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倡导、公益价值、传播创新,这样三点,正是公民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的重要体现。遗憾的是,有些部门虽然声称支持公民参与和公民问政,但在自下而上的问政方式面前,总是表现得像是叶公好龙。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广州地铁对高中生作出了回应。但是地铁只是一家国企,顶多是个准政府机构。而反对光亮工程的光头征集行动,虽然也有政府部门出面作过某种解释,却丝毫不触及实质性的政策讨论。反对垃圾焚烧的行动也是大致同样的遭遇。它无非说明,政府部门并不愿意真的有人来过问其政策内容。脱硫除尘招聘
“举牌哥”、“光头哥”、“口罩男”、“环保MM”等,事实上成了民间代言人和民意表达管道,也成了广州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脸谱”系列。我由此而主张,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广州,应该搞一次“羊城公民社会新八景”年度评选,上述的“公民脸谱”理当入选。
这样自下而上的问政方式,值得重视,值得总结,值得回应,值得发展。首先一个理由在于,它是来自公民社会的政策倡导。官员们常常觉得,老百姓就知道抱怨、不满和个人诉苦。久而久之,官员们形成思维定势,把任何来自公民的表达,都看作是麻烦制造者。其实现实早就不是这样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多方利益的互动与博弈过程,它不仅要求官员,而且要求公民,都有能力作政策分析、政策表达与政策倡导。能够超越琐细的个人际遇而作政策倡导与公共表达,正是公民素质提高的表现。我们亲眼看到这样的进步与提升就在眼前发生,有什么理由不高兴?
其次,公民的政策倡导,带有明显的公益目标和公益价值观。纵观此类政策诉求,大致集中于反对表面奢华与铺张浪费、关注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呼吁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向市长赠送自行车),以及反对歧视(乙肝歧视、性别歧视)等。为什么如此,很值得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事情必然如此。它反映了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家园感的建立,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要求。而这一切,与公益价值观的形成密切关联。
再次,公民的政策倡导带有很强的创新性。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共同点,能够作倡导的公民,都天然懂得依托网络传播平台做符号设计。例如,光头征集行动的号召是“脑袋更亮”(Brainisbrighter)。好的符号设计与行动设计会瞬间激发传播潮,轻而易举地赢得大批追随者,年轻人尤其对此喜闻乐见。这样的社会创新和它所带来的社会动员效果,我们不羡慕吗?我们不应该将其作为最有价值的“社会基因”而倍加珍惜吗?脱硫求职
如果愿意接受自下而上的问政方式,那么进一步,我们可以发展出关于公共政策的社会协商,这是在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的一种治理创新。在这些方面,不客气地说,公民在进步,政府方面应该更多地学习。被网民称作“举牌哥”的这位高中生及其大胆举动,是一次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民间问政。稍往前,一位年轻人在微博上征集1000个光头照片,以此作为象征,反对一项耗资1.5亿元人民币的城市光亮工程。在去年广州市迎亚运期间,一位戴着大口罩的市民出现在市政接访现场,批评工程浪费。再往前的话,还有来自番禺的年轻女性头戴防毒面罩,在地铁车厢内展示反对垃圾焚烧、保卫绿色广州的诉求。
最后要说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各自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两种方式也不是互相排斥的,很多老百姓愿意看到并积极参加官员喜欢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少官员也欣赏民间启动的自下而上方式。不过客观来说,官员喜欢的方式难免千篇一律,而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则更加生动活泼,时时让人有惊喜。有两种问政方式,一种是官员喜欢的,另一种是普通老百姓喜欢的。无论是按传统方式来看的参政议政,还是新潮的网络问政,都存在这样两种方式。官员喜欢的方式叫做“自上而下”,就是搭一个戏台,请人唱戏。具体方式可能是开一次会议,开一条热线,或者开一个网站,然后等待“问政”。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叫做“自下而上”,就是按照自己的认知,选择自己的时间空间,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而“问政”。很多时候,自下而上的问政是出乎意料的、让人有点冷不防的。脱硫人才
此处要评说的是后一种方式。不久前,广州市一位高中学生在地铁站口双手举起牌匾,呼吁市民联名抵制一项耗资9000万元人民币的地铁站翻新工程。他的呼吁得到现场几百人的签名支持。他的形象和诉求在微博上广为传播,赢得好评如潮。而广州地铁方面,也数次回应和解释这件事。从最初坚持进行翻新工程,到决定缩减工程规模,只保留最必要的部分,算是部分地满足了高中生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