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系数有可能大于灯具效率吗?
zzwyy
zzwyy Lv.8
2006年08月21日 22:14:20
来自于照明工程
只看楼主

利用系数有可能大于灯具效率吗?王亚源(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摘 要 探讨在照明计算中利用系数的数值与灯具效率大小的关系;分析利用系数可能大于灯具效率的原因。关健词 光通量 灯具效率 利用系数 固有利用系数 能量守恒定律1、如果利用系数大于灯具效率就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在照明计算中有两个重要参数:利用系数和灯具效率,两者的定义如下。利用系数:投射到参考平面上的光通量与照明装置中的光源的额定光通量之比。

利用系数有可能大于灯具效率吗?
王亚源(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摘 要 探讨在照明计算中利用系数的数值与灯具效率大小的关系;分析利用系数可能大于灯具效率的原因。
关健词 光通量 灯具效率 利用系数 固有利用系数 能量守恒定律
1、如果利用系数大于灯具效率就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在照明计算中有两个重要参数:利用系数和灯具效率,两者的定义如下。
利用系数:投射到参考平面上的光通量与照明装置中的光源的额定光通量之比。
灯具效率: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可见利用系数包含了灯具效率,利用系数有可能大于灯具效率吗?有人认为利用系数不可能大于灯具效率,理由很简单:投射到参考平面的光通量不可能大于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否则就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2、世界公认的固有利用系数表错了吗?
笔者在查阅固有利用系数表时,发现固有利用系数会大于1,根据公式:利用系数U=固有利用系数UO×灯具效率η,如果固有利用系数UO大于1,那么利用系数U就大于灯具效率η,这岂不与不可动摇的能量守恒规律相违背吗?
难道是固有利用系数表的数据错了?在日本照明学会编著的《照明手册》中,由德国科学家K.Stolzenberg和E.Wittig编制的“固有利用系数表”中,固有利用系数大于1的数据多达60个,最大的数值为1.25;而在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赵振民编著《实用照明工程设计》一书中的“万能固有利用系数表”,固有利用系数大于1的也多达63个,最大的数值为1.21。
以上两个固有利用系数表都是通过实验做出的,其准确性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如果说投射到参考平面的光通量会多于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那多出的光通量又是从何而来呢?
3、问题之所在:
笔者对固有利用系数表研究发现:固有利用系数大于1的情况大部分发生在下列3种情况:
① 直接型灯具,如灯具分类的A1、A2、A3或ZTS、ZSⅠ、ZSⅡ类。即灯具的配光较窄,有利于把灯具发出的光通量均投射到参考平面上。
② 室形指数Rr较大或室系数RCR较小的情况下,即房间为矮胖型房间,此类房间也较有利于使灯具发出的光通量全部投射到参考平面上。
③ 顶空间、室空间、地空间反射率较高的情况。
哦!我明白了!问题就出在反射
光通上!
如图所示:
灯具发出的光通量Φ1经室空
间进入参考平面时的光通量为Φ2
(Φ2不可能大于Φ1),但经地空间
的反射和室空间、顶空间的多重反
射,过Δt时间后,有部分光通量
Φ3又重新进入参考平面。因为光通量是通过实验用仪器测出的,由于光速太快,Δt时间太短,测试仪器或人眼根本
无法将其区分开来,测试到的或是感觉到的光通量是直射光通和反射光通的综合效果
(即Φ2+Φ3)。
4、结论:利用系数有可能大于灯具效率!
在某种条件下测得投射到参考平面的综合光通量完全有可能大于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即Φ2+Φ3>Φ1)。这并不违背能量定恒定律!因为能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同一时刻而言的,而我们测得参考平面的光通量却多出了一个Δt 时间段以前的反射光通量,能量并不是同一时刻的!
如此看来,利用系数完全有可能大于灯具的效率!

1156170331828.jpg

免费打赏
fdlight
2006年08月22日 05:20:11
2楼
原来这个ID就是王工本人啊~失敬失敬~~
不知道王工这篇稿子是什么时候写的,刊登在什么杂志上了?

曾经在网易论坛讨论过这个问题: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415_174670_1.htm

当时俺没有详细研究那个“固有利用系数UO”,只是这样答复:

惭愧,俺们一直是使用软件计算,从来没用过那个表格,俺们认为那个表格不够实用~
做得多的工程师早已在心中有一定的经验系数了,根据天花高度、墙壁材料等因素来判断一个经验值。
我们私下里把这个叫做“大系数”,一般取0.3~0.5之间。
就是包括了楼上所说的“灯具效率*利用系数*维护系数”
计算的时候就简单了:计算照度=光源光通*光源个数*大系数/面积
十分方便快捷,最终结果只会比民规里面的那个准确~
其实我觉得不必再深究了,这种过时的利用系数,不用也罢。
有先进的逐点计算法,方便又快捷,何乐不为呢~
回复
fdlight
2006年08月22日 06:35:20
3楼
当然,我的0.3~0.5的所谓“大系数”,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经验值。
只适用于较宽的灯具,应用于较常规的场合,例如:普通的荧光灯格栅灯、支架等,应用于2.4~3米高的办公室。
在这样的常规场合下,我甚至不必验算就直接用经验数值了。

对于较特殊的配光、较特殊的天花高度、较特殊的灯具排布时,这个系数只能临时参考一下,
还需要进入软件去精确计算一下才能得出合理的设计~
回复
fdlight
2006年08月22日 07:12:12
4楼
首先,俺认可各位前辈的“固有利用系数”是符合实践,可以应用的。
对于王工的“Δt 时间段”论点这种解释方式,小可也十分佩服这么深远的想象力~~
但由于俺是学物理出身的,所以对这一类讨论十分感兴趣。总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光的空间叠加是很浅显易懂的,而关于光在时间上的叠加,可能要牵涉到相对论的范畴了。
待俺仔细琢磨琢磨~
回复
zzwyy
2006年08月22日 10:44:47
5楼

其实,我的解析只有牵涉到人眼对光反应的滞后性,或者只牵涉到测试仪器的时间灵敏性,没有象“相对论”那么高深!
回复
fdlight
2006年08月22日 22:57:28
6楼

并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您的思路没问题,但最终的结论下得稍微草率了一点

这并不是测试仪器对时间的灵敏度问题,而是光在时间上的叠加问题。
平时我们一直认为光是瞬时到达任何地方的,因为我们的生活距离、速度与光速根本无法比拟
但是光一旦和时间挂钩的话,就势必要牵涉到相对论了~
回复
sbudng_06
2007年02月25日 19:55:30
7楼
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出的使人眼产生光感觉的能量,单位为lm(流明)。
一般而言,光源向周围空间辐射出的能量只有波长在555nm时能够完全转变成光通量。
“综合光通量完全有可能大于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
我想这跟时间差没有关系,但跟反射有关,是否光源发出的其它波长的电磁波经过折射和反射而转变成了能够完全转变成光通量的可见光呢?!
回复
allahnj
2007年09月17日 11:54:45
8楼
谢谢两位前辈啦.让我们这个初学者大开眼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