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采风
jsszzjgzzh
jsszzjgzzh Lv.2
2006年07月13日 12:49:27
来自于工地图片
只看楼主

本人有信于今年3月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枢纽去参观,感受到了古代治水人的聪明才智,非常虔诚参拜了我们水利人的祖师爷李冰,请各位大仙多指教.

本人有信于今年3月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枢纽去参观,感受到了古代治水人的聪明才智,非常虔诚参拜了我们水利人的祖师爷李冰,请各位大仙多指教.

1152931666256.JPG

免费打赏
lorjiang
2007年01月11日 16:24:45
2楼
斑竹你是哪里的
回复
002longaini
2007年01月11日 21:07:57
3楼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关于都江堰的图片,我有奖励.
回复
yangyuntao5322
2007年01月18日 18:38:13
4楼
感谢啊,不论怎么说水利人读是辛苦的.小弟我以发几张慰劳一下大家,水利人辛苦了.
回复
yangyuntao5322
2007年01月18日 18:38:56
5楼
再来一张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14:57
6楼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创建于公元前256年。其渠首是一座大型无坝、一组水工建筑物合理地布局在3000余米的岷江河床中的水利枢纽工程。诸设施各自发挥应有的功能并互相有机配合,共同实现着分水、溢洪、分沙,将足够的水量引入灌渠,灌溉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它是古代水利工程,也是当今正使用着的水利工程,并且社会经济效益远超往古。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蕴含着丰富而卓绝的科学思想。二千多年来,在历代人们精心保护和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改进下,“经久不衰”。为保护好这份文化遗产和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保护与使用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堰,科学管理工程设施,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强岷江上游的生态建设,让都江堰水利永远造福于人类。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25:22
7楼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 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岷江滔滔恶浪,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俩察看地形,翻阅建桥史料,请教当地水、木工人,报经官府,游说八方募集资金,清嘉庆九年五月带领四乡百姓动工建桥。桥尚未完工时,两个樵夫不所劝阻,顶风过桥,落水丧生。渡口“把头”买通官府,诬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何妻强压悲愤,继承夫志,完成了索桥的修建。桥上横铺木板,竹缆为栏,行走平安,故名“安栏桥”,后改安澜桥,取不畏波澜,安然过江之意。人们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称“夫妻桥”。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26:42
8楼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宝瓶口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27:09
9楼
3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27:31
10楼
4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28:05
11楼
5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