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们,谈起教材的循环利用,都深有感触的说,虽然每年发的教材很多,但是相当一部分上完之后就放在一边了,教材的真正利用率约60%左右。一些专业课的教材看得多,有保存价值,而不少公共课和选修课的教材,也就是上课时翻翻,一旦考完试,崭新的书本就被束之高阁,只等到毕业当作废纸卖掉。一位同学说:“我是属于比较爱书的人,小学的作业本都舍不得扔掉,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现在至少有30%的教材是不值得保存的,完全可以重复利用。”
发达国家教材平均使用寿命为5-10年,而我国教材目前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如果能将这个时间延长到5-10年,按2.2亿在校生来计算,一年用掉课本30亿册以上,每本书计15元,教材循环利用一年可节约450亿元,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2250亿元。
很多教材都只是作为参考书看看,这门课上完了,书也就扔到一边了。而这些书往往都是很新的,不用太浪费了。如果能通过有组织的方式流转给下一届学生,不仅能提高书的利用率、节约资源,而且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按照许传惠的说法,50%的教材都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现在国家不是提倡节约吗,教材的循环利用就是很好的节约办法,为什么不做一做呢?”
XXX是化学与材料学院的一名普通大二学生,从下学期起,她可以不买教材,而是选择向师兄师姐借,下学期所需的教科书。这就意味着,她每个学期可以少交上百元的教材费,这样算来,即便只剩二年即四个学期大学生活的她,也可节省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特别是对于她这样一个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
当然,教材循环使用远不止于经济意义,高年级同学将自己用过的教材传给新生,蕴藉了“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学业的延续,更是一种风范的树立;而新生们从学长学姐手里接过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做学问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节约意识,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们尤为珍贵。
爱国: 每一个中国国民都要扪心自问:你是否真的将中华民族的安危系于一身呢?你是否真的爱上这个国家以至于愿意在每一个细小的行为上,每一次的消费细节上都自觉地约束自己,以为这个国家的整体,为子孙后代留一些资源呢?而迎头赶上的道路,不防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节约型社会”开始!从教科书循环利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