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红军街的历史建筑
yanyan20332033
2006年12月26日 14:22:00
只看楼主

迎宾景观大道--红军街与中山路 如果您是乘火车到哈尔滨,走出火车站,一条笔直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那就是红军街及其联接在一起的中山路。红军街位于南岗区,建于清光绪24年(1898年),原名车站街,霍尔瓦特大街,它北起哈尔滨火车站广场,南至马家沟中山桥,全长1 266米。该街与大直街在博物馆广场交汇,构成市中心大十字交通要道,是哈尔滨中心区的中心。1949年,为纪念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而改称为红军街。




迎宾景观大道--红军街与中山路

如果您是乘火车到哈尔滨,走出火车站,一条笔直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那就是红军街及其联接在一起的中山路。

红军街位于南岗区,建于清光绪24年(1898年),原名车站街,霍尔瓦特大街,它北起哈尔滨火车站广场,南至马家沟中山桥,全长1 266米。该街与大直街在博物馆广场交汇,构成市中心大十字交通要道,是哈尔滨中心区的中心。1949年,为纪念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而改称为红军街。


这条在哈尔滨不算长的大街,确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年中东铁路工程局先遣队落脚在香坊的田家烧锅,而工程局机关大批人马是后来乘船抛锚在今小九站。他们用马车拉运器材与筑路材料往返于两地之间,从现在的中央大街到秦家岗过马家沟直达老哈尔滨(今香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便踏压出这条泥泞的土路。后来随着哈尔滨火车站和位于市中心的圣?尼古拉大教堂的落成,自然这条街便繁荣起来。他们围绕博物馆广场(也称喇嘛台广场)规划出放射性的交通道路格局,同时也在这个周边大兴土木,一座座俄式建筑拔地而起,一片片铁路住宅应运而生。由于博物馆广场是全市的制高点,在这里形成的街路和楼群又体现了欧洲传统的城市规划以教堂为中心的格局,在很长时间里,红军街上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成为"东方莫斯科"的象征。

1167114119699.jpg

免费打赏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22日 19:31:24
12楼


一座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该碑位于博物馆广场,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中阵亡的苏军战士修建的。2000年曾对纪念碑周围环境进行了改造,修建了护栏,种植了花草树木。前苏联总统叶利钦来哈访问时曾到此敬献了花圈。每年2月的前苏联建军节,地方党、政、军领导均来此祭扫。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22日 19:34:45
13楼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22日 19:38:36
14楼
他们围绕博物馆广场(也称喇嘛台广场)规划出放射性的交通道路格局,同时也在这个周边大兴土木,一座座俄式建筑拔地而起,一片片铁路住宅应运而生。由于博物馆广场是全市的制高点,在这里形成的街路和楼群又体现了欧洲传统的城市规划以教堂为中心的格局,在很长时间里,红军街上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成为"东方莫斯科"的象征。
回复
yeguang517
2007年01月26日 11:00:05
15楼
可以说是典型的欧式建筑
是当时俄罗斯等国家建筑派的

现在成了城市历史的见证了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3月04日 10:50:18
16楼
英国领事馆。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3月04日 10:51:41
17楼

再往前几步,一座犹存欧洲古典文艺复兴风韵的小楼展现在眼前,这便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华俄道胜银行(现为省工商联),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3月04日 10:54:31
18楼

在大街的最高处则是莫斯科商场,建于1906年,是反映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建筑。1922年改为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馆,现为黑龙江省博物馆,位于红军街44号。全馆总占地面积12 645米,建筑面积8 960平方米,其中陈列室面积为3 122平方米,馆有藏品10万余件,其中岩石、矿物、土壤、动植物标本达7万多件,此外还有大量的原始社会、辽、金、清时期的历史文物,以及黑龙江流域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少数民族的文物,近现代史文物和资料,以及书法作品等万余件。全馆固定的基本陈列有《黑龙江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动物陈列》、《古生物陈列》、《邓散木艺术陈列》,每年还有非固定的展览多次。黑龙江省博物馆现已成为展示龙江古老文明和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窗口,是国内外游客到黑龙江参观的必到地之一。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3月04日 11:03:03
19楼



  该建筑始建于1901年,1903年落成,为中东铁路宾馆,也是当时最豪华的宾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一度改作临时野战医院。1905年为沙皇俄国护路军司令部。1906年为沙皇俄国驻哈尔滨领事馆。1907年改为沙皇俄国军官俱乐部。1921年成为中东铁路公司理事会办公楼。1926年5月开始第一次大修改造,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工务处承建,1927年11月竣工。

  1935的满铁接收中东铁路后,于1936年6月对这座建筑进行了第二次大修改造,1937年改名“大和旅馆”并正式开业。(当时东北三省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处均称“大和旅馆”的建筑)。张学良将军,爱新觉罗·溥杰等政要曾下榻此处。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接收东北铁路的干部大部份住在这里。1950年该建筑划归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接待来华苏联军事专家的专家楼。1968年归还哈尔滨铁路局,初期为铁路医院,同年末改为铁路局招待所,并确认为一类保护建筑。1983年10月改称哈局第一招待所。1989年恢复哈局招待所名称。1995年6月并入龙门大厦。


  

  该建筑是20世纪初哈尔滨出现的一批具有新艺术派建筑风格的大型公共建筑之一。楼高两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黄色粉饰墙面,仿石粉饰的壁柱、阳台、簷口,门窗套等带有新艺术派建筑特征的曲线轮廓和纹样,篷架簷部铸铁纹样,钢架彩色玻璃的入口雨棚,尤其是铸铁支柱顶端与蓬架连成一体的树技形支撑,更显见新艺术派建筑处理的特色和装饰手法。

  


回复
zhusen912
2007年03月05日 09:25:38
20楼
有时间了,亲身去体会一下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3月09日 18:28:07
21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