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表里不一的建筑〉
shangyuping
2006年06月15日 10:13:51
只看楼主

"形式追随功能"是19世纪生物学家拉马克在研究了生物体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在哲学上被概括在 "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辩证法的原理之中。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发现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 于是在1895年提出"形式服从功能"也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 这个观点很快被大家所接受。勒·克布西耶就说过:" 建筑设计应该平面从内到外,室外是室内的结果"。包豪斯的理论也认为:"我们要内在逻辑性鲜明坦然,不被立面和欺骗手段掩盖……从形式上可以认出其功能的建筑。"

"形式追随功能"是19世纪生物学家拉马克在研究了生物体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在哲学上被概括在 "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辩证法的原理之中。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发现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 于是在1895年提出"形式服从功能"也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 这个观点很快被大家所接受。勒·克布西耶就说过:" 建筑设计应该平面从内到外,室外是室内的结果"。包豪斯的理论也认为:"我们要内在逻辑性鲜明坦然,不被立面和欺骗手段掩盖……从形式上可以认出其功能的建筑。"

形式符合功能,内外一致,表里一致即为真,而真总是和善、美联系在一起的。反之,则被认为是弄虚作假,虚有其表,这样的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失败的。

建筑形式不仅仅与功能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其他因素(如环境、结构、气候、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建筑形式还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人们慢慢发现,表里不一,功能与形式不符的建筑是客观存在的。在特定的条件下,建筑师还有意给一些建筑穿上一件"表里不一"的外衣呢!如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水塔,表面上是一个古代佛塔形式。这个"塔"姿态优美而古雅,给北大校园增添了景色。虽表里不一,但从未受到过指责。无锡太湖疗养院有一个水泵房,外表采用亭子的形式。虽然形式和功能不符,但不像江西湖口石钟山那个形式符合功能的水泵房那样大刹风景。有人提议风景区的旅馆最好采用民居的形式,即用民居的形式来套旅馆的功能,所谓外部的"乡土化"、内部的"现代化",认为这样建筑与环境比较协调……从现代环境建筑学的观点来看,不可否认这种例外。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里克森认为:"建筑设计不是建筑师的想像, 而是它的目的和它的环境这两个条件的必然结果。它们像是两个相对的力量,一个通过设计要求这个压力由内而外推出它的形式,另一个则通过环境这个压力由外而内对它进行塑造。"文丘里也说过:"设计不仅从内向外,而且要从外向内。"也就是说,建筑不仅要有内在的有机性,即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要有从属于总体的合理性,有时为了整体的需要,(也即从环境出发)也常常会不惜牺牲局部(即单体建筑的内外统一问题)。这就是今天的建筑创作所必须注意的环境因素,设计应该从研究环境入手。

为了解释这种"表里不一"的建筑,出现了"外皮(或外壳)"、"包装"、"外套"、"瓶子与酒"等等理论。有人认为, 建筑的外表尤如一个人穿的外套,可以是变化的,功能是可以遮掩在外表之中的;也有人认为,建筑的外皮尤如包装、外壳,镜面幕墙建筑像一层光滑的皮,用闪光来掩盖其庞大的体量,室内让人捉摸不透;文丘里则认为"建筑物可以表里不一、内外脱节, 即所谓形式与功能彻底分家,"两层皮"的理论;梁思成先生也曾经把建筑形式比作瓶子,内容比作酒,这实际也属于这一理论范畴。

形式与功能各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表里不一的建筑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有时表里不一还是十分必要的。学院派建筑把实际功能遮盖在外表之中,现代建筑则主张功能决定形式,但当环境因素的加入,技术的进步,又使建筑功能和形式没有必要一定一致。形式与功能的矛盾--统一--矛盾,也反映了建筑发展的过程。
免费打赏
shangyuping
2007年10月07日 08:42:46
2楼
主题:跨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建筑史教学
Teaching 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在二十一世纪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建筑的发展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学术思想领域的开放与活跃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的建筑教育必然面临新的起点,尤其对已经形成多年的外国建筑史教学,应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首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发起,在2005年11月15~16日成功举办,研讨会第一次聚集了国内各相关院校从事外国建筑史教学的教师和学者,邀请了国外著名专家,畅谈思想,交流经验,并一致通过了此后研讨会两年一次的提议。第二届研讨会将于2007年11月1~2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确定了以“跨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建筑史教学”作为这届会议的主题。本届会议主办方认为,在中国建筑日益走向国际化的当代,西方建筑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依然是影响我们建筑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此,西方建筑史教学如何深化,如何形成教学的跨文化思考,如何将其转化成为促进我国建筑教育与学科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本次研讨会要特别展开讨论的。

会议时间:2007年11月1日至2日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名誉主席:
罗小未 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主席:
吴志强 教授、院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秘书长:
卢永毅 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主要论题:
论题一:西方建筑史教学中的跨文化思考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eaching Western Architectural History
作为在中国的西方建筑史教学,揭示建筑现象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挑战所在。本论题围绕西方建筑史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展开讨论,思考中西文化差异中形成的观念与认识的碰撞与对话,探讨全球化时代建筑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论题二:西方建筑历史与设计教学
Western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Design Education
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操作性的“知识”?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如何成为促进设计思想活跃和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建筑历史的教学如何可以与设计教学相结合?本论题为建筑历史教学与设计教学的互动提供交流平台。
回复
shangyuping
2007年10月07日 08:43:43
3楼
断裂、撞击都是十分“生猛”的用词,何以要用这样的用词来表达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呢?实在是出于无奈,因为事实就是这样的“严酷”……东西方文化相遇,在某些方面可以交融、互补,而在某些方面则完全是对立、冲突。几个回合下来,正以令人眩目的方式走向衰微。
回复
shangyuping
2007年10月07日 08:44:13
4楼
虽然霍尔并不能算作一位走盖里路线的“偶像派筑师”,但仍是一位成功的设计师,取得了许多奖项和赞誉……如同大多数建筑师一样,霍尔的设计风格受到既存建筑的影响很深,本文将讲述给他带来最多灵感的十个建筑。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