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篇——身处民营企业的你必读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31日 14:12:27
来自于职场问答
只看楼主

也许你是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的员工,但是你总会做到领导级别的,你应该认认真真学习这些资料!即使你努力,没有作出成绩,但你仍然要学习,要具备这个能力!还要努力!尽人事,而听天命!

也许你是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的员工,但是你总会做到领导级别的,你应该认认真真学习这些资料!
即使你努力,没有作出成绩,但你仍然要学习,要具备这个能力!
还要努力!
尽人事,而听天命!
免费打赏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31日 14:20:44
23楼
“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常常把家族制企业作为一种落后的产业组织象征,把这种组织形式当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受此影响,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声称自己要走出家族制。其实家庭企业在竞争力方面是有优势的,‘企业形式无所谓高下,只要在当地管理交易成本最低就是好形式’全盘推翻家族制,等于推翻了民营经济,这是不可取的,应慎重对待民营企业的‘走出家族制’。”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在这些企业中,既有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同时也有合伙制企业、共有制企业,甚至还出现了家族成员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家族企业是经济社会化的一个必然的长期阶段,中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有经济,据估算,规模在20万亿人民币。 而且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是,中国民有企业和家族企业开始进入经济“禁地”,如金融、能源、矿产、公用事业、专用化学品等,并成为行业领袖。
  其实,家族企业并非中国独有,与会专家给出的资料表明,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500强中,有175家为家族控制的企业。家族企业占GDP总数的比例:韩国48.2%;中国台湾61.6%;马来西亚67.2%;菲律宾和印尼,最大的十个家族体现本国市值的一半;泰国和中国香港,五个最大家族体现了26%的市价总值;美国的家族企业创造了78%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全美GDP的50%。

  证明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并不是说家族企业不需要改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华人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国有认为,中国的家族企业逐渐出现三种行为取向:所有权家族化,经营层社会化,股权逐步公众化。合理的治理结构成为家族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在发言时承认,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原有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凸现出来,如裙带之风盛行、绩效评价不公平、效率低下、创新受到抑制以及企业发展受限等等。要克服就必须改革,改革有两个办法:一是推翻家族制,建立股份制,他认为推翻家族制,等于推翻了民营经济,这是不可取的。第二个办法是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即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世界华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康荣平与柯银斌指出:在大企业成长道路上,华人企业与美国企业不同。美国的大企业很早就由经理式取代家族式成为主导,而华人大企业至今仍以家族式为主导。这其中的原因值得世人认真研究,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美国道路是正确的、先进的。
回复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31日 14:21:01
24楼
民营企业发展路径之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
回复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31日 14:21:28
25楼
说到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手段.但是,纵观上百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近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有一条客观规律是相同的,那就是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加快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财富聚集的步伐,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企业财富和整个社会财富都能得到急速增长.

因此,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把关注的目光,投放在如何将自己的产业资本最有效地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家也把目光投向产业界,寻找与产业结合的最佳点.

案例之一:海尔集团率先融入金融业

据文汇报2002年12月21日<财经新闻>版报道,中国家电业“巨人”海尔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于2002年12月20日在上海携手,正式宣布成立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占50%的股份。

1.两强联合,力争双赢

两个有相当实力的公司实现强强联手,至少向企业界透露出这样的信息。

首先,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被强烈看好。

据统计,2002年1至11月,上海保费收入达到215亿元,预计到2002年底将突破230亿元,较去年增长30%,而2002年中国寿险市场的增长率估计要达到70%。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中国保险市场的迅速成长,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开放步伐也在加快,国外保险公司跃跃欲试,纷纷将中国作为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目前仅上海就拥有来自9个国家的14家家独资或合资保险公司。海尔与纽约人寿的两强联手,无疑将形成优势互补,一方面,海尔作为中国著名的企业集团,它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网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财富资源;另一方面,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作为有丰富经验和专业化经营管理的公司,也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经过双方多次谈判和经营理念的沟通,两个强势企业终于走到了一起,力争在中国保险市场上获得双赢.

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2002年12月20日对文汇报采访的记者说:“我们进入保险市场的时机非常好;双方文化理念一致;因此,选择拥有全国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人力资源的金融中心的上海,是正确的。”

2.产融结合,优势互补

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与一个由金融实力的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手,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型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中,所走的“金融之路”已越走越宽。

自2001年起,海尔集团挥师金融产业,入主青岛市商业银行、参股长江证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成立海尔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拿到了信托、保险、证券、银行几乎所有金融牌照。2002年9月,海尔又成立了注资5亿元的集团财务公司,这些经营活动都有力地表明了,海尔集团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已经开始有战略,有计划,有目标地向金融领域进军。

国际经验表明,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为特征的财务公司,是国际大企业发育成熟的产物,也是大企业集团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的需要.全球500强企业中2/3以上均有自己的财务公司。

这次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寿险公司的合作,使海尔集团搭建的全新的“产融结合”框架可谓初具规模。海尔集团的运作空间也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展到了金融市场,可以说是海尔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后的战略性收获。

与此同时,这次合作也可以使合作双方达到优势互补。

首先,对于海尔来说,此次进入保险业,它的思路是十分明朗的:成立合资保险公司可以使海尔现有的产业与保险业协同发展,客户资源相互培养。海尔与其他大型企业最大不同是拥有大量终端客户群,特别是家庭用户,而这与保险客户群有很大重合。这就意味着海尔产品用户可以因为对家电产品的良好印象,转而选择合资公司的保险产品,而合资公司的保户也会因为对保险的良好印象,而更加信赖家电产品,从而事例海尔各项优势,扩大其品牌价值。

面对海尔这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大融合,张瑞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尔的产品市场、金融市场是相互支持的,主业的良性运作将会使海尔更有力量有资金,支持金融市场。同时,他对未来的发展也保持谨慎的态度,他说,海尔在2001年刚刚进入金融产业,目前正处于调整阶段,海尔将以品牌实力整合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向国际化发展。

(资料来源:文汇报2002年12月21日<财经新闻>“海尔携资杀入保险业”)

海尔的故事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1.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滲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资本支持,以此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就象“冬虫夏草”一样分不开.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现象.例如,新疆德隆集团建立保险公司,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但由于声势小,没能引起业界的关注。

直到2001年初,以饲料起家的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才将产融联姻的浪潮掀起来,这位名列最新一期《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前茅的农民企业家,通过连续增持和受让发起人法入股,以持股7.98%成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不到几个月工夫,就赚了几个亿。此后,他又以6000万元的资金入主民生保险。

看到新希望联姻金融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诸多传统产业巨头也纷纷仿效,与民生银行等中小金融企业联姻。

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姻的队伍里,不少曾从事金融业的企业,后转做产业,现在又回到老本行。华晨就是一例。华晨从金融业到产业,理顺金杯汽车厂,用了四五年的时间;2001年开始,华晨又做起金融生意,投资广发银行,控股一间担保公司,还要收购证券公司。在这条路上,华晨用了仅一年时间,就先后打通了美国、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

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姻的浪潮中,最轰动的则是家电制造业巨头海尔进入金融业。几年前,海尔就为此进行准备活动.2001年开始大规模行动,如上所述,海尔集团首先入主青岛商业银行,然后控股鞍山信托、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财务公司,并在2002年12月与美国纠纷人寿保险公司组建合资保险公司。海尔集团涉足金融领域,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2001年度,曾以国际化战略而叱咤风云的海尔总裁张瑞敏,就大张旗鼓地向外界宣布,海尔要打造一个“产融结合的跨国公司”,其对金融业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寻求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还定为:今后产值产业占一半,金融占一半。

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全国共有近20个大型传统企业涉足金融保险业,涉及的金额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有史以来产融结合最紧密的一年。难怪有专家惊呼,中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姻的帷幕已经拉开了。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开辟了更宽阔的道路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和提供了更为宽阔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加速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

产业资本在中国的传统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拥有巨额产业资本的大型企业缘何纷纷涉足金融圈?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是一种大趋势,进入金融业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但要成功一定离不开金融。200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其规模逼近全球500强。靠家电起家的海尔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多元化经营。

张瑞敏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就是海尔做金融的样本。“通用电气”每年有1200多亿美金的收入,金融业的收入占了近一半,而且利润和增长率也主要来自金融业的收入。“通用电气”并非是离开产业孤立地发展金融,而是产业与金融结合得很好,比如它的租赁业务、消费信贷业务等等,都是与产业相结合发展的。另外“通用电气”全球的资金“24小时不落地”,这也是海尔集团心向往之的地方。

张瑞敏认为,如果不是加入WTO,就算你有50个亿,也投不出去。比如海尔申请做财务公司,一申请就是8年。但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就为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契机,很多事情迎刃而解。因此,可以说,加入WTO,是中国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涉足金融圈的催化剂。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也说,他们对金融业频抛绣球的出发点主要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作为饲料业巨头企业,刘永好认为,市场竞争的加剧已使该行业渐趋微利化,价格大战将在所难免,企业即使胜出,也将面临低利润的命运。“我觉得曾经垄断的金融行业逐步放开的过程中,有许多特殊机会,谁抓住就会有较大发展。”他说:“一个行业一旦由垄断向开放转变,其门户洞开的瞬间将爆裂出蓄积已久的巨大能量,一旦获取这种能量,企业就会得到超常发展的机会和资本。”
回复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31日 14:21:43
26楼
3.如何在产融结合中挖到“第一桶金”

据了解,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而中国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才刚刚开始,还处于相当初级阶段.例如,产融结合的形式多数以上市公司的股权抵押贷款,或者用金融机构的资金补充自己的流动资金,或者以对证券公司的投资为名,借钱给证券公司炒股票等方式。

一位金融专家曾经说过,从表面上看,我们企业的产业资本已经与金融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实际上,金融资本与产业链条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有的甚至是完全割裂的。所以,不少金融专家对传统行业的企业巨头涉足金融圈,均持审慎态度。

在产融结合中,如何才能挖到“第一桶金”呢?我希望有志于从事产融结合的企业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认真学习资本运作的客观规律

产业资本运作和金融资本运作都有着不同的客观运作规律.作为资本运作,它们有某些共同的运作规律,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它们又有各自的独特的规律.

以产业资本为例,对任何一项传统产业的投资,大多数是中长期投资,一般要在三到五年之后,才有可能有丰厚的利润回报,有的产业回报期可能更长.而在金融业则不同,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只要投资准确,回报期可能很短,利润也可能很高;与此同时,如果投资失误,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投资者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所以,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企业对资本的回报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固定资产占有率,固定资产折旧率,利润回报率等等财务指标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对这些客观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即使你的企业从产业资本领域进入到金融资本领域,你也未必能够挖到“第一桶金”.

第二. 要有必要的人才储备

每个企业家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但是当企业决定从产业资本领域向金融资本领域滲透时,必要的人才储备是绝对不可少的.反之,当金融企业希望向产业资本领域投资时,也要网罗一些精英人才,才有可能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大展拳脚.

所以有些专家认为,包括海尔集团在内的一些传统企业,目前进入金融业的主要风险,在于缺乏金融业的管理经验和人才,他们在产业上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方面,是否能成功移植到金融业尚是一个悬念。

事实上,这也是海尔总裁张瑞敏所担心的。张瑞敏曾向记者说,他们在制造业方面的经验。如果生硬移植到金融业中,很可能会阻碍它的发展。有些做法是难以移植的,但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发展战略,大胆引进人才的机制,都有助于海尔集团进入他原本比较陌生的金融领域.为了增加自己对金融领域业务的判断力,海尔还邀请了一些金融业的负责人,来参加海尔的有关会议,虚心听取这些专家的意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 要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有足够的承受力

金融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本运作,有点像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斗牛,它很刺激,刺激中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和乐趣.这种刺激就是一把双刃剑,舞的好,它可以制服狂奔的西班牙猛牛,获得众人的喝彩和丰富的奖金.舞的不好,斗牛士的小命都难保,更不要说什么丰富的奖金了.

对金融市场的承受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物资基础方面,具体地说,要有相当丰厚的资本和产业实力作基础,才可以进入金融领域,对此,许多企业家是有充分的准备的;二是在心理承受力方面,因为金融领域内的刺激性新闻很多,当这些新闻与自己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时,就会有一种“切肤之感”,不管亏损时让你感到的“切肤之痛”,还是盈利时让你感到的“切肤之乐”,都需要你有一颗坚强的心脏和一套完整坚硬的神经系统来承受,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那么金融市场风险带给你的痛苦将大于欢乐,对此,许多产业领域的企业家们未必都已经准备好了.

当然,不管怎样,像张瑞敏、刘永好这些传统产业界的巨头企业家们,对涉足金融业依然信心十足。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只要抓住加入WTO这一契机,抓住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这个机遇,认真学习资本运作客观规律,大胆使用专业人才,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和方面,中国企业家们一定会走出自己的新路.
回复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31日 14:21:57
27楼
给民营企业的几点建议
回复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31日 14:22:09
28楼
国企改制仍在艰难推进,民企“改制”也已反复被人提及,且已有了尝试的个案。
  民企的产权是清晰的,民企改的什么“制”?民企要改且必须改掉的是它的“家族制”。的确,从公司治理结构看,民企要想做大做强,“家族制”早晚都得改,迟改不如早改 。
制度冲撞
制度的存在都有其相对于外部环境的合理性。具体到企业治理制度,特别是民企的“家族制”,确有其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即便在可预见的将来(比如10年之内)都将如此。
至少在眼前,民企“改制”以失败居多。最近的也是较有代表性的败例要数广西的“二王事件”。“草木才子”王祥林算个人物。前推10年,其所打理的“喷施宝”曾经是广西乡企的一面旗帜。后来,企业发展渐显疲态,有人给王出点子“先改制后上市”,建议最终为王老板所采纳。于是就有了王帷尊等职业经理人(CEO的介入。由于“假帐风波”,“二王”之合作演变成“二王”之冲突。短短两个多月,王祥林信誉扫地、王帷尊被捕入狱、“喷施宝”受到重创。
  一切来得突然,一切都属于事先注定。“二王”冲突说破了是“家族制”的管理方式与法人治理结构下职业经理人负责制两种不同企业治理制度的冲撞,要害是争夺企业的控制权。发展到对薄公堂的“二王事件”,虽以庭外调解成功而草草收场,王帷尊也被释放出狱,但双方已元气大伤。
  作为专治文化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存在,“家族制”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但落后的东西不见得会立即消亡。相对于先进的法人治理结构,“家族制”的集权属性更易于对企业的控制。企业是老板和家族成员一手打造的,管理权落入外人之手是难以容忍的。就算老板开明,其它家族成员也未必放心服气。表现于行为方式,从中作梗是常态,企业中弥漫着猜疑情绪,最后激化矛盾,企业重走“家族制”的老路。“家族制”几乎没有更多优点,保守、僵化、贪图眼前利益、小富即安等弊端与生俱来。改革历时20余年,国内的民企“长寿”者极少,均与此密不可分。
  三大困惑
  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公司制度的内核是所有权与治理权的分离。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职业经理人由于其专业背景、市场悟性超凡脱俗,比企业所有者更具市场眼光,更易把握商机从竞争中胜出。不过,先进的制度要推广并非易事,至少在现阶段,它受制于三大困惑:
  首先,国家尚未明确对私有财产有效保护。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虽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宪政地位,但肯定一种经济形态与保护该种形态下具体财产权毕竟不是同一件事,受制于“意识形态”障碍,解决这个难题还有待时日。在“二王事件”中,导致双方翻脸的直接导火索是“喷施宝”的假帐问题。其实,这不过是翻脸的由头(因为时下的企业有哪家敢说自个的财务帐目没一点掺假),真正的原因还是所有者无法接受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职业化——正规化管理,担心控制权由此旁落。事实上,职业经理人借打理企业之便行控制企业本身——改变产权归属的事情的确可能发生,而现行的法律制度却无能为力。这也不奇怪,既然保护产权的“大法”尚属空白,又如何出台界定产权纠纷的“子法”?
  其次,即使私有财产保护得到法律认同,也还有个法制与法治的配套问题。相对而言,立法还是容易的,实施法治尤其是公正法治则要困难许多。成文的法条是没有生命的,执法者却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自然界的色彩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执法者的主观倾向除了受制于执法者本身的法理素养、职业操守,还直接受制于执法的社会环境。举个实例,深圳一桩“公”与“私”之间的产权纠纷,原本事实清楚,可执法者拖了8年就是不予了断。为何?这叫“国情”使然。在我国,解决后一个问题比解决前一个问题更得有“耐心”。
  再次,中介机构必须从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避免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不能依靠道德约束。由于经营者对公司日常财权的实际控制,所有者评估自身权益是否受损及考核经营者业绩,通常得借助社会中介机构(西方国家的惯例)。问题是,我们虽引进了中介会计制度,却处于一个普遍失信的社会环境,国内的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成千上万,有几家、几人能坚持职业操守不做假帐?
  向往与追求先进的企业制度是企业家的天性,民营经济作为先进生产力的经济形态,必然催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而后者的发育还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直接相关。站在企业的角度,推动这样的变革,力量来自于民营经济更大规模的发展。虽说民营“改制”为时尚早,但“改”终究是一种历史进程。民企老板们继续打理好自己的企业,为将来“改制”积蓄“力量”,也许更为实际
回复
fdx2112
2007年04月01日 12:28:24
29楼
对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管理动作以及民企的发展方向谈得很多,非常值得一读.

浙江的民企起步较早,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

吴敬琏教授分析,在我国加入WTO后5年内获得的经济收益中,浙江能享有其中的10.8%,成为获益最大的省份之一,但是这其中95%的收益将主要集中在民营资本最为密集的服装、纺织、皮革制造、文具等6个轻工行业。事实上,在做精细化发展的路子上,波导、广博、奥克斯等附带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品牌,已具有在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而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已突破25万户,每年新开业的民营企业户都要增长22.95%,这些大都是依靠着海外市场才发展起来的。



回复
tianlei810209
2007年04月01日 18:39:05
30楼
现在浙江江苏的民营企业已经到了一个转型的阶段了!
不然势必有一大批的企业倒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