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起源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的释文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览休息的风景区”。“园林”的最初形式,要以“囿”作为中国古老园林的概念。“囿”在殷代甲骨文以及后来的石鼓文中,都画成田字形方格,方格中填满了各种各样的草木。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看,“囿”是指划成一定范围的植物领域,也是古代天子与诸侯的狩猎场地,而后发展成为划定区域养禽兽地方。 “园林”一词从最早的一些萌芽开始算起,一直到中国古代文献,诗文中通用“园林”这个词的概念的西晋时期,其间经历了2500年。商,周时代的所谓“台”是夯土高台上所建造的宫殿建筑而已。春秋时吴王夫差建造的消夏湾(在太湖洞庭西山)和馆娃宫,诸离宫别苑,与山水密切地联系起来,此可谓是开宫苑园林先河。秦汉时期建筑宫苑,仍然局限于王室贵族巨富,而文人的造园活动却是在南北朝以后才形成的。在西方,基督教把伊甸园作为人类生活的“极乐世界”,“理想天国”,西方人也有把“园”视作为一种欢乐的美好自然天地。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的释文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览休息的风景区”。“园林”的最初形式,要以“囿”作为中国古老园林的概念。“囿”在殷代甲骨文以及后来的石鼓文中,都画成田字形方格,方格中填满了各种各样的草木。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看,“囿”是指划成一定范围的植物领域,也是古代天子与诸侯的狩猎场地,而后发展成为划定区域养禽兽地方。
“园林”一词从最早的一些萌芽开始算起,一直到中国古代文献,诗文中通用“园林”这个词的概念的西晋时期,其间经历了2500年。商,周时代的所谓“台”是夯土高台上所建造的宫殿建筑而已。春秋时吴王夫差建造的消夏湾(在太湖洞庭西山)和馆娃宫,诸离宫别苑,与山水密切地联系起来,此可谓是开宫苑园林先河。秦汉时期建筑宫苑,仍然局限于王室贵族巨富,而文人的造园活动却是在南北朝以后才形成的。在西方,基督教把伊甸园作为人类生活的“极乐世界”,“理想天国”,西方人也有把“园”视作为一种欢乐的美好自然天地。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园林”,含义较为丰富,范围也较广泛。一般是指在城乡建设中,借用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来改造或改善环境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园林”。
2.东西方园林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德国人酷爱雕塑,初园中的雕塑外,他们甚至在园林中的枯树上掉图案,用以观赏,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究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究品种多,数量大。法国园林大多种鲜花,凡尔赛宫苑就有二百多万盆花,而法国人并不去欣赏其姿态,他们讲究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由此可见东西方园林的不同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清幽,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在审美意识中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藏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奢移,热烈。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总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想象,重联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写实的,理性的,重人工,重规律。
世界造园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西亚,欧洲和中国。西亚造园始于古波斯,布局工整严谨,然而悠闲静谧。建筑物色彩绚丽丰富,植物种类不多。法国的古典园林比意大利的更几何化,更人工化。中国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造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