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中如果填充墙的长度大于高度的2倍,中间就要加构造柱,阳台两个阳角悬臂梁也设置构造柱,都涉及与其顶端的框架梁连接-----我们这里质监站要求顶部混凝土不能浇注到梁底,构造柱顶与框架梁底要隔40到50毫米厚的泡膜板,甚至要求构造柱的四个角的钢筋要对折,再插入框架梁内.理由是构造柱设计时没有考虑受力,这样符合设计的力学模型.可是这样做有一个缺点,就是在梁柱交接处往往很快开裂,影响使用.最近在<建筑工人>2006年第8期上看到:构造柱顶部与框架梁接触处,往往振捣不密实,接触不充分,在与混凝土接触处,容易产生裂缝.应采取以下措施:在支设构造柱模板时,模板应支成喇叭口,并对梁底新旧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然后浇注掺UEA的膨胀混凝土,使接触处振捣密实,最后再把多余混凝土凿除.很显然这两种做法正好考虑的相反,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请各位高手发表意见!
框架结构中如果填充墙的长度大于高度的2倍,中间就要加构造柱,阳台两个阳角悬臂梁也设置构造柱,都涉及与其顶端的框架梁连接-----我们这里质监站要求顶部混凝土不能浇注到梁底,构造柱顶与框架梁底要隔40到50毫米厚的泡膜板,甚至要求构造柱的四个角的钢筋要对折,再插入框架梁内.理由是构造柱设计时没有考虑受力,这样符合设计的力学模型.可是这样做有一个缺点,就是在梁柱交接处往往很快开裂,影响使用.最近在<建筑工人>2006年第8期上看到:构造柱顶部与框架梁接触处,往往振捣不密实,接触不充分,在与混凝土接触处,容易产生裂缝.应采取以下措施:在支设构造柱模板时,模板应支成喇叭口,并对梁底新旧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然后浇注掺UEA的膨胀混凝土,使接触处振捣密实,最后再把多余混凝土凿除.很显然这两种做法正好考虑的相反,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请各位高手发表意见!
2楼
采用后者更好.即:在支设构造柱模板时,模板应支成喇叭口,并对梁底新旧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然后浇注掺UEA的膨胀混凝土,使接触处振捣密实,最后再把多余混凝土凿除.因为这样浇筑的混凝土更容易密实.
回复
3楼
我有三个住宅也是这样做的,裂缝比留缝连接的少多了,可是质量监督站和监理提出了疑义:到底哪里有更权威的解释呢?
回复
4楼
关于GZ和梁的连接,主要是混凝土浇筑的问题,一般都是采用LZ说的办法::在支设构造柱模板时,模板应支成喇叭口,并对梁底新旧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然后浇注掺UEA的膨胀混凝土,使接触处振捣密实,最后再把多余混凝土凿除.
回复
5楼
我同意后面这种看法,在框架结构也好、砖混结构也罢,所有称为构造柱的,当时设计确实是根据设计构造要求出发,为了满足构造要求才在部分位置设置了构造拄,目的是为了加强墙体与框架梁柱以及与其他墙体的连接加固作用,形成一整体的受力系统,这样一来自然比原来的“散兵游勇”更强大了,但它毕竟还是构造柱,确实不能承受什么荷载,但是作为施工方法来说,对于施工整体来看,哪个施工质量更好,就应该采用哪个的,这才是判定好与坏的唯一标准。正如邓小平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啊”。
回复
6楼
其实我也感觉后一种做法更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但是前一种做法是地级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统一规定的,现在没有权威的解答推翻他们的规定啊!!
回复
7楼
有没有图,
看不大明白。
第一种方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钢筋不伸入梁内?只是把柱的砼和梁浇起来??
回复
8楼
构造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连接,施工时应先浇筑框架结构,构造柱不能与框架结构同步浇筑。
回复
9楼
感觉振捣的难度很大啊。
回复
10楼
应该和设计院联系,并向省级质检站咨询.否则地方质检站为难是件大事
回复
11楼
我是淮安的,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有没有规范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