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fdx2112
fdx2112 Lv.12
2007年03月11日 22:58:07
来自于职场问答
只看楼主

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你说是学历吗,可北大的研究生只能卖猪肉;在我们不少企业,正式学历的人下岗了;留下的却是没有学历的人。再看我们不少单位,有很多没有学历的人竟然成了高级人才而要推迟退休;而我们社会上同专业学历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这都不像是重视学历的社会呀。你说是重视实际能力吗,多少被老百姓认为‘有能力的人’却在闲置;而现实却是今天你还是默默无闻,当你一提拔成了领导后;这片天地就是你的能力为第一了,谁也不能超过领导;估计就是神仙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能力吧。

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你说是学历吗,可北大的研究生只能卖猪肉;在我们不少企业,正式学历的人下岗了;留下的却是没有学历的人。再看我们不少单位,有很多没有学历的人竟然成了高级人才而要推迟退休;而我们社会上同专业学历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这都不像是重视学历的社会呀。你说是重视实际能力吗,多少被老百姓认为‘有能力的人’却在闲置;而现实却是今天你还是默默无闻,当你一提拔成了领导后;这片天地就是你的能力为第一了,谁也不能超过领导;估计就是神仙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能力吧。

  这些年中国人才问题越来越被广泛引起重视,许多地方都推出了不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这诚然是件对人才的大好事,可是关于“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依然是雾里看花,谁也说不清楚。在人力资源开始在中国泛滥成灾的时候,对人才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然而如果你细心观察,其实中国人才几千年来还是一个定论;谁是人才,谁是庸才还是领导(统治者)说了算;因此中国的人才标准依然是“权力决定人才”,就是在今天这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当初的国有企业有三个人,他们同样的事被定义为不同的结论;一个是企业领导,他每年的工作报告也被杂志收编;就这样总共发表了文章100多篇,结果被推荐为院士;因为他能发表文章成了人才标准。另一位是报社的社长,因为他发表了180篇小说与散文;结果他被组织部门推荐为作家,享受国家津贴;因为他能写文章。再一位是没有职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因为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0篇;结果领导们投票决定他下岗,说他只会写文章;所以企业不能留。这不是天方夜谈,而是真实的现实;后来连国务院办公厅信访人员也为他打抱不平,说‘你们企业连写小说的也是人才,难道能发挥作用的专业人员倒不是人才了’;原来核心问题是该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超过了所有领导,这才是中国领导的大忌;于是企业领导们集体决定下岗的,这也符合我们的组织原则嘛。

  同样的事,在权力者身上就是人才难得;在老百姓身上,人才就变成了不务正业;人家说写小说在企业都是人才,而写专业论文的竟然是庸才;要知道专业论文可是研究成果呀,你不能理解的事却发生了;这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

  我们不会忘记上个世纪中国的人才论:‘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而且是不服不行’。现在这个人才论依然是我们的主旋律,提拔干部是领导说了算;招聘人员还是领导说了算,就连下岗考核也都是领导说了算;这才是我们的人才标准,领导与权力决定人才的命运;说你是人才,你就有发挥作用的机会;说你是庸才,你就一辈子在中国没有展现才华的可能。你想平等竞争,估计那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人才“权力格式化”何止体现在任用与选拔人才上,连评职称这样以技术论英雄的场合也是“权力格式化”;你看那职称评定中,最先通过的总是有领导职务的人;就连我们的院士这样一个学术领域的最高待遇,也都是领导身份的人全部占有了;因为中国的领导不能比老百姓差,这才是中国人的人才观念。

  人才如此“格式化”,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埋没人才、扼杀人才;同时真正制造大量的庸才。在检验“人才”的“格式”面前,许多真正的人才(知识与能比领导班子强的人才)被无情地淘汰了;他要么从此失去舞台,要么放下专长;腾出大量的时间去修习那些并无迎合领导的实用“技术”。而另一些素质不好的人员,因为托了“权力格式”的福;成了“人才舞台”的“主角”。上个世纪流传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如今还拓展了“有能力不如有关系,有了关系没有能力走遍中国都不怕”;这不是危言耸听,而的确是现实。如果这种机械的人才“格式”永久不变,“中国人全民奴颜婢膝”必将渐渐盛行于天下;到那时我们中国人的人才,名副其实成了“奴才”;一个全民族“奴才”的民族还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说了这么多,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选拔人才不需要领导把关;而是认为领导定人才也应该有一个公开的“标准”。古代还有科举考试能平等竞争,现在是领导心中的标准;没有人能公开知道。因为我们人才标准中公开的表面制度没有人执行,而执行的却是领导们心中的潜规则。从大政策看:中国人才标准一会“左”,一会“右”;几乎从来就没有稳定过。从“提拔重用老工程技术人员”后,一下子直接跳到“重用年轻的技术干部”;结果中国整整一代人就被政策牺牲了。当然这些标准表面上看是不同,可实际还是领导说了才算数。

  人才应该是多维的,有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和领导人才等等;可我们的人才标准却是:你成功了,你就是人才;而且是全方位的人才,所以才有中国技术与领导人才全部是一肩挑的局面。当然我们社会最普遍存在的,莫过于‘任人唯亲’是主流;而其它的人要成才得要有机会(政策变更与改革等)。

  我们知道公平竞争应该是人才的第一原则,没有公平还能有“不拘一格选人才”吗;中国的人才都很善良,他们相信组织会给自己机会和公平;结果很多人反而成了组织利用的基石(总是当分母)。机会与公平,这应该是普遍中国人幻想能进入的用人环境和氛围;但这梦想能实现的时间可真的没有人知道。
免费打赏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12日 12:45:49
2楼
中国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一句话,有关系的就是人才!
和中央高官挂钩的是高端人才;
和政府官员挂钩的是高级人才;
和财路通天的富人挂钩的是人才;
农民和工人的孩子,永远是属于下岗,但同时又紧缺的人才;
因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一直紧缺,而人才(农工子弟)又不停失业或者找不到能够发挥自己职能的岗位,所以国家花大力气弥补,不停的引进高端人才,高级人才,人才(中、郑、富子弟),结果,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
因为一个高端人才,高级人才,人才(中、郑、富子弟)需要多少个人才岗位来辅助他们。
帮他们策划、实施、监督、改进,除了他们高官厚禄领不走,其他的几乎全部由其他人承包了,而且还是政府的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缺人才的原因了;
这样的状况还会持续下去!
继续持续!
回复
fdx2112
2007年03月16日 15:52:21
3楼
不知其他网友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人才标准的?

呵呵。。。尽情谈论、不拘一格。但有句话要提醒:严禁灌水行为。
回复
山水之间
2007年03月25日 10:50:19
4楼
我们不会忘记上个世纪中国的人才论:‘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而且是不服不行’。现在这个人才论依然是我们的主旋律,提拔干部是领导说了算;招聘人员还是领导说了算,就连下岗考核也都是领导说了算;这才是我们的人才标准,领导与权力决定人才的命运;说你是人才,你就有发挥作用的机会;说你是庸才,你就一辈子在中国没有展现才华的可能。你想平等竞争,估计那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现实就是这样.而且还会一百年不变.
回复
fdx2112
2007年03月25日 14:18:46
5楼
呵呵..楼上朋友言重了.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体制在改革,制度在完善,为了和世界接轨..

国家在教育\法制\环保\物权..等等方面均相应采取了可操作措施,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唉..我们还是说点务实的.

回复
zwxdh
2007年03月25日 19:52:40
6楼
现在的“真才实学的人”(姑且称为人才吧)大部分是为浙东环保所谓的“人才”服务的
回复
tianlei810209
2007年03月26日 12:59:30
7楼

这属于我们的特殊国情!
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回复
chenjunli001
2007年03月27日 16:42:09
8楼
国家真的在教育\法制\环保\物权..等等方面均相应采取了可操作措施,有一大进步了??.
回复
fdx2112
2007年03月27日 20:20:44
9楼


不说远的就说说两会的情况: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两大措施 师范生将重获免费教育
·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1840亿财政经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2.两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温家宝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要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集中。
二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适应现  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
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四要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3.节能与环保
   温家宝强调: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突出抓好   重点行业和企业。四是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五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六是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    度。七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八是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
4.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在上学、就业、看病、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低保制度




回复
zfxjjh
2007年03月28日 20:45:31
10楼
看了这么多,无语……
中国人才改革路还很长!
回复
fdx2112
2007年03月29日 17:00:02
11楼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