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酸体会是做房奴易早不易晚
bct320
bct320 Lv.9
2006年06月28日 14:03:18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你想买房吗?那你就赶快行动吧,不然就会象我一样的吃后悔药。比起无房户我还是幸运的,2001年的时候单位分了我一居室,我欣喜若狂,终于结束了跟父母在一起住的日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天地,我自由了。我把小家打扮的干净、漂亮、舒适,我象爱自己的爱人一样爱它,看它那儿都顺眼。可是我住了一年以后就没新鲜感了,开始觉得房子太小了、光线太暗,总之看那儿都觉得不顺眼了。原来喜新厌旧的规律不仅仅是对人,对房子也一样。

你想买房吗?那你就赶快行动吧,不然就会象我一样的吃后悔药。比起无房户我还是幸运的,2001年的时候单位分了我一居室,我欣喜若狂,终于结束了跟父母在一起住的日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天地,我自由了。我把小家打扮的干净、漂亮、舒适,我象爱自己的爱人一样爱它,看它那儿都顺眼。可是我住了一年以后就没新鲜感了,开始觉得房子太小了、光线太暗,总之看那儿都觉得不顺眼了。原来喜新厌旧的规律不仅仅是对人,对房子也一样。

2002年我家的周围盖起了一幢又一幢高楼。每当我路过这些高楼的时候都仰起头羡慕的望了又望,心里想过几年攒够了钱一定要买这样的大房子。自己明知买不起也要打听一下房价,那时的期房价格大约在五、六千一平米。我算了算要买100平米左右的房子,起码要贷款30万,并要多付10几万的利息,加起来一共是40多万。对于我月薪3000元左右的人来说,这个数子太大了,我想还是钱攒的差不多再买房吧。最好是不贷款,或者是少贷款,我可不愿意做房奴。

2003年以后,房价越涨越高。当时我并没在意,涨就涨吧反正现在也不打算买,我想等到2008年以后房价降的时候再买。我决定边攒钱边观望房价,那时候我家附近的房价是六、七千一米平。

没想到2004年房价象火箭一样的飞起来。我家附近的房价一下子就窜到了八、九千一平米。我傻眼了,后悔了。攒钱的速度,远远地跟不上涨价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攒一辈子也买不起大房子呀。于是我决定贷款买房,可是这时候凭我的经济能力贷款也买不起我家附近的新房了,于是我把目标定在买二手房。因为我家附近是北三环外,交通方便离单位又近,所以我还是想买这一带的房子。我看了几处二手房都觉得不满意,反正又不着急住,我只是抽空找找,并没当回事,就这样买房的事又拖到了2005年。

2005房价在政府稳定房价的宣传声中稳步快速上涨的。因为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二手房,我的买房计划依然没有实现。 一晃到了2006年,我发现二手房涨价的速度不亚于新房涨价的速度,比如2月份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户107平米的房子74万,到了3月初此类大小的房就涨到了85万。这个数目已经超出了我的承受极限,我彻底失望了,谁要一提房价,我就会反复地说,后悔死了,早点贷款买房就好了,弄得现在近处的买不起,远处的又不想买。我决定面对现实放弃买房计划。

  不过很快我又改主意了,因为我看到了“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在天堂对话”的故事。中国老太太攒了三十年钱,终于在晚年买了套大房子,还没怎么享受就死了,而美国老太太住了三十年的大房子,临死前才还清了全部贷款。这故事实际上要说的是两种消费观念。尽管有人说,现在中国许多人超前消费买大房子是被这个故事忽悠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故事没有出现之前,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接受,并且适应这种消费观了,只是这个故事更加形象地说出了超前消费的特点。

  我现在已经人到中年,面临着选择,要么就现在换大房子享受,要么就一辈住小房子,到老了再换大房子就没什么必要了。人生短暂,我决定还是要提前享受,近处买不起就买远处的,于是我决定买五环附近的房子。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人的时候,家人大多反对我买房,说现在房价涨疯了,你也疯了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买房,没看见政府在治理房产业,再等等看吧。我不同意,现在水、电、汽油、地皮、建材等等都在涨价,房价怎么可能不涨呢?再等等?也许等五十年后会降价,我恐怕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心动不如行动,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跑了三处楼盘,经过比较我选择了新龙城,而且我还把买两居室的计划,改为三居室。因为我听说越往后房价越高,当时是三月中旬,5200元一平米,总价才60多万,还没超出我的承受极限。可是没过几天房价就涨到了5700元一平米,过了“五.一”后涨到了均价6300元一平米,尽管我觉得涨价没道理,但是谁也阻止不了房价上涨。我庆幸自己用两居室的钱,买了一套三居室。从6月份开始我就要还贷款正式加入房奴的行列了。现在政府的新政接连出台,我个人认为,也许这些措施能够起作用,但房价总的趋势还是涨的,不过也许只是涨的幅度会小一些,涨的速度会慢一些。我的切身体会是赶时尚做房奴易早不易晚,这听起来让人心酸,不过普通老百姓想住大房子,做房奴只是个无奈又实际的选择。
sdsjy
2006年07月01日 16:49:53
2楼
城市越大越发达,房价就越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