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法中心不同的是,研究生楼的外立面采用的是大片的玻璃幕墙,且通过一个空中玻璃走廊与老建筑完美衔接。内部垂直连通的天井具有鲜明的层次感,且每层划出一部分空间细部绿化做为休息区域,透过玻璃幕墙实现与外部空间的互相连通,非常具有人性化。
与中法中心不同的是,研究生楼的外立面采用的是大片的玻璃幕墙,且通过一个空中玻璃走廊与老建筑完美衔接。
内部垂直连通的天井具有鲜明的层次感,且每层划出一部分空间细部绿化做为休息区域,透过玻璃幕墙实现与外部空间的互相连通,非常具有人性化。
32楼
图片上传。。。。。。
回复
33楼
图片上传。。。。。。
回复
34楼
图片上传。。。。。。
回复
35楼
图片上传。。。。。。
回复
36楼
楼主应该不是同济的学生吧,这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B(老楼,俗称红楼)和C楼(新楼,大家都喜欢叫他青楼).
这两个都是同济典型的问题建筑哦.
红楼是大师戴老师的早期作品,当初资金短缺,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而带来了现在问题的出现.红楼其实也有两部分呢,是分两次建设完成的,建筑内部少见的全单墙框架结构(包括外墙),导致建筑冬冷夏热,可以说是最消耗能源的建筑了.至于红楼得名,一看就知道,建筑整体一片暗红色,这个也是早期,同济极具影响力的建筑.
青楼的建筑个性和特色突出是他能够实施建设的很重要的原因.建筑内部的空间很多方面值得称赞,但是这是用金钱堆砌
起来的建筑,青楼的造价绝对不是国内其他院校能够轻易承担起来的,至于多少,就不说了.至于为什么叫青楼,想必看了照片就清楚了,清水混凝土为底,配上大量的玻璃饰面,加上正面的淡色调铝板,建筑整体色调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清淡.
至于里面的问题不大方便说,也不知道该不该说,有机会去看下,也许你会发现更多呢.
真建议有机会的话,好好去看看这两个建筑,如果能有个城规院的老教师解说下,你就会发现你到同济的价值了.
回复
37楼
青楼前面看的几张还可以
后面就不太想看 感觉作品的中心不是很明确
回复
38楼
小生说一句,青楼的立面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据小生所知那U型玻璃就很花血本)但内部空间的单调与传统还是无法体现同济那富有创新意思的学术气氛啊.屋顶上几个玻璃球到了一定的层面也失去了功效,两层以上的走道还是明显光照不足!(在研究生工作室和导师工作室之间).虽然加宽了走道,但宽并不代表空间的“营造”。宽并不代表交流的平台。一个过于单纯的分区是无法形成新的“功能”也并不能满足一个“新”楼的特点。不知道是张斌老师是功力还没深厚还是有许多限制。一些休息区,好象只单纯满足功能方面的定义。休息。于是几张桌椅就给人纯粹的限制。小生只是希望同济以后的力作能更富有创意。
小生期待中,,,,,,,
ALAKS兄的个人作品小生刚才也拜读过,因为网速比较慢。所以没细看。。。。呵呵。。感觉还是蛮好的
回复
39楼
楼主猜测的是,我是学结构的,不过现在正准备自学建筑学,所以先从建筑感官训练起。
观察建筑立面及细部也只是从我的直觉出发来形容感受,肯定是很肤浅的,呵呵,谢谢楼主的帮助,我会加油训练自己,也希望楼主可以给我提供学习的建议。
回复
40楼
板主说的是,我前面也有提到过,这个楼造价高的出奇,但看一进门的两张铝合金网,那是每平米5000多的高价装饰,单这两张网,就可以盖起个普通教学楼了.采光是一个问题,屋顶的采光井并不能完全满足采光要求,所以里面常年开灯.地面的环氧树脂涂料透出混凝土底色,独有韵味,但是楼板边不翻起,让我很迷惑,不知道当出是如何考虑的,如果有东西滚落的话,可是能够从顶层一直落到底层,安全性无从谈起.建筑的整体隔声不好(估计是建筑在装饰上也大量采用了硬面装饰),外立面的小阳台几乎无人站在那里观赏眺望,据建筑技术的老师讲"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主要体现在过大体量的外饰面玻璃幕墙和窗(窗子常年不开,就是担心安全问题).建筑上部在国康路一侧的对外休息平台在设计时可能未充分考虑,去过那里的人应该知道,那里空气流过大,不能达到休闲的目的,而且在用才上采用的木地板和木栏杆,大部分已经被风化开裂...........
版主说了,就又顺便说了几句,这里不存在对建筑师的任何评判,青楼既然盖起来,就有他存在的道理,虽然建筑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毕竟是新时代城规学院的标志!
回复
41楼
不错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