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
说实话,我们起了好多名字,说出来大家都会笑的,现在也没统一。作可研时,称为“改良A2/O工艺”——感觉俗得很。
回复
16楼
要是外圈是个半圈的话就是一个传统活性污泥法OOC工艺了
不过OO池的水流方向应该是相反的就是了
回复
17楼
恩,看了楼主资料,感觉还不错,希望能看到更多成功的案例.另外,关于这个工艺在石化炼油废水中的应用情况能不能多讲一件,最近一直研究炼油废水处理,感觉难度很大,谢谢
回复
19楼
[16楼回复]
水流方向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环形渠道内的水流中,除纵向流速之外,还存在横向环流(二次流),强度很大,最强处接近于纵向流速的1/2到1/3——与“茶杯现象”的原理相同——拿个茶杯,放点茶,搅拌旋转,静止,茶叶都被横向环流带到中间去了。
苏州那个项目,搅拌机断过三次,一直不解,厂方(南京某企业)亦不解;我怀疑可能是叶轮转向与环流方向相反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水流方向应该根据搅拌机叶轮转向确定。
昆明第二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中,厌氧单独设,缺氧为内圆,好氧为外圆,表曝方式。过会儿传几篇文献资料,从中大致可以看出横向环流的破坏力……。
[17楼回复]
炼油废水领域没用过,洛阳院也只是做过中试。感觉上目前都是在作改造项目,想用也难。另外,炼油废水普遍按含油污水和含盐污水来分,前者应该好作,难的是后者——我们正在做一个,还没通水,不敢乱讲。
[18楼回复]
地点在苏州市相城区家俱城后面,厂长姓朱,您来他肯定欢迎……
回复
20楼
昆明第二污水厂的一些资料……
回复
21楼
效果要由实践检验,所以不得而知
是不是流道阻力相对大点?
国外有一种氧化沟,双环,外氧化沟内沉淀
回复
22楼
阻力的问题在13楼的贴子里谈过,COPY如下:
如果是圆形的池子,是不是要比带有直线段的氧化沟(池容相同)的推进器的功率要大??
不大,甚至会低些,原因:
1、氧化沟的弯道半径小、渠道窄,由于有边壁分离流的存在,能量损失大——属于过度紊流;直线段水流却平稳,流速低时有类似沉淀池的效应——易于出现能量不足;这个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2、圆环形渠道各断面的能量分配则十分均衡,不会有边壁分离流的存在(规模很小时除外),总体上推动能耗不大。
3、我们在苏州做了专门测试,对于最不利的好氧段(沿程曝气),提供0.5W/M3的能量,水流速度可达到0.15M/S,提供1W/M3的能量,水流速度可达到0.2M/S——足够了;缺氧段提供1W/M3,纵向断面平均流速也超过了0.3M/S(注:ITT飞力当初建议0.75W/M3,感觉不安全,搞了两个大的,感觉浪费)。
关于圆形形渠道的能耗很低的问题的机理解释,可以参照一下下文管段方面的文献资料,原理相通:
水力计算中,形变件(指输水系统中除直管外的所有管件)局部阻力损失是由于形变件的存在,引起了附加于沿程摩阻损失上的水头损失,这种附加损失并不局限于形变件自身几何长度内。当两个形变件间的安装距离小于单个形变件上、下游影响长度总和时,则第一个形变件下游影响段中的水流流态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便进入第二个形变件。由此,第一形变件下游流动和第二形变件上游流动都不再等同于各自单独存在时的流动状况,存在着“局部阻力相邻影响”。以两相邻弯管为例,关于局部阻力相邻影响机理可定性解释如下:① 局部阻力损失系数是在弯段前后流动都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测试的,若弯段间距缩短,会直接影响流动的发育,使弯管出口或入口断面速度分布不均匀,这种对充分发展状态的偏离,影响着总局部阻力损失;② 上、下游弯管间分离区(涡流区)的大小、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主流动能的耗散:当间距较小时,第一弯段后的涡流区来不及扩展,主流便顺势进入第二弯管,由此导致第一弯段后涡流区发育不全造成其局阻损失下降。
对于两个安装较近的形变件组成的管段,独立的局部阻力系数分别为ξ1、ξ2,若视其为一新的整体,则总体局部阻力系数ξ’=C(ξ1+ξ2),C为“局部阻力相邻影响系数”,其值与雷诺数、相对间距、组合形状等诸多因素有关。关于局部阻力相邻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不成熟,具体应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设计手册亦将两个90°组合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按不同组合方式简单地定量为每个弯头的2、3、4倍。有试验研究表明,对于两个d/R=1(R为曲率中心半径,d为管径)的90°圆弧弯管,180°顺接组合的相邻影响系数仅为0.55,即两个弯管组合后的总局阻系数与单个弯管十分相近;根据设计手册及教材中对任意角度弯管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推算,C约为0.66~0.70。
回复
23楼
21楼的朋友能否传点资料参考一下?
回复
24楼
了解在重庆小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用此工艺,中心做二沉池,结构紧凑,前设反硝化段,氧化沟只做好氧段,用转碟曝气,有推流作用,但另加推流设备仍是必需的。
回复
25楼
混合液回流应该是通过污泥泵回流吧?过水孔好像无法实现这一目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