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采风
jsszzjgzzh
jsszzjgzzh Lv.2
2006年07月13日 12:49:27
来自于工地图片
只看楼主

本人有信于今年3月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枢纽去参观,感受到了古代治水人的聪明才智,非常虔诚参拜了我们水利人的祖师爷李冰,请各位大仙多指教.

本人有信于今年3月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枢纽去参观,感受到了古代治水人的聪明才智,非常虔诚参拜了我们水利人的祖师爷李冰,请各位大仙多指教.

1152931666256.JPG

免费打赏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28:45
12楼
鱼嘴分水堤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29:32
13楼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30:08
14楼
清溪园占地8000多平方米,是川派盆景的精品园,也是景区当中最具魅力的景点之一。中国园林分为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四种,清溪园属于典型的川西自然园林。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建筑空透飘逸,古朴而又清新。在造园手法上以水景取胜,作者大量使用了采自岷江河流中的各色大小卵石,既增加了层次,又更加突出了都江堰水文化这一特色。拾级而上,步入门厅,扑面而来的是一副飞动的山水画卷,青石镂空的照壁中,亭上飞泉倾泻而下,园内亭廊逶迤曲折、建筑朴素典雅,数百盆山水、古桩盆景错落有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园内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框景,障景,借景等手法,远近高低,收放自如,为人们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盆景追述其历史渊源,主要分为川、扬、苏、海、岭五大流派,川派盆景以棕丝蟠扎为主,树干虬曲多枝,有三弯九拐之说,山石盆景崎险峻秀,小中见大,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30:29
15楼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当洪水季节水量较多时,大量的江水由于受到宝瓶口的阻拦并在此淤积,当超过溢洪道的高度时,多余的水量就自动排泄到外江。李冰还巧妙地利用宝瓶口前面三道崖的弯道环流地形和水势,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简单易行地解决了河沙淤集这个国际上水利工程的难题,让飞沙堰自动排去内江泥沙量的75%。令中外学者钦佩万分,赞叹不已。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工程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能作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30:51
16楼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继修复。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赦封为王,更称今名。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漫步其间,似入“先都”。壁间刊刻的“深淘滩,低作堰”等许多治水格言,是我国古代治水经验的种结。彩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技艺精湛。
新建的李冰纪念馆,系统的展示了李冰这位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迹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庙前横跨内外二江的安澜索桥,被誉为我国古代五大桥梁;蹬庙后在新建观景楼上,古堰雄姿尽收眼底。
二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44:20
17楼
安澜索桥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45:13
18楼
玉瓶迎宾:此盆景的蟠扎材料是瓶兰,俗称金弹子。它主干弯曲、枝桠略为下倾,正看三大弯,侧看九个拐,此法造型费工、费时、难度大,历经数十代园丁的辛勤蟠扎、精心呵护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莱斯莫洛伊博士曾驻足在它面前,用相机拍下了它的神韵,它是典型的川派盆景的代表作,《成都盆景》、《成都园林志》均有图片和文字记载。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45:51
19楼
乌龙出岫: 采用了川派盆景“滚龙抱柱”的造型手法精心制作而成,它多次获得四川省、成都市以及国际盆景邀请展一、二等奖和金奖。 前国家建设部部长俞正声游览完清溪园后,称其为川派园林的杰出代表。我们置身在这玉树临风、清雅恬淡的佳境中,可以感悟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句,体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46:30
20楼
紫薇花瓶: 是离堆古园’’桩头六宝’’之一(其它五宝是:张松银杏、紫薇屏风、玉瓶迎宾、乌龙出岫、紫薇手掌)。紫薇花瓶用银薇制成,高约5米,树龄已有1300年,树干通过密植和盘扎,形如镂空花瓶。更好的是银薇一株出于瓶口,好似插花。夏秋之季,绿叶扶疏,银薇盛开,远望好象一个古色古香的镂雕花瓶置于几案,令人拍手叫绝。紫薇佛掌:紫薇树早在千余年前即以奇花异木遍栽于皇宫,大家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文物,会带给你吉祥和祝福。
回复
zqx0724
2007年01月19日 08:47:08
21楼
紫薇屏风:这是一面由数棵不同品种的紫薇编织而成、有生命的屏风,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紫薇花是紫薇星的化身,紫薇星也称紫薇菩萨,是为民除害之神,这面屏风是紫薇星下凡,能为你驱病除害,保佑你旅途平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