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带转换层高层的高手请进来!!!
bird19
bird19 Lv.2
2006年06月09日 09:22:18
只看楼主

请各路高手一起来讨论!本人先提出几个问题,仅为抛砖引玉!!1.转换层本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一层之比、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等效刚度比控制到哪个范围较为经济合理?2.转换层下部墙体厚度为300或350,上部为200,中间几层墙体厚度是否应有过度?3.转换层上下楼板均应适当加厚,若为梁式转换,转换层楼板厚度最小180,上下几层楼板应加厚?加厚到多少较为合理?4.转换梁上墙体有边洞口或墙体不满跨时,构造怎样处理?

请各路高手一起来讨论!本人先提出几个问题,仅为抛砖引玉!!
1.转换层本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一层之比、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等效刚度比控制到哪个范围较为经济合理?
2.转换层下部墙体厚度为300或350,上部为200,中间几层墙体厚度是否应有过度?
3.转换层上下楼板均应适当加厚,若为梁式转换,转换层楼板厚度最小180,上下几层楼板应加厚?加厚到多少较为合理?
4.转换梁上墙体有边洞口或墙体不满跨时,构造怎样处理?
5.转换层上下几层是否均应点弹性膜?
6.转换梁怎样手核?是否不考虑上部墙体拱的作用?配筋时怎样参照SATWE及FEQ的计算结果?构造上应注意什么?
7.框支柱构造上应注意什么?
8.《全国技术措施》12.3.4条要求框支柱宽度宜与梁宽相等,为何这样规定?
免费打赏
awinger
2006年06月27日 20:01:57
2楼
为楼主惋惜,提供帮助的人,这里太少啦。
你的这些问题,我也想提问的。
回复
lfzzd
2006年06月27日 22:44:08
3楼
问题很好,有代表性,我也不会,建议楼主直接向规范编写组提问
我有时通过电话打给建筑研究院,回答很细致
回复
luogang1128
2006年06月28日 09:21:34
4楼

冒犯了,一起学习。
1、按《高规》的意思最好等效侧向刚度比为1
2、不需要过渡,水平剪力主要通过楼板均匀传递给各片剪力墙体
3、上下层楼板不需要加厚。但竖向结构属于加强区
4、按高规10.2.3条加强
5、不需要点弹性膜
6、手核算的话建议你找一个相关的例题《概念设计》方锷华 钱嫁茹 高立人主编的
7、框支柱构造上应注意《高规》10.2.11、10.2.12条
8、
回复
cymonkey
2006年11月27日 10:45:34
5楼
今天又学到新东西了 ,我 最近也在学习这方面的东西,谢谢楼上各位了
回复
old_house
2006年11月27日 11:31:53
6楼
1.转换层本层侧向刚度不得小于相邻上一层的60%.
2.转换层下部墙体厚度为300或350,上部为200,中间几层墙体厚度不应有过度.
3.转换层上下楼板均应适当加厚,若为梁式转换,转换层楼板厚度最小180,上下各一层楼板应加厚,加厚到120~150较为合理
4.转换梁上墙体有边洞口或墙体不满跨时,构造上应该加强转换梁,箍筋加强并全长加密,加腋,如果有可能,应提高上部连梁的刚度,并加强箍筋。
5.转换层上下几层是应点弹性膜。
6.转换梁应考虑上部墙体的作用,配筋时可参照SATWE及FEQ的计算结果配筋,并适当加大。必须注重腰筋的配置。
7.框支柱应注意短柱问题,箍筋必须全高加密。
8.框支柱宽度至少宜与一个方向的梁宽相等

回复
gj961
2006年11月27日 23:11:40
7楼
谢谢你们!又学到了好东西
回复
stephen66
2006年11月28日 14:25:51
8楼


个人意见:
1.两种刚度比都要控制,而且非常重要!
2.可以不增加过渡墙厚,因为转换层本来就是一个刚度突变的部位,但一定要满足刚度比要求。
3.若为梁式转换的单塔结构,转换层楼板厚度最小180,上下几层楼板可以不加厚,若为多塔,则应该加厚。
4.尽量避免,无法避免时,只要承载力满足,就ok。
5.一般梁式转换的转换层设为弹性膜即可。
6.根据规范要求,不遗漏各个增大系数。
7.规范有具体要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