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师们对虚拟住宅的理解
goooo
goooo Lv.2
2004年09月22日 13:52:46
只看楼主

最近五年以来,整个建筑界对于“虚拟”(virtual)产生了巨大的热情,这种局面是由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的。本章要讨论就是“虚拟建筑”(virtual architecture)和“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 建模技术和对行为和环境的模拟使人们对于人工虚拟环境取代我们所认识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尽管可以说对于“虚拟”(virtual)的热情仅仅是伴随数字技术飞跃发展而产生的现象,但是“虚拟”(virtual)这个概念却由来已久。“虚拟”(virtual)一词来自拉丁语virtus,原意指“潜力”(potential)或“力量”(force),并且意指一旦变为有效的,感觉得到的或者可操作的则立即就能显现的力量。

最近五年以来,整个建筑界对于“虚拟”(virtual)产生了巨大的热情,这种局面是由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的。本章要讨论就是“虚拟建筑”(virtual architecture)和“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
建模技术和对行为和环境的模拟使人们对于人工虚拟环境取代我们所认识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尽管可以说对于“虚拟”(virtual)的热情仅仅是伴随数字技术飞跃发展而产生的现象,但是“虚拟”(virtual)这个概念却由来已久。“虚拟”(virtual)一词来自拉丁语virtus,原意指“潜力”(potential)或“力量”(force),并且意指一旦变为有效的,感觉得到的或者可操作的则立即就能显现的力量。
德勒兹(法国哲学家,1925——1995)认为:真实化的虚拟(actualisation of virtual)与现实化的可能(realisation of possible)是不同的。现实化的可能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是对已有模型的发展,而真实化的虚拟则是没有终结的。“虚拟”总是有多种可能的实现形式(multiplicity of possible actualization),总是新的可能性(possible)存在的源泉和对它的界定而不是最终的可能性。对此的理解将打开对“虚拟”理解的新领域,超出了它原来的意思“现实的替代物”(replacement to the real)。虚拟在这个意义上和现实共存同时又影响着现实世界,而不是作为其替代物存在。虚拟是构筑全新的自然也即现实的一项技巧。
从德勒兹的这些言论中我们发现,“虚拟”这个问题实际上并非只伴随数字技术而存在,而是关于想象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们对此早有探讨。
“数字技术是‘虚拟’所必须依赖的技术,但是却是完成‘虚拟’最方便的途径”约翰·拉吉曼 《构筑》(John Rajchman construcion)
免费打赏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8:50
12楼
众多方案中比较引人瞩目的是彼得·埃森曼和丹尼尔·里博斯金的方案。评委对这两
个方案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较:埃森曼的方案就像某国际车站上展出的概念
车,在耀眼的灯光下旋转着,但是却可能没有发动机;而里博斯金的则是一辆一
级方程式赛车,带着它最强劲的发动机跑在赛道上。在第一辆车中,它的形体和
细节的设计都被发挥到极至,几年以后或者几个月以后,这种外形设计奖变成通
行的标准;在第二辆车里,发动机却将成为生产的标准。二者都是新车型发展的
基础,但是实际上,它们在这一过程中却表现得完全不同。(建筑评论家 鲁吉·桑
朵拉)

彼得·埃森曼则延续了他近年来一贯的风格,继续在形态和反形态(the formed
and the un-formed)中激进的试验,或者说继续他关于晶状形体(crystalline
geometries)的试验。设计的起点是一段计算机生成的动画,他将在这段动画中
产生的抛物线轨迹用来作为形体产生的初始概念。埃森曼认为空间的理念和建造
空间的技术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问题,两者完全
不可分。“虚拟”,在埃森曼看来,是基于形体和空间潜在的无穷尽的交互作用上
的。它的形态是随心所欲产生的,并且总是独特的。设计说明中提到了埃森曼多
年以来一直反对的外形受到任何限制,比如功能和意义的限制。埃森曼反对诸如
“形式追随功能”(forms follows function)或者任何关于“形式追随。。。”的观
点。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3:59:22
13楼
彼得·埃森曼01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4:00:03
14楼
彼得·埃森曼2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4:00:23
15楼
然而丹尼尔·里博斯金却设计了“通用的发动机”:365个环状的片断代表着一年中
的每一天,这些环绕着一个空的中心轴线,他称之为“可以说是建筑空间”
(“could be called Architecture”)的部分。这个方案鲜明的表现了空间的基本性
质,它是“唯一一个没有确定尺度”(the only one without definite scale)的方
案,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理解,甚至可能更宽泛。方案说明的标题是“虚
拟的无穷”(“Virtual Infinity”),这并非偶然。里博斯金在他的“封闭空间系列”
(Chamberworks series)中首次使用曲线,但是他的理念已经在其它主要设计作
品中得到了体现: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以及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在虚
拟住宅中,概念化的象征和空间产生了这栋建筑:在伦敦的那栋新建筑中,空的
和打断的直线记录了柏林的大屠杀,变换的轴线围绕这连续的墙体。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4:00:48
16楼
丹尼尔·里博斯金
回复
goooo
2004年09月22日 14:01:08
17楼
不论怎样,以上提到的四个方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虽然它们都表达出了对于“虚
拟”问题的巨大想象力,但是所有的设计出发点都是在时空关系上的:在某个偶然
的时刻,运动静止了,但是空间和形体的特性却仍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当中,这
时候,每位建筑师关于“虚拟”的思考开始出现区别。通过上述过程,不难分辨出
哪个作品属于哪位建筑师,他们的方案总是表现出前所未见的惊人想象力。但是
哪个才是“真正”的“虚拟”住宅呢?评委认为理想的方案应该是丹尼尔·里博斯金纯
粹的概念,彼得·埃森曼极端的构图技巧和丰富的绘图经验,伊东丰雄丰富的情
感,让·努维尔的朴素简单和现代化的建造方法,所有这些的综合。但是同时也有
许多其他的可能性因为:“虚拟不会是任何我们所见过的东西”。
回复
imagineunique
2006年03月23日 11:10:38
18楼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回复
imagineunique
2006年03月23日 11:11:19
19楼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回复
imagineunique
2006年03月23日 11:11:37
20楼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回复
imagineunique
2006年03月23日 11:12:15
21楼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