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建筑工程师如何看待该问题?
vincent_nk
vincent_nk Lv.12
2007年04月11日 11:21:13
只看楼主

高耗能的建筑垃圾http://www.topenergy.org/show.php?newsid=8704

高耗能的建筑垃圾
http://www.topenergy.org/show.php?newsid=8704
免费打赏
1992lxm
2007年04月14日 20:24:58
2楼
事已至此,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在玻璃表面安装隔热膜,对于正在兴建的工程,采用深色的玻璃作为解决方案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再者太阳能的利用也能提上日程来解决,比如在照明灯等等方面完全可以采用绿色的解决方式诸如LED等,都有很好的发挥空间,而且随着绿色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这些建筑都是开发利用的大好空间。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已经发现的问题,而是解决完善为好。
回复
1992lxm
2007年04月14日 20:26:39
3楼
“玻璃盒子”—高耗能的建筑垃圾
在北京随处可见一些“玻璃盒子”建筑,诸如京广中心、西环广场、有地标性建筑之称的国贸中心、还有潘石屹那个著名的建外SOHO……这些“玻璃盒子”看上去豪华时尚,但从建筑节能角度上来看,它们都是一些高耗能的建筑垃圾。

众所周知,一般建筑的窗与墙的单位能耗比例为6:1,而“玻璃盒子”由于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炎炎夏季室内超热,严寒冬日又不挡寒,多数摩天大厦不得不加大功率,开放空调以调节室温。冬天要先于其它建筑供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制冷,能源高消耗触目惊心。

以国家大剧院为例,它在耗能方面显示出其不可多得的“天份”。夏天在北京,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线的夹度是75度,近似垂直照射,而它又没有遮阳板,阳光照射的能量基本是“照单全收”。其1平方米的采光面在夏天的阳光照射强时吸收能量近1000瓦,2平方米的采热量近1500瓦(除去玻璃透过率等因素),这种能量吸收,即使用所谓的阳光控制玻璃等措施来提高遮阳性能,但对于巨大的耗能黑洞,无疑是杯水车薪。它消耗的能量如果用家庭空调来换算(一般情况下
1P致冷量为2200-2600w),那“玻璃盒子”建筑3平方米的采光面积就需要用1P的空调来抵销,再加上其室内的温度调节(普通的建筑,20平方米的建筑能耗才需要用1P的空调来降温),其能耗是普通建筑能耗的数倍。

欧洲的传统及现代建筑一直很注重于节能,我们在欧洲看到很多建筑,都设有隔板和檐角,起初误以为是起装饰作用,其实它不仅仅是装饰,更主要的功能是遮阳。夏天阳光照射时,隔板基本上把阳光挡住了。如果整面是玻璃幕墙的话,它一定会有遮阳措施,而不是像我们的玻璃盒子,赤裸着什么遮掩都没有。因为德国等国家的法律中有规定,公共建筑(含政府办公大楼)夏天不允许开冷气,所以它们无论是设计还是应用,都特别注重于建筑外墙的节能效果。在欧洲,节能已深入人心,
“玻璃盒子”的高耗能建筑早已被当成垃圾,没有了市场,这些垃圾设计师只好到发展中国家来寻找生存空间了。

国内建筑人才济济,我国能源又如此紧张,我们不能再允许这样的高能耗垃圾建筑在中国大行其道,建筑应回归到真正的时尚中来。对于现有“玻璃盒子”,增加遮阳措施以利于节能,对于新建楼房,应从设计的源头进行节能审查。近日欣闻北京市发改委3月1日正式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今后在项目立项之前要对建筑节能进行专项评估和审查;广东省从4月15日起,将全面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其实施细则中严格规定,把窗墙耗能指标列入“强制执行”的范围,未达标者坚决不准开工兴建,而新建的酒店、办公大楼等公共建筑更将一律禁用超大玻璃幕墙。这让我们看到了真正时尚的引导方向,也看到了“玻璃盒子”建筑末日的来临。


西环广场

京广中心

国贸中心

建外SOHO
回复
vincent_nk
2007年04月16日 09:41:07
4楼
呵呵,还是大姐大厉害,是如何把它复制过来的?
回复
vincent_nk
2007年04月16日 09:43:56
5楼

本人非建筑专业。
请教一下,玻璃幕墙形式真的比那些实体材料好看吗?
回复
forever0712
2007年04月17日 10:58:33
6楼
这就是中国式的建筑奇观,只知道讲究建筑的外观美,而不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建筑的运行费用,在现在的节约型社会下这样的建筑是行不通的,希望我们建筑师以后多考虑实际情况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