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关于水行业最新资讯 典型深度处理工艺经济技术对比研究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单元技术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活性炭、石灰、臭氧、微滤、超滤、反渗透等。针对不同水质情况,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在选择工艺过程中需要考虑下因素:1.回用水的用途和目标水质2.工艺适用性和稳定性3.技术经济性4.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和安全保障。工艺流程的确定最好经过现场试验,借鉴成功运行经验。本部分研究主要介绍了混凝沉淀、高效过滤、生物活性炭、石灰、臭氧、微滤、超滤、反渗透等多种水回用深度处理单元技术,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及稳定性分析。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典型深度处理工艺经济技术对比研究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单元技术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活性炭、石灰、臭氧、微滤、超滤、反渗透等。针对不同水质情况,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在选择工艺过程中需要考虑下因素:
1.回用水的用途和目标水质
2.工艺适用性和稳定性
3.技术经济性
4.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和安全保障。
工艺流程的确定最好经过现场试验,借鉴成功运行经验。本部分研究主要介绍了混凝沉淀、高效过滤、生物活性炭、石灰、臭氧、微滤、超滤、反渗透等多种水回用深度处理单元技术,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及稳定性分析。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膜过滤技术产水浊度低、稳定;封闭运行,对周围环境无干扰;只加少量化学药剂,基本上无二次污染;运行稳定,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占地小。因此,与传统的物化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微滤、超滤膜过滤技术对有机污染物、氮、磷的去除受进水水质影响比较大。对非溶解态污染物具有极高去除率。
2、滤膜过滤技术出水水质可完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可以作为奥运公园补水的优选深度处理工艺。
3、降低氮、磷类相关指标仍然应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中解决,这也是最为有效和经济的。建议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增加脱氮除磷工艺。这样可使反渗透工艺出水稳定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甚至更严格的标准。
4、石灰处理工艺出水澄清,除菌效果好,适于作为景观用水。但其运行费用较高,污泥处理工艺复杂,并需考虑外加二氧化碳的运输,建议采用超滤或微滤膜代替此工艺。
5、反渗透工艺出水水质最优,可以满足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大部分指标满足饮用水水源标准。可以作为最优质的回用水用于奥运公园中心区,但此工艺投资和运行费用目前还较高,可以部分采用。
再生水利用对生态绿地的影响研究
在再生水浇灌作物研究中,健康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健康安全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灌溉作物时,再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可为作物所吸收,进而累积于作物产品中,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品质,被人类食用或为牲畜饲用时,危害健康;再生水灌溉时,水中的重金属在蔬菜和饲料作物上累积时,牲畜采食或人类生食后就会危害健康。
文献中大部分研究是针对农作物的试验或局限于研究灌区土壤生态系统某一方面的试验,而再生水灌溉对某一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导。本研究主要在北京市朝阳区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内进行,试验分四个部分,即水培、盆栽、实地调查和大田试验。
经过调查和试验得到两方面的结论:
1.用于园林绿化、城市生态绿地浇灌的再生水的最重要指标是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全盐量)、氯化物,再生水的这三项指标均高于自来水,但远低于饮用水标准。
2.再生水与自来水浇灌的植物中,叶绿素含量未发现明显差异。
再生水水质保障系统研究
研究分小型试验和露天景观水塘的模拟试验两部分。小型试验在试验室中进行,它主要是对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混合槽出水、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喷水池出水、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石灰法出水、自来水配水水样等进行人工光照培养。露天景观水塘在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内。通过模拟试验,得到如下结果:
1.通过对比分析,藻类数量最大值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磷是水体富营养化中影响显著的因子。水样中藻生长达到最大值时水中大部分磷已被转化为藻体内的磷,水中溶解磷的浓度一般已低于0.02mg/L。再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种为栅藻,藻类转化水体中磷浓度的最大限制因素为氮营养。
2.人工载体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较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浮游藻类的生长,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人工载体对水体中PO4-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3.深度处理后的水中仍有部分氮磷,在夏季应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4.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各种形式的氮的去除应在二级处理系统中研究解决。
5.中水作为景观用水和河湖补水时,建议在景观水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水的循环和流态,水体中可适当设置曝气、跌落、旁滤及人工载体处理等系统,抑制富营养化的发生。
再生水利用的卫生学研究
根据奥运公园景观补水处理技术方案,对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试装置出水进行氯和二氧化氯及紫外消毒试验,比较各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研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选择最佳的经济有效的、适于中水回用的消毒技术。
1.紫外消毒不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对灭活大多数细菌、病毒、孢子均有效。与化学消毒技术相比,紫外消毒少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储藏、投加过程,占地少,且年总运行成本比加氯消毒法低很多。
2.加氯消毒试验中,对于大多数所测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即使在采用远大于常规实际加氯量(高到20mg/L)的条件下,加氯后所生成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浓度也未超过饮用水的标准。这表明再生水消毒的副产物风险较低。
3.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不到氯消毒产生的10%,臭氧、紫外消毒则不产生三卤甲烷、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
4.对于再生水的消毒,卫生学指标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氨氮是再生水消毒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5.考虑到奥运供水安全以及经济技术可行性,建议中水作为景观水体回用和绿化用水时采用紫外消毒处理工艺;而当中水作为杂用水输送过程较长时,考虑管道中应保持一定的余氯,可以采用加氯消毒,也可将紫外和加氯消毒结合考虑。
本文出自: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http://www.chinacitywater.org)
(此贴有网站资讯交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