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如何在与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获取市场和人才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而如何发挥生态学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又是建设各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关键。 1 小城镇的优势和特色中的生态学内容 小城镇的生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地方性,小城镇是一个基本上由当地人构成的空间实体,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环境建设方面容易获得高度认同;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
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如何在与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获取市场和人才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而如何发挥生态学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又是建设各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关键。
1 小城镇的优势和特色中的生态学内容
小城镇的生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地方性,小城镇是一个基本上由当地人构成的空间实体,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环境建设方面容易获得高度认同;
(2) 尺度小,小城镇具有人们生活和工作步行可达的小尺度,因而可以避免大城市巨大的机动车交通流量带来的空气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3) 城外是乡村,小城镇的周围通常被乡村田野和自然山水景观所包围,没有无序蔓延的城乡结合带,是霍华德所追求的天然的“田园城市”;
(4) 城乡环境一体,通过河流、残遗的农田林网等将城市与周围的乡村自然景观连为一体,城市和乡村互相融合,可以避免在城市中建设大型开放绿地需要占用额外的土地,而将城市建设成为高效紧促的可持续城市形态;
(5) 低消费,小城镇在物质生活方面较大城市简单,数量也较少,可以避免过度的物质消费带来的对社会财富的浪费;
(6) 低能耗,建设合理的小城镇不会有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节约大量的调温用能,同时具有很好的使用太阳能的条件,各种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小城镇的这些生态上的特点,表明小城镇与生态学应用的基本原则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本地居民安居乐业,大城市中追求过一种简朴宜人生活的人群具有强烈吸引力。
因此,小城镇建设应该围绕如何强化以上生态学的内涵进行。
2楼
2 不容乐观的现状
然而,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从生态的角度分析,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建设指导思想模式盲目仿效大城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洋、求高、求快,结果是城镇建设或者杂乱无章,或者整齐单调,缺乏有个性的城市形态与生活精神,无法形成小城镇的独特个性优势。
(2) 规划观念照搬大城市,在功能区的划分、交通布局方面参照大城市的机动车交通模式,使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城镇很快浓缩了各种源自于机动车的环境公害,如公路干线穿城而过,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给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3) 基础设施建设中环境意识落后,缺乏体现都市生活精神的使用清洁燃料,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收集和无害化、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必要的城市环境设施,形成垃圾随意堆放,占用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生活污水通常不经任何处理而随意排放,工业污水的处理率极低,散发臭气的简陋排水明沟或暗沟直接连接农田河道,造成水体和城镇周围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它们还有一个共同后果,即造成严重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给小城镇的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 环抱城镇的乡村景观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被忽视,城镇建设割裂城乡之间在景观、居民活动空间方面的联系,使得居民和外来者失去对小城镇关键性生活价值追求的体验。
(5) 自然山水的价值被忽略,城镇周围任意开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弯取直、河流水面堤岸随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6) 本地生物被遗忘,当地乡村和自然山水中的动物种类数量减少,与乡村生活情趣融为一体的百鸟唱和、蝶飞燕舞、喜鹊报喜、鱼游蛙鸣、萤火虫点灯等景象本来完全可以保留在小城镇中,但却由于我们对残留在城市中的动物栖息地和联系城乡景观的通道保护不够而丧失。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的和活的景观的丧失,其直接原因是可以作为生物生活和迁飞的栖息地的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池塘、溪流)和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被破坏,以及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这些外来的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物之间的生物关系,而人为的管理活动如除草、施肥、剪草、喷药等都在破坏它们的生存条件。
(7) 肆意破坏当地重要的人文-自然历史景观要素,这些人文-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包括全部的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遗迹,如古栈道、石拱桥,还包括农耕灌溉留下的人工或自然水系、农田防护林系统,以及由水系和林带共同形成的特殊纹理、残留在城市中的大树、反映当地城镇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建筑等等,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设法使这些人文-自然历史景观要素暴露在城市人群面前,尤其让外来者能够有机会阅读这些历史素材。笔者曾经在一本地方志上了解到某地农村村落中有一棵近350年的3人合抱大桂花树,后来这个地方成为一个2万人口的著名旅游城镇,参观这个小镇时,笔者经过多方打听穿过单位围墙和数栋的新建的房屋后才找到这颗桂花树,感觉哑然。需要补充几句的是,小城镇应该树立新的历史观:昨天的就是历史。不少小城镇只有几十年的建设历史,但就是这几十年的时间,已经经历的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留下了一些典型建筑物,它们记录了生活和居住在这个城镇的居民的生活历史,后来的发展应该保留少量能够说明这个过程的重要建筑物,将他们赋予新的功能或者改造成为博物馆。毫无疑问,让人们记住,一个城镇在短短的30年内就经历了从茅草棚到土坯房、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砖瓦房到具有城镇生活气息的街道和文化享受,人们便会更加热爱这个地方。
归纳起来,目前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正在使我们失去具有生物学或者生态学和生活意义的城市概念,这应该受到城市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回复
3楼
3 小城镇生态建设的途径
(1) 进行生态规划,如前所述小城镇具有最好的体现生态学思想的天然条件。由于小,小城镇规划相对于大城市要简单得多,因此也更加有可能将小城镇规划直接做成生态规划,而不是在城镇规划外另开炉灶进行生态规划,或者在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在规划评审过程中请生态学者参加,小城镇规划完全可以由以生态学者为主来完成,是真正的生态规划。
(2) 开展生态城市或者可持续城市建设,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是使小城镇朝着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城市环境方向发展,而开展可持续城市建设目的是要使得任何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活动和居民的生活方式都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会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学是开展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二者都关注城市建设中的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关注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和资源节约等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
(3) 实施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就是那些在物质和能量利用方面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具体工程项目和各种活动。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H. T. Odum)指出“人类应该用少量的自然能而足以对自然界产生巨大作用的模式和过程”,“运用少量附加能源控制系统的环境驾驭技术,而系统主要能流仍来自自然”。我国已故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提出了类似的定义,生态工程是“一个特别规划的生产过程系统,其中,运用了生态系统物种共存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生态工程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①通过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护功能将小城镇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持久特点的生态系统;②通过将规划、建设和工程融为一体,寻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诸如土地利用、资源使用、自然保护和环境建设等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和途径;③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尤其减少小城镇对不可再生的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或者太阳能产品(如沼气等)。
(4) 发挥政府在小城镇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笔者的呼吁是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更加进一步更新观念和高瞻远瞩,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并将生态学知识的应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建设视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从这种意义上,每个小城镇都可以考虑编制一个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或者可持续城市建设的行动纲领,用来指导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得小城镇生态建设工作日常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