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湿地的管理
gnxio
gnxio Lv.2
2007年05月06日 15:52:48
来自于规范资料
只看楼主

常见湿地的管理gnxio湿地是富有生态价值和生产效益的独特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环境;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它可以蓄积洪水、补给地下水、水土保持、保留养分、缓解气候变化和净化水质等,它是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关于湿地的定义应根据水文、土壤、植被等特点给湿地以明确的定义。但由于难以确定积水湿地和水域的界线及无水湿地与陆地的界线;一些地理学家、土壤学家、水文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及经济学家等对湿地研究的着重点不同,而使湿地的确切定义至今仍有争议。

常见湿地的管理
gnxio
湿地是富有生态价值和生产效益的独特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环境;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它可以蓄积洪水、补给地下水、水土保持、保留养分、缓解气候变化和净化水质等,它是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关于湿地的定义
应根据水文、土壤、植被等特点给湿地以明确的定义。但由于难以确定积水湿地和水域的界线及无水湿地与陆地的界线;一些地理学家、土壤学家、水文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及经济学家等对湿地研究的着重点不同,而使湿地的确切定义至今仍有争议。
1956年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保护机构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表面暂时或永久有浅层积水,以挺水植物为其特征,包括各种类型的沼泽、湿草地、浅水湖泊,但是不包括河流、水库和深水湖。”
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36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重要湿地条约拉姆萨(Ramsa)条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沼泽、泥沼或水体的面积,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淡的、稍咸的或咸的水面积,包括退潮时海水不超过6米深的海水面积。一般不包括珊瑚礁在内。”
1979年加拿大湿地保护机构把湿地定义为:“水位在大部分时间接近或超过土壤表面,并长有水生植物的地区”。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在经过对本国湿地的多年调查之后,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1987年8月,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的国际湿地与泥炭生产计论会上,加拿大专家提出了一个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其主要标志是土壤过湿,地表积水(水深小于2米,有时含盐量高),土壤为泥炭(泥炭层大于40厘米)或潜育化沼泽土,生长水生植物,湿地生物或植物贫乏。”
精确地给湿地下定义是困难的,不仅因为其广泛的地理分布,而且因为其水文条件的广泛差异。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湿地概念。一般认为,湿地经常位于深水系统和陆地之间的边沿,受深水系统和陆地的共同影响,是地表长期或季节性积水的地理类型。由于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面积的差异性、淹水条件的易变性,以及湿地边界的不确定性,都影像了湿地进行科学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被普遍认同的湿地定义。由于湿地经常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受水陆系统共同作用,因此有许多学者将湿地归属于陆地系统、或归属于己于水体系统。这一缺陷导致了湿地管理、分类出现混淆和矛盾。我国缺乏的湿地类型,是一种依赖于在基质的表面或附近持续的或周期性的浅层积水或水份饱和的生态系统为特征的。
这里讨论的是湖泊和沼泽两种类型,是湿地的主要类型。是符合潮湿的土地、水生植被、多种动物活动,三个条件都存在的湿地。

二、湿地的生态效益表现:
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水体的热量调节和蒸发作用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的江河、湖岸的侵蚀,使植被根系及堆积的植物体稳固基地、海浪和水流的冲力削弱,沉积物沉降,促淤造陆速度是裸地的3-5倍;在地热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层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中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另外,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如同肾能够帮助人体排泄废物,维持新陈代谢一样,湿地对于地地球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能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淡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维持淡水湿地的健康意味着保护淡水及其水源地。只有维护好淡水湿地,保持其自然面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蓄水库的功能,体现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免费打赏
gnxio
2007年05月06日 15:53:47
2楼
三、湿地管理
我国当前对湿地正处于研究和管理的起步阶段,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单要素资源包括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这些都决定了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湿地按其生长的土壤、水体的营养盐含量多寡、植物种类和湿地演化进程可分为富营养湿地、中营养湿地、贫营养湿地三类。
湿地是一个复杂的“处理系统”,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决定了“系统”的性质。湿地是很容易发生氮、磷的累积,能否彻底完成氮磷转移的全过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能够控制的。湿地管理中,相对而言控制“输出”的难度要比“输入”的小多了。溶氧量是重要指标,是决定“系统”处理速度和处理性质的。溶氧量与温度、水体生物量、COD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的;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度是成正比的,但不是绝对的。湖泊湿地的管理目的是,要强化前期各种控、降污措施,量化控制,目标是建成中、贫营养湿地;沼泽湿地的管理目的是,固碳、固氮,维持食物链、成为区域环境的养分库,目标是建成富营养湿地。
湖泊湿地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控制溶氧量3mg/L以上就能保持水质。挺水植物的种植面积占10~20%,视上游水质而定;养殖产量控制在每年5吨/公顷以内。养鱼是我国内陆水体中重要的人类经济活动之一。近年来,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年递增率达18.7%。一些城市湖泊,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北京昆明湖和武汉东湖等也把提高鱼产量放在显著地位。但是,鱼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生产性养鱼活动势必影响湖泊的生物(尤其是饵料生物)群落结构、营养物质的状态和水平、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一种观点认为,养鱼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因为鱼类的摄食与排泄造成营养物质的短路循环,特别是加速了磷的活化过程,增加了初级生产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滤食性鱼类因摄食大量藻类、细菌形成自身生物量而有效去除了水中部分营养盐。两种观点都有正确的地方,盲目提高养殖产量,很容易发生“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适当的投放比例是能够“有效去除了水中部分营养盐”的。
沼泽湿地的建立,是区域环境主要起了水库和养分库的作用。湿地中的水主要以挥发和渗透方式向周边环境和生物提供。湿地是草原、森林所必须的组成部分,一公顷的湿地至少能支援八公顷陆地生态系统的运转。特别在荒漠化的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时,沼泽湿地的重建是非常重要的。湿地土壤具有特殊地水文物理性质,湿地土壤的草根层和泥炭层空隙度达70%~90%。每公顷沼泽湿地可蓄水8000吨左右,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储存了水资源、有蓄水调控功能。湿地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对氮、磷、硫、碳等物质的截留,依靠土壤的吸附、水生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来完成的。湿地对氮消化量大约为每年2~3吨/公顷,截留量约占60~70%,其余的是由蓝藻等固氮生物完成的。沼泽湿地重建的目的主要是使进入湿地的矿物质、有机质与浮游生物体及其残体一起在水底形成淤积层,是改良土质所必须的,也是为陆地生态系统以后运作打下基础。溶氧量控制在1~2mg/L。溶氧量过低时甲烷会大量溢出,既造成养分的流失,又对大气层有负面影响;溶氧量过高,使鱼类、昆虫类和软体类等生物的活力增加,加速养分流动,起不到控肥的作用。沼泽湿地挺水植物的种植面积占20%以上,沉水植物的种植面积占50%以上。平均水深小于1米,一般不进行生产性的水产养殖,养殖少量水禽对湿地影响不大。
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已迫在眉睫。统计数字表明,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目前仅剩182个湖泊,湖泊水面减少了60%。湖南洞庭湖水面减少了46%,江西鄱阳湖水面减少了40%。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和生态功能退化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长江流域局部水质污染严重,同时,将近十年的水质资料对比分析后表明,长江水质整体呈恶化趋势。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指出,长江污染下游重于上游,支流重于干流,湖泊半数以上已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翁立达教授指出,“位于长江下游的上海市,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只剩1%,水质劣于V类的地表水已占68.6%;无锡市区内已很难找到合格的地表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水不能喝的现象普遍存在。”癌症等疑难杂疹的发病率大量发生,标志着有些地区已经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了。
湿地是生物的命脉。真正的认识湿地,开发湿地和保护湿地是可以并存的。保护湿地与人类的生存,是能够达成双赢的。
湿地是由丰富的生物组成,每年都有新的生物发现。生物界有许多未知需要未来人类几个世纪不断得探索。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到E-mail:gnxio@163.com,谢谢。)
回复
liuab11
2007年06月21日 21:53:16
3楼
能否弄到《湿地恢复手册》一书?
回复
gnxio
2007年06月23日 13:07:38
4楼
没见过。您有什么问题?
回复
xieweineeds1699
2009年10月22日 09:29:08
5楼
湿地管理是湿地设计的重要环节,甚至在方案阶段,我们可以加入后期管理的内容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