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艺术发展历程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12日 19:34:21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追逐山水的欲望。“高山流水,小桥人家”是古代人们所追逐的,便出现的山水诗;古人描绘山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古人创造山水,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创作一脉相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1.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的画种之一,说到中国山水画起源得先从中国绘画说起。早在旧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出现使得绘画在陶器的装饰上得以表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图案代表新石器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原始岩画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本性,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朴素理想、信仰和生活;而到了秦汉,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宫殿壁画的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这时虽未出现山水画,但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如东汉时期的山系平陆早园汉墓壁画《山水图》。



  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追逐山水的欲望。“高山流水,小桥人家”是古代人们所追逐的,便出现的山水诗;古人描绘山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古人创造山水,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创作一脉相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1.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的画种之一,说到中国山水画起源得先从中国绘画说起。早在旧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出现使得绘画在陶器的装饰上得以表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图案代表新石器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原始岩画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本性,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朴素理想、信仰和生活;而到了秦汉,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宫殿壁画的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这时虽未出现山水画,但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如东汉时期的山系平陆早园汉墓壁画《山水图》。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在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台主要是满足上层社会阶级,他们用囿台狩猎、游玩、观察天象和气候以及祭祀。而在秦汉园林则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离宫别馆与山水环境结合,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阿房宫”,它首先在苑囿中建立朝宫,实现了皇家园林里的游赏、居住、朝政等活动的兼容,促使了具有宫苑式的“园”的形成。中国园林从汉起称“苑”。其中以上林苑最为著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同时在汉文帝时期还出现了私家园林,《西京杂记》就记述了这个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园情况:“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绵数里。”以山水为建筑要素亦在私家园林中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绘画起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原始画和原始囿台都是先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秦汉时期的统一促进了园林和中国绘画的发展,山水宫苑的出现也说明园林已经有意识的与自然山水结合,私家园林的出现说明当时园林已开始普及。

  2.发展

  2.1转折(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史和园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由于长期乱战,社会动荡不安,使得社会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名士们纷纷寄情山水以逃避现实。大量的山水诗、田园画的出现促使山水画的生成。

  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而他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而这个时期的宗炳和王微的“神”、“情”之说主张山水画创作的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这是中国传统思维表现出来的天人合一哲理思想,对园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园活动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转折。受隐逸思潮的影响士大夫们爱园成癖,在营造“第二自然”中得到精神上的乐趣。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寺观园林。

  在东晋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山水园林别具一格。这时的园林穿池构山,并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对植物、建筑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自然山水园。

  由上述可见,魏晋南北朝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名士们逃避现实、寄情山水的情怀促使了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生成及普及。山水画初兴,只限于文人自画、自赏,故传之不广,但却促成了文人山水园的诞生。中国山水园林由单纯摹仿自然而适当的对山水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2全盛(隋唐)

  隋唐结束了战乱状态,是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山水画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隋唐兴建的大量宫廷和台阁上,他们在设计依山傍水的建筑时,先要绘画大量山水背景,从而促使了山水画的进步。这时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山水画大师。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隋唐时期造园之风大兴,园林发展也相应进入全盛期。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以便不出家门便能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池中花”的乐趣。这时著名的宫苑有长安的“南内苑”、“东内苑”、“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皇家园林的建设以趋于规范化,大体形成 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私家园林普及面更广,这时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辞官隐居辋川,相地造园,园内景点都依照他所绘的画来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也正表达了他的诗作风格,苏轼称赞说:“味摹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社会兴盛,大量的华丽宏大的宫殿建筑的兴建促进了山水画和园林艺术的全面发展。山水画影响着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画意,追求“神似”,甚至有按画建园,用画来指导造园,使得园林与山水画关心更加密切。

 

1168601659152.jpg


1168601659192.jpg

免费打赏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12日 19:44:14
2楼


  2.3成熟(宋朝)

  北宋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当政者重视绘画艺术,画家的社会地位倍受尊崇。这一时期,山水画高度成熟,并居画坛之首,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和董源开创的江南山水画派。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的变革,北派创造了大山大水的雄伟壮丽的全景式构图,南派则善于表现平淡疏远的江南风光。北宋中后期,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强调绘画要追求“萧散简淡”的诗境,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刻画,要求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这对后来的绘画和造园活动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马远、夏圭一派开创出以少胜多、以偏概全的绘画手法,精练的画面构图偏于一角,留出大片空白,从而萌生出无限的意境。

  我国古典园林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社会经济发达却国势赢弱,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无不大兴土木,广造园林,数量多且分布广,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均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私家园林以“文人园林”为主要特色;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造园则多以山水画为蓝本,诗词为主题,寓情于景,寓意于形,以情立意,以形传神。楹联、诗词与园林建筑相结合,富于诗情画意,耐人寻味。著名的园林“寿山艮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众多山水特色,意境丰富,成为宋后元、明、清官苑的主要借鉴,后代的官苑均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官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由上述可知,宋朝时期的山水画和园林同时达到成熟阶段。“文人园林”是当时文人和画家共同参与造园活动的典范,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诗、书、画、园的相互交融创造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山水画中追求的“得意忘形”的创作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园林受其影响更注重“意境”的塑造。

  2.4兴衰(元、明、清)

  元代由于社会的特殊性,山水淡于教化而重自娱,强调高逸脱俗,尚抒发而轻模拟,讲究变化,注重技法,尊阴柔而拙刚阳,喜平淡弃绚烂,注重诗书画结合。明朝初期,阴柔的元代画风遭厄运,激愤的宋画重新兴起,随着商品经济逐渐繁荣,绘画也逐渐商品化,画家靠买画为生。同时这一时期画派纷起,自成体系,也促进了画科的全面的发展。而明末后期的山水画主流追求的是淡、柔、静、寂。清代的绘画,继续元、明的趋势,山水画家更多关注笔墨情趣,造成了多样形式面貌,派系愈加林立,参差不齐。但中国绘画史上曾出现过的各种山水画技法在清代都有自己的继承者。总的来说,清代的山水画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山水画发展的一个全面总结,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又一个高潮。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在明清文人画中不断张扬,也在园林中得以拓展。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大体上是两宋的继承和发展。元代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造园活动总的来说处于迟泻的低潮阶段。直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造园又达到了高潮局面,这也为建造大规模的写意自然园林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承德避暑山庄”最为出名,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著名的文物风景区,从选址到规划、施工,始终贯穿着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旷的风貌的原则,建筑少而疏朗,以自然风景融入园林景观,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同时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

  明末著名的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论理著名,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和实践的重要总结,同时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并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而结束了它光辉灿烂的古典时期。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时期逐渐商业化的社会对山水画和园林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创作手法上,两者皆过于追求技法而忽略了思想上的探求。诗、画、园三者结合的更加紧密,同时中国山水画以留白来表达意境的追求促使园林生成了象征的创作手法。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者皆出自古代文人之手,是文人热爱山水,寄情山水、追求山水的情怀反映和现实载体。园林实际上是物化了的山水画。两者的起源和发展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可谓历代逐渐加深,它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朝着大地景观规划发展,更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倡导生态建园和文化建园,这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明]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2005.

  [4]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5]金维诺.中国美术·魏晋到隋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薛永年.赵力.尚刚.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12日 19:55:39
3楼


  2.3成熟(宋朝)

  北宋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当政者重视绘画艺术,画家的社会地位倍受尊崇。这一时期,山水画高度成熟,并居画坛之首,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和董源开创的江南山水画派。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的变革,北派创造了大山大水的雄伟壮丽的全景式构图,南派则善于表现平淡疏远的江南风光。北宋中后期,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强调绘画要追求“萧散简淡”的诗境,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刻画,要求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这对后来的绘画和造园活动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马远、夏圭一派开创出以少胜多、以偏概全的绘画手法,精练的画面构图偏于一角,留出大片空白,从而萌生出无限的意境。

  我国古典园林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社会经济发达却国势赢弱,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无不大兴土木,广造园林,数量多且分布广,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均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私家园林以“文人园林”为主要特色;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造园则多以山水画为蓝本,诗词为主题,寓情于景,寓意于形,以情立意,以形传神。楹联、诗词与园林建筑相结合,富于诗情画意,耐人寻味。著名的园林“寿山艮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众多山水特色,意境丰富,成为宋后元、明、清官苑的主要借鉴,后代的官苑均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官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由上述可知,宋朝时期的山水画和园林同时达到成熟阶段。“文人园林”是当时文人和画家共同参与造园活动的典范,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诗、书、画、园的相互交融创造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山水画中追求的“得意忘形”的创作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园林受其影响更注重“意境”的塑造。

  2.4兴衰(元、明、清)

  元代由于社会的特殊性,山水淡于教化而重自娱,强调高逸脱俗,尚抒发而轻模拟,讲究变化,注重技法,尊阴柔而拙刚阳,喜平淡弃绚烂,注重诗书画结合。明朝初期,阴柔的元代画风遭厄运,激愤的宋画重新兴起,随着商品经济逐渐繁荣,绘画也逐渐商品化,画家靠买画为生。同时这一时期画派纷起,自成体系,也促进了画科的全面的发展。而明末后期的山水画主流追求的是淡、柔、静、寂。清代的绘画,继续元、明的趋势,山水画家更多关注笔墨情趣,造成了多样形式面貌,派系愈加林立,参差不齐。但中国绘画史上曾出现过的各种山水画技法在清代都有自己的继承者。总的来说,清代的山水画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山水画发展的一个全面总结,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又一个高潮。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在明清文人画中不断张扬,也在园林中得以拓展。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大体上是两宋的继承和发展。元代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造园活动总的来说处于迟泻的低潮阶段。直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造园又达到了高潮局面,这也为建造大规模的写意自然园林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承德避暑山庄”最为出名,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著名的文物风景区,从选址到规划、施工,始终贯穿着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旷的风貌的原则,建筑少而疏朗,以自然风景融入园林景观,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同时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

  明末著名的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论理著名,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和实践的重要总结,同时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并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而结束了它光辉灿烂的古典时期。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时期逐渐商业化的社会对山水画和园林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创作手法上,两者皆过于追求技法而忽略了思想上的探求。诗、画、园三者结合的更加紧密,同时中国山水画以留白来表达意境的追求促使园林生成了象征的创作手法。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者皆出自古代文人之手,是文人热爱山水,寄情山水、追求山水的情怀反映和现实载体。园林实际上是物化了的山水画。两者的起源和发展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可谓历代逐渐加深,它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朝着大地景观规划发展,更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倡导生态建园和文化建园,这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明]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2005.

  [4]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5]金维诺.中国美术·魏晋到隋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薛永年.赵力.尚刚.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回复
z200121
2009年12月15日 22:30:37
4楼
:loveliness: 好东西 学习古典园林的好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