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世界人居日,美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卡茨在纽约接受记者专访时,解答了摩天楼建设问题的焦点和“疑点”,以及中国建筑发展的前景。 众所周知: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快速膨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城市人口提供足够的住房、水、电、卫生医疗等基本设施和服务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居问题日益严重。正是由于人居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1985年12月17日,第4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并每年为其确定一个主题,以唤起人们对人类居住环境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等基本权利的关注。并从1989年起,联合国还创立了“联合国人居奖”,鼓励和表彰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及个人。也许是考虑建筑部门是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建筑部门的节能减排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今年的“世界人居日”主题是“城市与气候变化”。
众所周知: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快速膨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城市人口提供足够的住房、水、电、卫生医疗等基本设施和服务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居问题日益严重。正是由于人居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1985年12月17日,第4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并每年为其确定一个主题,以唤起人们对人类居住环境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等基本权利的关注。并从1989年起,联合国还创立了“联合国人居奖”,鼓励和表彰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及个人。也许是考虑建筑部门是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建筑部门的节能减排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今年的“世界人居日”主题是“城市与气候变化”。
然而,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早在1990年,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测算显示:住宅、商业以及公共机构建筑要对大约全球能源使用的1/3及其相关的碳排放负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筑用能及其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呈快速增长趋势。就中国而言,建筑节能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率还较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化将继续推进。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对于能源和住宅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特别是目前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水泥和钢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可见建筑是否实现节能,对缓解我国能源供求紧张状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住宅和商用建筑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是最具潜力和成本效益的部门之一,西方国家已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推动和促进建筑部门的节能减排。我国也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等。然而,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建筑节能,甚至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标准,但一些地方依然我行我素,特别是很多大型建筑片面地追求外表的华丽以及大量使用集中空调,使相应的碳排放水平很高。难怪有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罩个玻璃罩子、套着钢铁膀子、空着建筑身子”,就是对那些片面追求新、奇、异的高能耗建筑的真实写照。
为彻底改变上述不良倾向,真正把世界人居日主题落实到行动上,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在绿色建筑方面应发挥带头作用。因为政府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当然需要比一般公众更为严格的遵守节能和环保标准。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二是建立发展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以扩大绿色建筑市场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激励和强制性措施,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三是加大监督力度,把节能性质作为建筑质量验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对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建筑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和使用。必要时,要对没有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设计和施工企业要进行处罚,直至退出市场。四是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降耗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但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比,还很滞后。这就需要加快立法,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和制度,真正建立起以法制手段为主,以行政或经济手段为辅,加紧从环境量化阶段向法规强制阶段推进,使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