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户村村民之家:自然原型的延续与重构
哎哟便利店
2024年06月20日 11:01:26
只看楼主

来源:青年建筑

          沿河透视 ? 赵强            

   
     
沿河透视 ? 赵强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建造被广泛推行。但许多更新实践 忽略了乡村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地域特征,忽视了对村落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公共空间社会性的关注 ,导致村落的原生状态被破坏,地方的历史记忆被抹去,使乡村丢失了最珍贵的原生文化资源。

乡建的介入应不止于满足现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 通过平实恰当的方式去保护村落的原生环境和再现本土的精神,让地域文化的力量回归乡村。

立面再构? 赵强



自然原型

在中国古代建筑观里,建筑时刻追随自然,空间建构与材料建造都会跟着自然一起更新、进化和演替。从这个角度来看,乡土建筑可以被看成一种原生的“自然原型”, 它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自发地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自然形态。

王户村村民之家位于浙江台州仙居县白塔镇下的王户村,场地是村子最东边的一个地块,紧贴道路,面向小河。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村民之家的公共空间建设,并依托仙居县的旅游资源,结合自身的物质环境优势,来激活这个古老的村落。

村落肌理 ? UAD    

 
王户村位于山区,地质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现状的土墙就是村民以前用来种蘑菇的泥土房遗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村生产力缺失,曾经的生产记忆逐渐被淘汰甚至遗忘。遗落的历史碎片是时间的见证,土墙上遗留下曾经的窗口,门洞,让人可以联想到曾经的使用方式。  

 
村落环境 ? UAD    

   
在这两个土房遗址的边上,发现了另外些许土墙,经过询问当地村民,得知原来有3个蘑菇房,后来过于破旧倒掉几乎全部消失。现今,仅存的几面摇摇欲坠的夯土老墙陪伴着村民,通过残存的几个门窗洞口向路人倾诉被遗忘的记忆。


新旧共生

 
王户村村民之家 通过空间模式和建造模式对传统民居的转译,将历史记忆赋予到建筑中,来延续原有的原型。 整体的坡屋顶条形体块置于现有老墙内,让村民之家从老墙中自然“生长”出来。新建筑和老墙交相辉映,显隐互鉴。此外,在第三个蘑菇坊旧址上,重新呈现了曾经存在的第三个房子,再现这块土地上昔日的劳动场景,唤起了村民的集体劳作记忆。  

 
新建筑和老墙交相辉映 ? 赵强    

 
旧时民居的建造材料多为夯土墙和砖块,但夯土墙易被风化侵蚀。现状的两栋建筑,其中屋顶已坍塌,夯土老墙已老化,两者均不可作为新建筑的结构体。所以村民之家采用新的混凝土外墙,与原有夯土老墙形成鲜明对比, 表达出当代新技术,且又与地块周围环境形成呼应,调和了与村落之间的冲突,形成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过渡。  

 

过去与现在的过渡 ? 赵强    

   

   
模度再生    

   
王户村村民之家夜景 ? 赵强    

 
村落是通过单体不断聚合形成的有机整体,从单元到整体,它们都遵循了基本的模度的法则,进而形成了具有相似性的建筑形式和尺度。王户村多见条形坡屋顶,长条状的空间体量,王户村村民之家延续了当地尺度“规矩”,沿用本土的空间模度进行设计,使内部空间有相似的当地建筑尺度,让村民获得熟悉的空间感受。  

 
村落原型 ? UAD    
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尺度” ? 赵强    

 
同时,这样的模度操作也有益于外部街巷空间的营造,整体上,通过模度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形制和保护了古村落的外部空间环境。  

 
村落的外部街巷空间 ? 赵强    

 

 
功能建构
 

 
目前村落普遍的公共活动空间稀缺,不能满足保护集体文化,满足村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鉴于村落土地的有限性,活动中心尽量占地较小,功能多样复合,灵活调整。新建了多功能展厅来承担村民会议、会客、运动健身和电影休闲的多重功能。  

 
一层平面图 ? UAD    

 
复合功能增加了建筑的使用时间,例如白天可作商业售卖,给孩子们提供阅览空间,晚上给村民播放电影。同时多功能展厅具有图文展览的功能,展览村史脉络和蘑菇加工的工艺流程, 通过空间对建筑全时段使用的关注来实现功能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内庭 ? 赵强    
室内外空间 ? 赵强    

 
由功能生发的空间带来崭新的生活模式,从原来的生产性空间转变到如今的社交公共空间,同时也是一种对建筑与社会的关系的重构。  

 

 
立面再构  

 
现状墙体上的开窗是阵列匀质的小窗,受制于夯土的力学性能,无法建造更大尺寸的窗洞,其次原来的蘑菇坊的养殖需求本身对光线的进入极为敏感,进而立面整体较为封闭。但随着对舒适度要求提高,这些曾经的小窗已无法满足建筑采光通风等的要求。  

 
立面开窗的演化 ? UAD    

   
王户村村民之家采用多种不同的开窗形式。整体上,咖啡厅和展厅的虚实对比是立面对内部功能逻辑差异的再现,让路上的村民也能感知室内空间功能的不同。  

 
虚实对比 ? 赵强    

 
局部上,多功能展厅设计了角部较大的转折窗来增加采光的需求,咖啡厅入口的大玻璃窗让自然环境渗透到室内。  

 
转角窗 ? 赵强    

 
坡屋顶上增设的高窗对望山坡,除了引入自然景色,体现了对技术生态性和空间舒适性的考量。此外这些再构的“新窗”重构了建筑和自然的关系, 它们积极地回应村中的巷道、民居、和周围的远山,让建筑内部与外界环境相互因借,从而发生更多的视线联系和内外的相互感知。  

 
坡屋顶高窗 ? 赵强    
剖面分析 ? UAD    

 
自然原型是古朴村落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古老智慧的体现,面对未来,又是年轻而坚固的。它使得建筑历经时间的考验,经久不衰,直接深刻地思考并回应一片片丰富的土地。它弥合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持续生态地与自然社会相处的方式,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合共生。  

 
沿河透视 ? 赵强    
总平面图 ? UAD    

免费打赏
tumux_11846
2024年06月20日 11:53:02
2楼
这篇文章提到了王户村村民之家的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很不错。它考虑到了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将两者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这种设计理念可能符合现在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既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又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文章中提到的自然原型的延续与重构,让我想起了我们在工程设计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环境中的特色,比如地形、植被等。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让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场所。关于具体的规范规定,我觉得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中国现行的规范条文说明。这些规范条文说明了具体的适用条件、数据及计算公式,为我们提供了设计的依据。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我们需要确保调整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另外,我觉得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和计算,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让我对自然原型的延续与重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工程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觉得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让建筑与自然、文化相融合,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