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师们对虚拟住宅的理解
goooo
goooo Lv.2
2004年09月22日 13:52:46
只看楼主

最近五年以来,整个建筑界对于“虚拟”(virtual)产生了巨大的热情,这种局面是由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的。本章要讨论就是“虚拟建筑”(virtual architecture)和“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 建模技术和对行为和环境的模拟使人们对于人工虚拟环境取代我们所认识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尽管可以说对于“虚拟”(virtual)的热情仅仅是伴随数字技术飞跃发展而产生的现象,但是“虚拟”(virtual)这个概念却由来已久。“虚拟”(virtual)一词来自拉丁语virtus,原意指“潜力”(potential)或“力量”(force),并且意指一旦变为有效的,感觉得到的或者可操作的则立即就能显现的力量。

最近五年以来,整个建筑界对于“虚拟”(virtual)产生了巨大的热情,这种局面是由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的。本章要讨论就是“虚拟建筑”(virtual architecture)和“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
建模技术和对行为和环境的模拟使人们对于人工虚拟环境取代我们所认识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尽管可以说对于“虚拟”(virtual)的热情仅仅是伴随数字技术飞跃发展而产生的现象,但是“虚拟”(virtual)这个概念却由来已久。“虚拟”(virtual)一词来自拉丁语virtus,原意指“潜力”(potential)或“力量”(force),并且意指一旦变为有效的,感觉得到的或者可操作的则立即就能显现的力量。
德勒兹(法国哲学家,1925——1995)认为:真实化的虚拟(actualisation of virtual)与现实化的可能(realisation of possible)是不同的。现实化的可能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是对已有模型的发展,而真实化的虚拟则是没有终结的。“虚拟”总是有多种可能的实现形式(multiplicity of possible actualization),总是新的可能性(possible)存在的源泉和对它的界定而不是最终的可能性。对此的理解将打开对“虚拟”理解的新领域,超出了它原来的意思“现实的替代物”(replacement to the real)。虚拟在这个意义上和现实共存同时又影响着现实世界,而不是作为其替代物存在。虚拟是构筑全新的自然也即现实的一项技巧。
从德勒兹的这些言论中我们发现,“虚拟”这个问题实际上并非只伴随数字技术而存在,而是关于想象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们对此早有探讨。
“数字技术是‘虚拟’所必须依赖的技术,但是却是完成‘虚拟’最方便的途径”约翰·拉吉曼 《构筑》(John Rajchman construcion)
免费打赏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3:13
2楼
1997年,美国ANY杂志社举办了一次国际设计竞赛——virual house competition
竞赛的条件非常简单:基地是平坦的;方案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必须是可建
造的,并有围护结构;能够容纳4个人和一个家庭宠物居住;方案必须满足约翰·
拉吉曼 在《构筑》(John Rajchman construcion)一书中对virtual house的描
述。竞赛参加者有让·努维尔(法国),伊东丰雄(日本),彼得·埃森曼(美
国),丹尼尔·里博斯金(美国),赫尔左格和德姆隆(德国),兹拉-珀鲁(西
班牙,横滨码头设计者)。竞赛中对方案的要求其它几条都很普通,只有最后一
条有些奇特。下面我们来看看约翰·拉吉曼在他的《构筑》一书中对“虚拟”住宅
(virtual house)都做了哪些描述。
约翰·拉吉曼在他的《构筑》一书中对virtual house是这样说的: “虚拟住宅通过
它的平面布置、空间组合、结构构成还有智能终端等产生了最新的联系
(connections)。这样的设计使不可预料的联系产生巨大的力量。它打动我们的
是在思维和存在的各个方面。(。。。。。。)如果虚拟住宅不是完全被某些固
定的属性所确定,那是因为它是首先是一个动态的空间而不是具有某些不变的属
性的空间,这空间是如此的温和以致确定的属性根本无法存在。它的几何形状不
是由固定的点所描绘。虚拟空间不像我们所知或所见过的任何物体。”
拉吉曼强调了理解“虚拟”的基本步骤:一个全新的,不确定的性质,保证了“身体
和行动的自由”(freedom of the body and movement)。虚拟建筑,他认为,
远不是过去任何组织所宣称的那个样子。虚拟空间中的法则能够随着其中发生的
时间而发生变化。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3:26
3楼
拉吉曼的理论看起来很完备,但是如何与设计相联系仍是个问题。让我们看看让·
努维尔,伊东丰雄,彼得·埃森曼和丹尼尔·里博斯金是如何进行他们的虚拟住宅设
计的。
在吕克·贝松的电影《第五元素》中,导演从《刀锋战士》中借鉴了一个场景。我
们设想一下,布鲁斯·威利斯正身处中国城中,而下一个画面我们却发现他已经站
在一个像是太空船一样的飞行器旁边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让·努维尔的设计中,
他的设计可以算是一个技术性的诡辩,方案由一个古典建筑发展而来:帕拉迪奥
的圆厅别墅。他认为圆厅别墅是古典建筑中的珍宝,在他看来,材质,多重透明
和反射变形将这个简单而对称的“帕拉迪奥别墅”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建筑,而这就
是虚拟住宅的含意。在他所提交的计算机动画中,观者可以从室外自由的滑向室
内,同时欣赏到空间的变化。努维尔不用尽量使用较少种类建造材料的理念以及
在古典和现代夹缝中寻找灵感的思路在这个方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5:13
4楼
Nouvel的方案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5:45
5楼
Nouvel的方案2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6:15
6楼
Nouvel的方案3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6:45
7楼
Nouvel的方案4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7:02
8楼
在“虚拟住宅”设计竞赛中最具戏剧性的方案是伊东丰雄的设计。实际上他的设计
处在一种“无设计”、“非设计”的状态。伊东丰雄明确拒绝设计“虚拟住宅”,他认为
只有当我们能够清楚的分辨出相互矛盾的空间经验的时候虚拟住宅的设计才有可
能。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东丰雄选择了他那存在时间非常短暂的white U住宅,他
的那个东京white U住宅建成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但是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成为一座废墟。这座住宅的内部空间没有窗子,这表明了主人反复无常的生活方
式:在寂寞或者是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这房子是家庭的场所,既然这房子已被毁
坏,同时房子主人的生活便被破坏,这使得一座“没有设计可能性”的房子随即产
生并一直存在,一个环绕这个家庭而产生的“虚拟空间”,一个曾经的空间,一个
记忆的空间。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7:29
9楼
伊东丰雄white U 住宅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7:53
10楼
borken white U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8:26
11楼
错了,这个才是broken white U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