冲。
宋美龄站在二楼阳台举目远眺时一定看见过很多风景,除了自家的精致宅院,必定会看到和它比邻的那些花园:最西面的那幢,最东面的席德懿宅,甚至再远处的白公馆……


由于现在“爱庐”被用作教学用楼变成学生上课的地方,平素路人只能在外参观,而在今年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时,机会来了,“爱庐”这扇历史悠久的大门终于向充满好奇眼光的普罗大众敞开:虽然里面陈设早已变样,但或多或少可以弥补一些遗憾。“人们在花园中寻觅那块‘爱庐’假山石,正是蒋介石亲笔题写。找到后大家都纷纷合影留念,也算不虚此行了。”老上海季老先生仍然意犹未尽地回忆开放当日的情景,“校方特意在每间房间的门上贴着‘原客厅’、‘原会议室’等字样,让参观者对房子布局一清二楚。”


彻底的公众开放日很短也很少,但并不妨碍慕名而来的市民赶来远远地瞧一瞧爱庐的样子,毕竟小楼依旧诗意盎然地承载着历史的印痕。那些印刻着痕迹踪影的老建筑,哪怕是一个无形的旧址或一个名字,只要用心去感受,即便是在风中,也能聆听到他们曾经的那阵脚步声。有人开始期许小楼的第二次开放日。


东平路9号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北面入口处悬着“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的铭牌。走在路上,主楼的琴声寸寸飘荡出来,忽远忽近间似乎述说着老房子所经历的风雨。院内,有好几幢法国风格的漂亮洋楼,其中最著名的一幢,是当年宋子文买下来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直至今日,你依然能隔着校园的大铁门,在布满爬山虎的老房外廓上遥想当年风韵。“房子能看得出它的旧,能感受到它的静,它的故事却很难想象得出了——它什么都不提,就为了你知道后的大吃一惊。”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小洋楼的“前身”。


的确,这小洋楼大有来头。1927年蒋宋联姻后,虽然长住南京,但经常来沪时无适当的住宅。


恰逢贾尔业爱路(今东平路)9号花园洋房的业主欲出售此房,宋子文便买下来,作为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据说蒋宋二人都特别喜欢这幢房子,蒋介石还为之题名“爱庐”。这一被称为“爱庐”的别墅,与他在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立。



“爱庐”是一幢法式别墅,假三层别墅屋顶铺盖着红色鱼鳞瓦片,清水卵石的墙面,堪称当时欧洲流行的外墙装饰式样,屋顶的烟囱和老虎窗,都恰到好处地错落有致。楼前有一片大花园,南面有一泓池水,沿池有鹅卵石铺成小泾,小树丛中堆起太湖石假山,蒋介石题写的“爱庐”两个字镌刻在玲珑的太湖石上。


20余年间,蒋介石入住“爱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来时则接见一些沪上人士或南京政府要员,故有“蒋介石行宫”之称。宋美龄住此的时间则稍多,往往将母亲倪桂珍接来同住,共叙天伦。虽是西式房子,墙上的画却还是名贵的中国字画。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09:58:48
10楼
1
回复
edifier82888
2007年06月24日 10:08:08
11楼
沙逊别墅
“罗别根花园”位于虹桥路,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房地产大王沙逊兴建的度假别墅,该栋老洋房目前为一家外资企业使用。,“罗别根花园”的建造者沙逊是英籍犹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上海地产大王,当初名下产业曾遍及上海滩,包括南京路外滩的13层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苏州河北岸的河滨大楼、江西路上的都城大厦(新城饭店)和汉弥登大厦(福州大楼)、茂名路上的13层华愚公寓(锦江饭店南部)和18层格林文纳公寓(茂名公寓)、陕西南路的里弄房屋和凡尔登花园等等。



“罗别根花园”曾经是沙逊的私人别墅,属典型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风格,建筑面积在900平方米左右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