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建筑初期,在今红军街、公司街、花园街建造了几座级别较高的花园住宅,作为中东铁路官员的私邸。这些住宅风格一致,外观却有差别,或呈尖尖的俄式帐篷顶,或呈缓缓的坡屋顶,小巧而精致,是典型的“新艺术”建筑。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即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座。 黑龙江省社科联,原为中东铁路局局级官员住宅,建于1900年。遥想当年,中东铁路局官员颐指气使,住在优美的田园住宅中,可曾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被赶出这本属于别人的家园吗?有趣的是,日本占领哈尔滨后,这里成了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了望点。从住宅的楼梯间直达顶屋的阁楼,阁楼四面通透,成为良好的了望所。与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开设的苏联领事馆(今位于跃景街上的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当年日本特务即在此观察苏联领事馆的风吹草动,也许俄国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宅第会成为被人监视的“近水楼台”吧。解放初期,苏联援建专家曾在此居住。之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占用此房,现
哈尔滨城市建筑初期,在今红军街、公司街、花园街建造了几座级别较高的花园住宅,作为中东铁路官员的私邸。这些住宅风格一致,外观却有差别,或呈尖尖的俄式帐篷顶,或呈缓缓的坡屋顶,小巧而精致,是典型的“新艺术”建筑。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即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座。
黑龙江省社科联,原为中东铁路局局级官员住宅,建于1900年。遥想当年,中东铁路局官员颐指气使,住在优美的田园住宅中,可曾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被赶出这本属于别人的家园吗?有趣的是,日本占领哈尔滨后,这里成了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了望点。从住宅的楼梯间直达顶屋的阁楼,阁楼四面通透,成为良好的了望所。与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开设的苏联领事馆(今位于跃景街上的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当年日本特务即在此观察苏联领事馆的风吹草动,也许俄国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宅第会成为被人监视的“近水楼台”吧。解放初期,苏联援建专家曾在此居住。之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占用此房,现
为黑龙江省社科联所在地。这座建筑历史近百年,几度沧桑,数易其主,但其玲珑优雅的风姿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2楼
与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开设的苏联领事馆(今位于跃景街上的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当年日本特务即在此观察苏联领事馆的风吹草动,也许俄国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宅第会成为被人监视的“近水楼台”吧。
回复
3楼
远望这座花园住宅,绿树婆娑,斑驳的树影映衬着建筑的一角屋檐,自是一种“欲说还休”的韵味;而当你走近建筑,你更会被它的小巧活泼所打动。这座住宅规模不是很大,使用面积约为340平方米,地上部分为二层,楼梯间局部三层顶部为四面开敞的小阁楼,建筑另有一层地下室,整体尺度不大,亲切宜人。建筑沿花园街立面面宽较小,精巧的门斗位于建筑一角;二层开敞的木制凉廊轻捷飘逸;极富特色的窄长的梯形窗使楼梯间倍添挺拔之感。这些细部的处理,使建筑精致而玲珑,与其作为住宅建筑的个性十分适宜。
建筑的立面造型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窗洞、凉廊、烟囱、入口等细部的处理上。这座住宅窗洞设计十分有特点。窗子形式丰富多彩,有窄长的梯形窗,直角梯形窗,窗上饰以圆滑的贴脸;有圆额倒梯形窗;圆额双梯形窗;扁椭圆形窗;圆窗与倒梯形复合窗;双圆形复合窗;矩形窗及正方形窗等九种之多,窗子形式如此多姿多彩,是其它建筑所无法企及的,窗子造型生动而圆润,大概只有童话世界才会有如此多姿而可爱的窗子吧!
建筑正立面又一精彩之处是其主入口的处理。入口位于建筑一隅,几步台阶,一个木制的单坡雨篷,以木柱支撑,柱端饰以简化的孔雀尾状曲线,整个雨篷漆成褚红色,温暖而热情;木制的雨篷,石砌的踏道,粗糙的毛石勒脚,土黄色的墙面,深红色的曲线门棂木门,如水墨画般淡淡几笔便勾勒出入口的小小空间,尽管简洁,却很生动,比之许多建筑极力渲染的入口设计不知要高明多少。
除了奇异的窗子,含蓄的入口之外,当你走近建筑,你会被二层的凉廊所吸引。凉廊的设计也反映了“新艺术”擅长运用曲线装饰的特征。凉廊的顶篷是很缓的单坡顶,檐下有简洁的矩形线条装饰。凉廊的底部类似阳台的处理手法,两个角上有窄小的曲线形柱墩,柱墩之间的空间略呈船形。让人眼花缭乱的是其木制栏杆。以横竖线条为主,间以两条斜线,形成圆角的倒梯形,与凉廊下面的窗洞形式相谐调;而栏杆的两根支柱很有特点;柱端呈兽腿状曲线,类似平躺的S形,柱身则似生长中的植物茎干,有几处尖状窗起,犹如植物茎干上的结节,这种模仿自然界动植物形态的手法正是“新艺术”所常用的。与西欧“新艺术”运
用铸铁做成丰富的曲线不同,以这座住宅为代表的哈尔滨“新艺术”建筑则更喜欢运用木材创造柔润的曲线,这也是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特征之一。
观赏建筑的惊叹在于它的生动、自然与新奇,而更为新奇的是其烟囱造型。与当时其它宅相类似,这座住宅也采用火墙取暖,因而烟囱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建筑构件。一住提起烟囱,人们便会想起那些砖砌的立方体烟囱,而这座花园住宅的烟囱却颇具童话色彩:烟囱伸出屋面,顶端呈半圆形,并垂下落水曲线形墙墩,顶冠下面饰以矩形线脚,烟囱的形象极似竖起的大拇指,富于装饰效果与个性,这小小的烟囱似乎也在夸耀其优美的造型。
如此迷人的室外细部处理,让人忍不住走进住宅室内,该不会也如梦中的城堡吧?拾级而上,循着当年主人的足迹寻访每个角落。从建筑平面上看,是典型的俄罗斯住宅布局。入口的右侧是一个四梯段盘旋而上的木制楼梯,桔黄色的木制栏杆,桔黄色的木楼板,当暖暖的晨光透过窄长的梯形窗斜斜地投射在楼梯上,那该是怎样一幅温馨的图画呢?建筑的一层平面以走廊为界,左侧为卫生间、厨房等辅助用房,右侧分别为客厅、办公室、餐厅及与餐厅尽端相连的太阳间。太阳间是俄罗斯住宅所固有的形式,四面开窗,是夏季的纳凉、冬季晒太阳的地方。太阳间外侧又与一带木栅栏的露台相连;建筑的二层为主卧室、女客厅、儿童室、家庭教师室、卫生间及储藏室,功能区分比较明确。
建筑室内最具生活气息且最有个性的是火墙及壁炉的设计。火墙表面饰以铸铁的浅浮雕花饰,模仿自然界植物花朵、叶片及丝蔓的形式,十分生动。饰面的质感犹如雕花面砖,图案很丰富。而客厅里的壁炉也十分精美。表面贴赭色的釉面砖,呈略扁的矩形;壁炉顶部与檐口处理相近似,饰以花瓣状曲线壁炉,正中饰以方形的植物花饰浅浮雕,下部为添炉火的木制小栅栏。试想当年在装修毫华的客厅里,红红的炭火,伴着轻柔的音乐,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今天,这里已不再是花园住宅,但是建筑所弥漫的家庭氛围却依然浓郁。这座住宅(姑且继续这样称呼它)堪称哈尔滨居住建筑的杰作。
回复
4楼
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原沙俄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1904年建,砖木混和结构)
Harbin Railway Medical School (Russian Command of Outer Amulr Troops,built in 1904,brick-wooden structure)
回复
5楼
1939年的建筑,原来的广播电台位置
回复
6楼
该建筑始建于1901年,1903年落成,为中东铁路宾馆,也是当时最豪华的宾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一度改作临时野战医院。1905年为沙皇俄国护路军司令部。1906年为沙皇俄国驻哈尔滨领事馆。1907年改为沙皇俄国军官俱乐部。1921年成为中东铁路公司理事会办公楼。1926年5月开始第一次大修改造,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工务处承建,1927年11月竣工。
1935的满铁接收中东铁路后,于1936年6月对这座建筑进行了第二次大修改造, 1937年改名“大和旅馆”并正式开业。(当时东北三省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处均称“大和旅馆”的建筑 )。张学良将军,爱新觉罗·溥杰等政要曾下榻此处。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接收东北铁路的干部大部份住在这里。1950年该建筑划归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接待来华苏联军事专家的专家楼。1968年归还哈尔滨铁路局,初期为铁路医院,同年末改为铁路局招待所,并确认为一类保护建筑。1983年10月改称哈局第一招待所。1989年恢复哈局招待所名称。1995年6月并入龙门大厦。
1996年9月开始历史上第三次大修改造,由我公司负责设计,承建任务,改名为龙门大厦“贵宾楼”。我们本着保护历史,继承文脉,创造时代精品的原则,使这座哈尔滨最早的豪华宾馆成为哈尔滨市政府拯救重点文物(索菲亚教堂修复,中央大街改造)的又一举措,溶入抢救城市文化的主旋律之中。
设计思想
该建筑是20世纪初哈尔滨出现的一批具有新艺术派建筑风格的大型公共建筑之一。楼高两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黄色粉饰墙面,仿石粉饰的壁柱、阳台、簷口,门窗套等带有新艺术派建筑特征的曲线轮廓和纹样,篷架簷部铸铁纹样,钢架彩色玻璃的入口雨棚,尤其是铸铁支柱顶端与蓬架连成一体的树技形支撑,更显见新艺术派建筑处理的特色和装饰手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正当学院派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盛行之际,一个试图摆脱旧传统束缚创造新形式的新建筑运动已经兴起,哈尔滨出现的新艺术派运动处理手法几乎遍及种类型的建筑物,故哈尔滨享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誉。在这种环境背景下诞生的这座建筑,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几经变迁,功能异变,有些已面目皆非了。
回复
7楼
铁路老毛子医院
回复
8楼
【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建于1902年,1906年重修,为俄罗斯新艺术建筑风格。由6栋相对独立的楼房,通过过街楼组成"日"字形群体。正楼3层,配楼2层,墙面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饰面,工艺精湛。楼前有宽阔的广场。19世纪末,沙皇俄国攫取了中东铁路修筑权。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到旅顺口,总长2478公里。1903年7月13日,中东铁路全线竣工,次日由中东铁路管理局接管,从此中东铁路管理局成为沙俄在中国的殖民机构和侵略工具。1924年中苏建立外交关系,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经营管理。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接管哈尔滨后,在原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成立了哈尔滨铁路局。
回复
9楼
漂亮的住房
回复
10楼
回复
11楼
黑龙江省社科联,原为中东铁路局局级官员住宅,建于1900年。遥想当年,中东铁路局官员颐指气使,住在优美的田园住宅中,可曾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被赶出这本属于别人的家园吗?有趣的是,日本占领哈尔滨后,这里成了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了望点。从住宅的楼梯间直达顶屋的阁楼,阁楼四面通透,成为良好的了望所。与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开设的苏联领事馆(今位于跃景街上的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当年日本特务即在此观察苏联领事馆的风吹草动,也许俄国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宅第会成为被人监视的“近水楼台”吧。解放初期,苏联援建专家曾在此居住。之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占用此房,现
为黑龙江省社科联所在地。这座建筑历史近百年,几度沧桑,数易其主,但其玲珑优雅的风姿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