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介: 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附件名:200510271130378893446/200510271130378893446.htm 文件大小:14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论文简介:
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附件名:200510271130378893446/200510271130378893446.htm
文件大小:14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12楼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回复
13楼
徽州是复杂的——它亦动亦静、亦俗亦雅。
非常不错的建筑形式.
回复
14楼
好文章,楼主可以出书了,很学术啊!
回复
15楼
从徽州建筑欣赏中的几点体会:
前些时候,有幸专程前往西递\宏村游览古建筑群,颇有感受;
1.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悠久的历史文化隐藏在山村之中,很需要有识之士发掘推广;
2.现代的建筑大师们为什么老是盯着外国的建筑,学又学不象.应该先把家里的好东西好好研究研究;
3.能够传承千古的建筑精品必然需要精心雕琢,而我国许多大城市目前追逐的文明扩建实在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建成的所谓政绩工程在数年后只能变成耻辱的纪念.
回复
16楼
最近刚去了宏村,外部很漂亮,内部雕刻装饰也很好,是民就的好东西,但若生活在其中感觉压抑不好。
回复
17楼
很有见地的徽派建筑介绍。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回复
18楼
形式是外在的东西,的确很美;但建筑布局却透着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森严和有些不人道的地方(采光通风很差),应该是批判的继承才好吧
回复
19楼
好文章!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回复
20楼
好文章,楼主可以出书了,很学术啊!
还值得一提的是宏村,那离西递挺近的,那的祠堂保存很完整!
其中一处还是卧虎藏龙中章子怡和杨紫琼对打戏在那拍的;另一处是有名的牛胃湖,据说是国内最早的生态村,是依据风水建的湖!可惜的是现在那人满为患了!
回复
21楼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让我效率大大的提高
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熟能生巧
衷心感谢
:) :) :)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