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及农田灌溉技术
shuiyizx
shuiyizx Lv.7
2012年07月11日 10:18:16
只看楼主

传统的雨水利用技术较为简单,完全依赖于天然径流集水,利用传统的红黏土防渗水窖贮水,其建设目的主要是解决干旱山区农村生活用水问题。现如今,雨水利用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农民的生活用水,进而被推广到农田水利中去。使得有限的降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雨水收集技术。通过高效的防渗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对集流面进行人工防渗处理,以提高集流效率,进行天然降水的收集利用,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选择一定的集流面防渗材料,进行集流效率的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雨水利用技术较为简单,完全依赖于天然径流集水,利用传统的红黏土防渗水窖贮水,其建设目的主要是解决干旱山区农村生活用水问题。现如今,雨水利用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农民的生活用水,进而被推广到农田水利中去。使得有限的降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雨水收集技术。通过高效的防渗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对集流面进行人工防渗处理,以提高集流效率,进行天然降水的收集利用,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选择一定的集流面防渗材料,进行集流效率的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雨水就地叠加利用技术。雨水就地叠加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田间直接利用雨水的技术,就是在修建集流面、蓄水窖比较困难的干旱、半干旱山区的坡耕地和梯田上,利用覆膜技术和膜侧种植技术,就地集雨,就地利用,达到集水、保墒、抗旱的目的。这种叠加利用技术的特点在于,非种植区的天然降雨供给种植区作物生长利用,具体运用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天然降雨量、气候、作物种类,在不同类型地区对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利用模式。在进行雨水就地叠加利用种植模式时,主要是根据当地气候、降雨量年内分配、地膜集流效率及作物生育期需水情况来确定。常规的做法是在天然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的田地中,间隔30厘米左右,覆膜40厘米左右,在膜垄的两侧种植作物。这种方法比常规方法空地面积大,采光、通风条件优越,水分比无覆盖的田间多出近一倍,作物生长良好,单产高出普通大田。

秋季塑膜覆盖土壤保墒技术。在通过雨水就地叠加技术实现了空间上的叠加之后,如何在时间上实现对雨水的重新分配和再利用(不借助工程条件),成为重点研究的另一个问题。通过实践,秋季塑膜覆盖土壤保墒技术(简称秋覆膜保墒技术)在生产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技术是结合秋耕而采用的一种土壤覆膜保墒技术,将蓄存在土壤水库中的秋季降水,通过塑膜覆膜,最大限度地加以保护,以减少秋冬初春土壤水分损失的一种措施。采用秋覆膜技术的前提是土壤中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含量。根据生产实践,土壤中的含水量不应小于l0%,太小失去保墒意义。

塑料大棚雨水高效利用技术。近年来,塑料大棚种植在山区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以塑料大棚棚面集雨、棚外水窖蓄水、棚内高效灌溉用水的自给灌溉新技术,从而解决了大棚内作物的灌溉用水问题,使得这一技术在山区应用推广中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shuiyizx
2012年07月11日 10:23:23
2楼
完全依赖于天然径流集水,利用传统的红黏土防渗水窖贮水,其建设目的主要是解决干旱山区农村生活用水问题。



雨水利用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