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个问题,是不是大家都纠结很久啦
chchyao04011109
2012年08月05日 22:19:37
只看楼主

高规》中一级框架结构或者9度时的框架,求剪力时要按照实配钢筋来求,比如6.2.5条,这里”实配钢筋面积“根据文字说明,要计入受压钢筋,包括有效翼缘宽度内的钢筋面积,但是根据其条文说明P265页给出的参考公式(6)中,那个地方体现受压钢筋了?我没做过高层建筑,仅仅为了备考才看的,理解仅供参考,最终已专业人事的为准。我的个人理解如下:我认为规范中的公式给出的是近似计算公式,考虑受压钢筋受力后,近似取x=2a's,然后对受压钢筋中心位置取矩,得到规范中的公式。

高规》中一级框架结构或者9度时的框架,求剪力时要按照实配钢筋来求,比如6.2.5条,这里”实配钢筋面积“根据文字说明,要计入受压钢筋,包括有效翼缘宽度内的钢筋面积,但是根据其条文说明P265页给出的参考公式(6)中,那个地方体现受压钢筋了?
我没做过高层建筑,仅仅为了备考才看的,理解仅供参考,最终已专业人事的为准。
我的个人理解如下:

我认为规范中的公式给出的是近似计算公式,考虑受压钢筋受力后,近似取x=2a's,然后对受压钢筋中心位置取矩,得到规范中的公式。

对于一个梁柱节点处,则顺时针方向的弯矩之和,应该就是左侧按照下部受拉,算得弯矩M1,此时M1按照规范公式,取左侧梁底部钢筋(其实就是跨中钢筋),对于右侧,上部受拉,取右侧上部钢筋按照规范公式计算M2(这个用到的钢筋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梁的支座钢筋),如果两边梁同高,且两边跨中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钢筋数量一样多的话,那最终求出来啦弯矩M=M1+M2,就等于取Asa=梁上部和下部配筋之和,带入规范公式得到的弯矩(近似认为as=as‘)。

这个也仅仅是近似计算。

如果精确的计算,实际就是个简单的双筋梁,只是验算的时候取材料的标准值,并考虑抗震调整系数而已,然后按照我上面说的分别求出顺时针梁所能实际能承受的弯矩M1+M2;逆时针所能承受的M3+M4,如果两边的支座钢筋配筋一样(一般一样),如果跨中配筋也一样的话且梁高也相同的话,那M1+M2=M3+M4,

1.2×(M1+M2)就得到柱按照逆时针方向所需要承受的弯矩,按照弹性分析的柱端弯矩分配给柱上下端,用来配置对应侧的柱弯矩,另外一个方向的同理。
免费打赏
owen7
2012年08月07日 09:40:05
2楼
楼猪,你想得太多了。。。。。 规范的公式是X大于2AS',不考虑混凝土受压作用。。这样不就完了??????说那么多干嘛。
回复
hanzhimao
2012年08月07日 10:18:59
3楼
没看明白楼主
回复
racher2012
2012年08月07日 11:43:10
4楼
应该是考虑纵向受压钢筋,但砼受压高度x不大于2As‘时。。。
回复
hanxingguliuxuan
2012年08月07日 11:50:17
5楼
没考虑那么多
回复
chchyao04011109
2012年08月07日 12:52:27
6楼



应该是近似按照受压区高度不大于2as‘ 而不是不考虑混凝土受压作用,你的理解肯定不对。

这个公式牵涉到,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一级框架如何内力调整,这个是考点之一

大家可以看下 施岚青的应试指南 P1234 题目8.3.49,采用的求法就是我理解的意思。

题目中受压区钢筋和受拉区钢筋一样多,如果按照双筋矩形截面梁求解,x=0,直接采用规范中给的近似公式来求。

[ 本帖最后由 chchyao04011109 于 2012-8-7 12:59 编辑 ]
回复
witter7297
2012年08月07日 15:07:40
7楼
你可以根据已知的钢筋面积算一下x值,x<2as',M不考虑混凝土受压,这是对受压钢筋取矩!
回复
zhangdawei-10
2012年08月07日 16:22:09
8楼
楼主理解的应该是正确的,公式应该是近似计算方法,一般一级框架梁上部和下部的钢筋相差不多,所以这种算法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另外,一级框架严格控制受压区高度,在梁高度不大的情况下,受压区钢筋合力点也比较接近受压区合力点,所以这样假设,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回复
ldl063
2012年08月07日 18:44:22
9楼
根据已知的钢筋面积算一下x值,x<2as',M不考虑混凝土受压,这是对受压钢筋取矩
回复
ligchou
2012年08月07日 19:35:49
10楼
我的来打广告的 福建 建筑群89367959
回复
sishierfeia
2012年08月07日 20:16:08
11楼
结构又兴风,建筑复作浪,忆我昔日威风,再筑今日辉煌。结构建筑振奋立志群:249385456

[ 本帖最后由 sishierfeia 于 2012-8-7 20:17 编辑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