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次梁交叉处板负筋露筋问题引起局部混凝土超高超厚问题 举例说明:如图:主梁上部保护层25毫米,次梁负弯矩筋也是25毫米,次梁负弯矩筋上皮保护层为0,如果次梁负弯矩筋上面还有1 6毫米的扣筋, 整整暴露在混凝土上皮之上,若是不用混凝土埋住,就得露筋,这事儿从理论上早就应该得到解决。有的设计单位直接把主梁箍筋高度减 小5公分,这样降低了主梁的有效高度,也不是个办法。 如果次梁负弯矩筋在主梁架立筋的下边走,则降低了次梁的有效高度,减小了次梁的承载能力,次梁箍筋内的主筋不靠角,也还是不合格 。
举例说明:如图:主梁上部保护层25毫米,次梁负弯矩筋也是25毫米,次梁负弯矩筋上皮保护层为0,如果次梁负弯矩筋上面还有1 6毫米的扣筋, 整整暴露在混凝土上皮之上,若是不用混凝土埋住,就得露筋,这事儿从理论上早就应该得到解决。有的设计单位直接把主梁箍筋高度减 小5公分,这样降低了主梁的有效高度,也不是个办法。
如果次梁负弯矩筋在主梁架立筋的下边走,则降低了次梁的有效高度,减小了次梁的承载能力,次梁箍筋内的主筋不靠角,也还是不合格 。
另有一个办法,就是凡遇有主次梁交叉的设计,均允许将主梁的箍筋高度减小25毫米,以免交叉处的扣筋暴露。这样,主梁上部的混凝 土保护层就大了25毫米,不知这种办法是否可行,国家规范应当规范一下。
这个问题,标准院应当有个明确的说法,在施工中如何处理,也好有个依据,实际施工中,对于高出的钢筋,人站上去蹦一蹦,再不行就 用 大锤往下砸一砸,都能应付了事,可在道理上说不通,心里也总觉不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