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第一村
wb0819
wb0819 Lv.3
2006年11月10日 10:30:06
只看楼主

《辞海》称“风水”为“堪舆”,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于是在现代科学面前,隐秘的风水更显得诡异。但是当日本人准备把起源于中国的风水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出来时,终究让回归传统喧嚣声里的中国人找到了一丝失魂落魄的感觉。 三僚村的先祖们因勘定了明朝的十三陵、紫禁城和明代长城等,使三僚在中国风水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今,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三僚的风水跟中国的鬼神文化一样,只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状态。可一旦风水被有意地向科学靠拢时,神秘和荒诞,便在科学和伪科学的不休争论中产生。记者此次来到被称为“中国风水第一村”的神秘三僚村,试图在这里,记录这些当代的“风水师”的生存状态,以及发生在三僚村的风水文化,寻找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辞海》称“风水”为“堪舆”,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于是在现代科学面前,隐秘的风水更显得诡异。但是当日本人准备把起源于中国的风水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出来时,终究让回归传统喧嚣声里的中国人找到了一丝失魂落魄的感觉。

三僚村的先祖们因勘定了明朝的十三陵、紫禁城和明代长城等,使三僚在中国风水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今,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三僚的风水跟中国的鬼神文化一样,只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状态。可一旦风水被有意地向科学靠拢时,神秘和荒诞,便在科学和伪科学的不休争论中产生。记者此次来到被称为“中国风水第一村”的神秘三僚村,试图在这里,记录这些当代的“风水师”的生存状态,以及发生在三僚村的风水文化,寻找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后山孤独的古松和巨石被三僚风水祖师杨筠松称为“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阴”,从而成为三僚村风水的起源说。


1163125884673.jpg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2:14
2楼
三僚村的明代建筑居多,但不少呈现破败景象,村委会主任非常希望眼前的承恩堂遗址起码能成为县级文保单位。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3:10
3楼
祠堂外的院墙之所以被砖石围出弯曲的形状,是因为风水里讲究“曲则聚气养气”。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4:07
4楼

在三僚人的眼中,虎形墓更具灵气,能庇护后人。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6:26
5楼

在三僚村,“七星池”虽然名扬海外,但已踪迹模糊。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7:06
6楼

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的祠堂,奢求的光线、遮住远处风景的壁照以及镜头后的两个香炉,完全揭秘了风水在宗族之内房系之间实现制约和反制约的玄学思想。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8:13
7楼

杨筠松因创立了形势派风水学,并在赣地流传,所以曾廖两姓各筑杨公祠供奉鼻祖。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8:52
8楼

600年的时间过去了,“下砂”仍在,太监墓依然存于竹林间。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39:26
9楼

九尾杉距离至今已有1120多年的树龄,据说是杨筠松亲手种植的古树。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40:02
10楼

三僚的风水师们吃饭的“家伙”就是一个罗盘,而他的罗盘正是祖上传下的宝贝。

回复
wb0819
2006年11月10日 10:40:39
11楼
御用国师的杰作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梅窖镇三僚村只是离兴国县68公里的小山村,然而自五代十国起,先后出了27位堪舆国师,明师72位。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更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他们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建筑杰作,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国师奉诏勘定长陵
  明十三陵一共葬有明代的13个皇帝和23个皇后,以及众多妃嫔、太子、公主和从葬宫女等,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夸此地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的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
  同样,三僚人认为,最为著名的便是明朝廖均卿等三僚风水师勘择明十三陵之首的长陵。廖均卿同去北京勘陵插穴的儿子廖信厚记载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中神话般地说:朱棣在金陵登基后,在永乐元年改燕京为北京,征三僚地师廖均卿等前往相都,规划宫阙皇陵。当年3月至8月,廖均卿终于在北京昌平县东之黄土山觅得吉壤,将相度黄土山之地图、地钳记,拟成奏章进呈永乐皇帝。朱棣亲往察看,甚为高兴。立即降旨封黄土山为天寿山,圈地80里,作为皇陵禁区。授廖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督修长陵。
  ■明长城与天坛祈年殿
  尽管廖均卿勘测十三陵至今被三僚人津津乐道,然而另一位也将三僚风水推向顶峰的皇家御用风水师也在三僚人族谱上有所记载,这就是曾从政。
  距离廖均卿勘测十三陵之后仅仅过了5年,曾从政开始奉皇命勘测长城,选择合适位置重新修建军事要塞。此前,曾从政的业绩是为永乐皇帝的母亲徐太后择陵于昌平,在其呈给永乐皇帝奏折这样写道:“臣学愧青囊,术惭玄妙,随与武义侯王通等督视陵宫,敢不披肝吐胆,以尽忠言,详察等处之山,不堪任于陵室,惟昌平县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勘陵室根基。”
  永乐十一年夏,在曾从政完成皇太后徐氏陵墓建设工程后,敕授他为钦天监博士、进五品灵台郎,赐予“精明地理”碑额金榜。派庶吉士王英率兵六百,护送他沿故长城相度,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军事要塞。曾从政风餐露宿,跋涉6年,经过辽宁、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六省区,沿长城择定了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山西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九镇基址,按照“因地而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在蜿蜒如带的万里长城中打上9颗牢固的桩,变成了一道纵深完整的防御体系。为酬谢曾从政的功劳,永乐皇帝厚待于他,御赐额匾文:“开口名师”,授官太史,并给假还乡。曾从政还乡一年后,永乐皇帝再次下诏请他去北京,为北京天坛祈年殿选址,祈年殿于永乐18年相卜勘测,于永乐22年完工。因为其长城择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养在北京,亡故后,永乐皇帝派遣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柩还乡荣葬。
  众人纷说风水
  “五四”运动以来,西学东进使中国人崇尚科学,由此,扑朔迷离的风水很快被认为阻碍了中国发展的绊脚石。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人们回眸神秘的风水文化时,却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发现,接着碰撞发生了……
  ■不能全部当作迷信来打压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明美)
  风水作为一门学问出现,确实有不少内容是无法一时解释清楚的,但不能全部当作迷信来打压。风水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互相协调的一种表现,古人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使人和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形成协和互助的关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风水学上不被人所完全了解的时候,最好别轻易地下结论。
  ■不少人喜欢夸大风水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主任徐强志)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关联的,风水可以说是一种解释处理人和世界万物之间关系的理论,从这个角度讲,它就具备一定的科学成分在里面,而且其中包含了许多符合现代环境学、建筑美学和景观学理论的地方,例如风水学在建筑当中的运用。当然,在民间不少人喜欢从感觉上来夸大风水,例如神秘的邪凶死祸与镇胜驱防的“术”,这样就出现了局限性。
  ■玄学的理论就是风水学的糟粕
  (高级建筑工程师邹育东)
  抛开风水学当中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实际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建筑学的理论,例如风、水、坐向、采光,如果能很好地转化为物理学来利用,就能获益匪浅。但风水的发展史上,古代社会并不注重风水学中的物理成分,而是贯以玄学的理论,例如购买一套房子,风水师可以帮助察看坐向采光等,但如果把这些内容与个人挂钩,认为和个人的生辰八字有关,那这就是风水学的糟粕。
  ■蛇形祠堂
  在三僚村,令人不解的古建筑有很多,其中曾氏蛇形祠堂便以怪异而出名。
  蛇形祠堂位于村北,祠堂后人工堆砌的7级土坡名为“花台”,风水里意为聚气。花台自然与周边环境衔接,颇像曲形卧着的蛇。曾庆弘认为,赣派风水宗师杨筠松所创的风水术又称“形势派”,建筑和自然之间一切都讲究形势,依据花台上的两棵巨大的古樟树,蛇形祠堂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
  祠堂外的院墙之所以被砖石围出弯曲的形状,是因为风水里讲究“曲则聚气养气”。于是,记者依着奇特的布局必须先穿过小门,再绕过门前一堵弯曲的照壁,向右穿行才可见到祠堂。祠堂门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深约两米,祠堂左右厢房的深度也不对称,左窄右宽,大厅前的油平则显得较为狭窄。厅的中央有两个香炉,高的放在神台上,低的放于地面上。天井雨檐前高后低,日光无法照到神台上的香炉,但如果蹲下看地上的香炉,则刚好面对天井看见日光。
  这些奇怪的建筑设计让记者不得其解。曾庆弘说,蛇形祠是明朝初年风水名师廖炳的作品,处处充满了玄机。左右厢房的设计加强了子孙的运势。因为曾姓分有五房,其中一房因为先祖违背传统道德观被香炉和深塘克制后,经人点拨才在地上放置香炉“重见天日”,得到挽救。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