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家庭装饰手法已出局:
背景不硬你别碰
2006年11月13日 13:26:59
来自于家装设计
只看楼主

六种家庭装饰手法已出局: 装修也和服装一样,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流行式样:前几年木墙裙和石膏吊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最近使用就比较少。装修的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不少装饰手法已不再符合现在的实际需要。   1.墙面上的装饰线   按照传统的装饰手法,一面墙从上到下应该有4道装饰线:阴角线、挂镜线、腰线和踢脚线。但目前房间的净高一般都只有2.5米到3.2米,如果墙面上横的平行线过多的话,更会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所以墙壁上的装饰线可以减少,甚至可以不用。

六种家庭装饰手法已出局:

装修也和服装一样,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流行式样:前几年木墙裙和石膏吊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最近使用就比较少。装修的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不少装饰手法已不再符合现在的实际需要。

  1.墙面上的装饰线

  按照传统的装饰手法,一面墙从上到下应该有4道装饰线:阴角线、挂镜线、腰线和踢脚线。但目前房间的净高一般都只有2.5米到3.2米,如果墙面上横的平行线过多的话,更会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所以墙壁上的装饰线可以减少,甚至可以不用。

  所谓“阴角线”,是指天花板与墙壁相交的那条线;而“腰线”,则是指距地面1米左右、用来区分墙围和墙面的线。这两条起装饰作用的线,一般家庭居室都用不着,装修时完全可以省略。

  目前,“挂镜线”和“踢脚线”在家庭装饰中采用得比较多。这两条装饰线除了装饰作用外,还有实际的用途。如果您家没有太多的画儿需要张挂,也没有多少人会踢脏墙壁,那么这两条线也可省略。

  2.大面积的吊顶

  吊顶最大的用途,是遮蔽房顶上难看的设备层。如果您家的天花板上没有纵横交错的管线,而房间又不高的话,大可不必做大面积的吊顶。目前,比较好的顶部装饰手法,是采取局部吊顶的方式,既活跃了空间,又不致使人感到喘不上气来。您也可以采用天花板四周吊顶,中间留灯池的手法,效果也相当不错。

  3.墙壁上的墙裙

  目前北京人的家庭居室面积都不大,所以一间房间里需要摆许多家具。这些家具会遮挡大部分墙壁,所以人不大可能会接触到墙壁。在这种情况下,墙裙就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更起不到装饰作用。

  4.暖气罩

  暖气罩原来的用途,是遮掩暖气片。因为老式的暖气片样子很难看,与室内的其他装饰不相协调,因此要把它遮盖起来。现在使用的新型暖气片,一改原来暖气“傻大黑粗”的形象,变得秀气了。所以暖气罩的作用也就不大了。使用暖气罩还有不少弊病,如影响散热、不利于室内采暖和不便于维修等等。

  如果家里的暖气不好看,您想把它遮蔽起来的话,可以用木头或铝合金做一个框子,四周再绷上您喜欢的装饰布,然后往暖气上一罩就可以了。

  5.窗帘盒

  也许您还记得,几年前流行使用窗帘轨。窗帘盒是与窗帘轨配套使用的,目的是挡住窗帘轨。目前窗帘轨因为质量不稳定、不易更换,所以日渐被各种窗帘杆所替代。窗帘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果再使用窗帘盒,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6.各种宽门套

  所谓“门套”,是指设在门框四周的装饰造型。门套起着装饰门和门框的作用,并可以和墙壁装饰相呼应。但在家庭中,太宽的门套容易给人压抑的感觉,尤其在小房间中更是如此。
免费打赏
背景不硬你别碰
2006年11月13日 13:28:32
2楼
设计理念

对于设计,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发明。二是革新或称之为改良。首先“发明”是从无到有,根据人们的真正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真正的功能。如果只是对产品的外观、形态、性格等方面进行改变,那只是在发明基础上的“革新”。

所以这涉及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用的一种材料--塑料,早在19世纪初(BBC于1825年)就出现了。可以说,有很多发明是科学走在前面,而技术的产生却在其后。再讲一个例子: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的一个皇帝带兵征服了土耳其。他的士兵发现那儿有一种石头能用来燃烧取暖,这就是“石油”。在拉丁语中是“石头”的意思。二千年后的今天,石油已成为我们的主要能源之一。 那么,是科学先于技术,还是技术先于科学呢?我认为,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有时是科学在先,经过研究、发现、发明,然后科学的运用变成技术。有时,在人类的生活中,产生一种需求,一种技术,最后经科学家转化为科学。石油如果没有发动机的出现,也不会有象今天如此广泛的使用。这说明材料资源的运用取决于机械的发展,反过来,又对机械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是一个辨证的关系。这说明一种生产的过程(材料、能源的过程),与一种好的材料导致好的产品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好的材料、好过程、好产品互为的关系。同时好的产品又取决于好的结构、好的功能。

这又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问题。它指的是从人类最早的、有序的、有组织的、有效率的一生产组织方式,一种结构化产业。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同样的标准、尺度等进行塑造,这种由师傅设计,工匠营造的生产方式,早在古埃及就已开始了。再如现代的“福特”,在美国上了第一条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生产线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另一个问题是,装配线上的工人来自完全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如何使他们在同一生产线上工作呢?从组织管理角度讲,生产装配线是比较合适的。所以福特装配线不仅是技术的要求,也是人的组织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多种关系的要求。

设计师把“产品”称为“产品”,而企业家可能把产品称为“产品”或“设施”,经济学家称为“货物”,这说明一个产品有不同的功能,也有不同的使用者。产品存在着多样性,这种多面化、多样化的认定,是根据人的不同的需求决定的。例如,汽车的出现是由于发动机的发明,后来发展成为“汽车的社会”,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汽车的发明会带来的影响,现在看来象一种寄生的“细菌”,由汽车引伸出新的道路棗维修厂棗维修工还有高速路……都和汽车有关。

以上说明如何评价发明创造的重要性,以怎样的尺度来衡量发明创造的重要性。任何事物都处于系统之中,而系统对人类的生活最重要。如汽车从发明、发展到定型,是从1885年到1980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今天所有围绕汽车并与之有关的方面,及以后的发展,都与增加汽车的能力,打破对人的限制有关。人们希望无限制的旅行生活,无限制的发展。但这些都在变化。如汽车的“异化”使人被汽车所限制。将来汽车可能不再用汽油。而用氢光等能源方式,成为新的系统,汽车转而为其服务。汽车在80年代以前拥有最大的销量,而今天已不再可能,将会被新的销售所取代。产品如何更容易的为人所使用呢?越标准化、越复杂的技术越不容易控制,反对社会有更大的控制。象现在的系统很好使,很舒服,在某种程度上越不容易控制,越危险。 关于产品的使用寿命问题,一个产品的存在、消亡、取代都是有其原因的,一个产品可能在某一阶段特别有生命力,而在另一阶段被取代了,但它并没有消亡,而在别处运用。如丝绸与尼龙,在西方,有很长的时间里,丝绸非常受欢迎,但后来被尼龙取代,而今天丝绸又成为受欢迎的高级织物,“旧”的产品的消亡,并不一定是完全的消亡,可能在其他的领域中再次开发并被使用。人类生活存在着这样一个持续性、多样性。

设计存在着两种手段:
①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标准的改变。如第一批汽车出来后,可让其更好看、更好用。但在第三代、第四代直至以后,这种改变将越来越难。
②打破现有的标准,用独创的方式,形成新的标准,为人接受。如汽车的问题:一个产品的结构性与使用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汽车刚发明时没有灯,当时法律上规定,一个车在跑时,需前后各一人拿着灯跟着跑。这就要求车上装灯,要求必须有电源,然而发动机又太小了。后来,用电来启动,就解决了发动机的发动问题。条件的变化给设计师带来新的可行性。车体的外观,不完全是为了好看,而是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决定的。如以前车体是由锻打工人手工打造,通过板金来支撑车壳。而随着自动控制的运用,车壳完全由自身的结构支撑起来,从而对车身的设计提供了至少两种以上的选择。车身的设计受流体力学的影响,后来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形成,对其也产生了影响。如:冲压成型、拉伸成型为车体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很多的改变。从而使①、成本降低。②、无废料。③、形态多样化。1975年前后石油短缺,使车身减小体积,这些都说明条件的变化对设计的影响。
回复
背景不硬你别碰
2006年11月13日 13:28:51
3楼
感性设计: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人们在创造产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形态。而形态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从此有了生命力。人们在使用物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这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直观认识,一般称为认识的感性阶段。当设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产品具有了“人情味”时,我们称之为感性设计。 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的信息,如常提到的产品功能、材料、工艺等;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前者是产品存在的基础,而后者则更多地与产品形态生成相关。

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形态大多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面孔,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提高,物产丰富,许多日用产品已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许多产品不仅以“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去争取市场的份额,而且在外观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家电、服装、家具等产业。

其实,从人的本性来看,人的感性要更多于理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冰冷而机械味十足的“不友善”的产品可以说是生产者强加于人们去使用的,是违背了人的本性而不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习惯的。 在众多种类的产品中,作为制造和修理产品的手工工具更具特殊的地位。因为,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进化史就与手工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息息相关。手工工具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猿人时代,因此手工工具比其它产品与人关系更密切。而现代人使用的手工工具中,基本沿袭历史流传的尺寸式样为数不少,普遍存在使用不便、制造粗劣、工效不高、容易致伤或长期使用将引起疾患等问题。这些缺乏科学运用人机关系研制的产品自然与人是不“友善”的。

因此,研究开发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感性”产品、“爱不释手”的感性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但在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与产品功能、制造工艺相比,产品的感性设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捕捉人类感性领域的物理量及感觉量是个难以定量的系统。

对此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分析研究。
一、感性设计首先应表现出使用产品时的指示性。即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程序等。
( l)通过造型形象相似性暗示使用方式。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而且暗示它的使用方式 许多水果或切菜刀把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
(2)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暗示使用方式。如旋钮的造型利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 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
(3)通过产品的表面肌理和颜色暗示其使用方式及提醒人们的注意。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种称为肌理设计的设计使产品尤其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之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色彩在感性设计中更具重要性,如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性的精密严谨感。
二、感性设计还应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这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及趣味性等方面。
(1)通过造型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象征。技术象征是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通过产品形态表现出来以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使人感到技术的精确。具体到产品设计上就是要处理好零件之间的过渡、表面肌理、色彩搭配方面的关系,并要把握好产品的感知精度。
(2)通过造型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档次表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这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体现。如标志“布劳思”象征剃须刀无以伦比的档次,还有象征物主的富有和地位但仅作计时用的金表。
(3)通过造型语言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安全感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感体现在使用者的心理及生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的、整体造型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在生理上绘人以安全感。
三、感性工具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人机工学和美学的成果,科学地增加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
通过恰当的人与工具之间关系设计来体现产品的感性。如良好的工具把柄设计使对受压不敏感的手掌和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处来承受力的冲击,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工具而引起手指麻木与刺痛感,并减小了局部压力强度;有些工具的握柄上做了指槽,这种固定了手指位置的指槽反而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恰当”的人机工学设计不仅令人视觉舒适而且“手感好”。
2)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大产品的感性成份。在选择材料制作产品与人直接接触的部件时,不能仅以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还应从所选材料与人情感关系的远近作为尺度来评价。研究指出,与人类情感最密切的材料是生物材料(如棉、木等),其次是自然材料(石、土、金属、玻璃等),然后才是非自然材料如塑料材料。一般来说,与人类越接近的东西,越令人感到亲切,更多一份感性因素。
(3)通过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方式来表现产品的感性。产品之美体现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由合理的人机关系而产生的内在美和由外观形态产生的外在美。人的审美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产品的外在美更是如此。“造型优美”其丰富的内涵也包括了变化中的审美因素,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劳动中通过与产品视觉形象的和。谐化为审美因素。了解现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观有利于把握产品中的感性因素。
(4)通过对物的生命现象与形态关系的研究来探索产品感性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方法。物体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该物体的形态是否富有生命力,物体形态的生命力实际上是物体本质的外泄形式。

在产品的感性设计中,设计的产品不仅要功能明确、材料合理,而且产品的形态要有如自然界生物的内在生命之神韵。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讨:
研究并理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命循环过程(即孕育、出生、成长、死亡、再生、转化)及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2)掌握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物体形态的方法:
a.创造力动感; b.创造对外力的反抗感; c. 创造生长感; d.创造整体感; e.打破朦胧感等。
产品的感性设计是个复杂的系统,可以相信,产品的感性成份越多,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感性产品设计也对设计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它无疑是对设计师素质的一种挑战。
回复
背景不硬你别碰
2006年11月13日 13:29:13
4楼
创造室内良好光环境的技巧

  
“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太阳光、日光和夜间照明均不能缺少。
如何创造室内合适的光环境呢?严格的讲要从建房就注意到,居室的朝向要尽量朝南或朝东。向阳面都应该开窗,而且开窗应大一些,一般与居室的面积之比最好大于八分之一,这样有利于较多的光线进入室内。学习用的桌子应放在靠近自然光线充裕的地方,窗户用玻璃装配,室内的天花板和墙壁应为白色,充实的地方,窗户用玻璃装配,室内的天花板和墙壁应为白色,可增加光的进入和折射率,使四壁生辉。已经建好的房屋根据具体情况,窗户过小的可以放大些,不能改的要经常保持窗玻璃的干净光洁,有利于阳光的进入。若室内较黑,白天工作、学习时,根据情况可配用一个度数较小的电灯,白天不要关窗帘。
夜间的照明度、电灯和瓦数不能太小。照明度过低,为了辨清物体的形状细节,就得缩短眼睛与物体的距离,可造成眼睛的睫状肌过度紧张、疲劳,会使眼睛丧失调节机能,导致眼睛中的水晶体变凸。长期在这种不良的光线下工作、学习、慢慢会造成近视眼。照明度是不同的,阅读、收写时需要的照明度的范围在50-200勒克司,符合卫生标准的照明度为50-100勒克司,20瓦的白炽灯从1米高处照射下来的照明度仅为30勒克司,40瓦是74勒克司。所以阅读,书写最好选用25-40瓦的白炽灯,灯离视平线不要高于60-70厘米。日光灯比白炽灯亮3倍左右。普通家庭用的8瓦白炽灯做台灯较合适,若用日光灯做吊灯可用20-30瓦,离视平线在1米左右较合适。缺少电力的农村地区用玻璃罩的油灯,灯离阅读的书距离不应大于2市尺。
室内的光线一般保持在均匀、柔和、视野开阔的状况下较为理想。有的灯拉得很低或接近工作面,也有的室内装的灯很多,这样一边太亮,一边太暗。而人的眼睛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当对比度超过3倍时,频繁的调节视而不见距容易造成眼肌的疲劳,有的家庭用好几盏灯装饰房间,根据以上的情况就不要搞的过多,15平方米不要超过3盏灯。无论是日光,还是灯光,必须和眼睛有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低于视平线的光线不应小于10度角得高于视平线小于30度角,光线最好是来自左前方,光线不能直接射到眼睛上。
合适的采光不仅对心理和视觉产生良好影响,而且室内白天阳光充足,通风好,可以避免室内潮湿,还能杀灭细菌。如链球菌、结核杆菌、沙眼衣原体等,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不超过半小时就会死亡,合适的光环境还能促进人体的代谢活动。
室内设计限制三种颜色的定义



在一般的室内设计中,都会限制使用颜色在三种之内。当然,这不是一种绝对,由于专业的室内设计师熟悉更深层次的色彩关系,用色可能超出三种,但一般只会超出一种或两种。

限制三种颜色的定义:
1、同一个相对封闭空间内的三种颜色,包括天花、墙面、地面和家私。客厅和主人房可以有各成系统的的不同配色,但如果客厅和餐厅是连在一起的,视为同一空间。

2、白色、黑色、灰色、金色、银色不计算在三种颜色的限制之内。但金色和银色一般不能同时存在,只能在同一空间使用金或银的一种。

3、图案类以其呈现色为准。例如一块花布有多种颜色,由于色彩有多种关系,所以专业上以主要呈现色为准。办法是眯着眼睛看,即可看出其主要色调。但如果一个大型的图案的个别色块很大的话,同样得视为一种色。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