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中的设计停留时间
huwolf
huwolf Lv.3
2006年06月07日 12:59:20
来自于规范资料
只看楼主

事件:最近公司来了一位工程师,具有10年的水处理工程调试经验。在做污水处理方案时,他取的停留时间总是要比规范上的停留时间大很多。例如:医院污水接触氧化,他取的停留时间在20小时左右,而规范上才2~3小时。拿规范给他看,他说编写规范的人没有实际经验,采用的数据都是一些项目对外的表面数据,不准的。问题:规范的编写真的像他说的一样吗?大家在设计的时候如果采用规范中提到的数据是不是要乘一个系数?

事件:最近公司来了一位工程师,具有10年的水处理工程调试经验。在做污水处理方案时,他取的停留时间总是要比规范上的停留时间大很多。例如:医院污水接触氧化,他取的停留时间在20小时左右,而规范上才2~3小时。拿规范给他看,他说编写规范的人没有实际经验,采用的数据都是一些项目对外的表面数据,不准的。
问题:规范的编写真的像他说的一样吗?大家在设计的时候如果采用规范中提到的数据是不是要乘一个系数?
免费打赏
dk401
2006年06月07日 13:33:14
2楼

不赞成那位工程师的观点,规范不是凭空编出来的,是在大家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参考理论值、再对工程进行实际修正以及保险系数的情况下成文的。规范当然不可能针对所有的水质,规范是参考的依据之一。但也不是毫无是处。他取的20h依据又在哪里呢?即使时间长,个人觉得6h足够了。再长意义也不大了。除非水量特别小,reactor不好施工,放大的。
回复
xixin444
2006年06月07日 13:38:02
3楼

你们工程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2~3小时的接触时间我觉得肯定是短
个人认为应该在8~12个小时左右。
回复
huwolf
2006年06月07日 13:56:15
4楼
那两位楼主在设计过程中,停留时间的参数怎么取呢?是利用设计规范上的数乘以系数吗?
回复
zjw124
2006年06月07日 15:04:57
5楼
停留时间还是要看水质和水量的。
停留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水的处理效果。
我现在的停留时间都是根据经验和小试效果来定的。
回复
huwolf
2006年06月07日 18:22:12
6楼
受教了,多谢~~
回复
cdpulin
2006年06月07日 21:49:48
7楼
由于规范上是根据常规水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而定的,其取徝趋向于一个区间值,是指导设计人员取参数的一个依据或参考,但在实际工程运用设计中往往要根据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地区条件,设计者的主观经验、保险系数等多种因素均要考虑的前提下而得出的停留时间,因此,规范上的数据仍是可以作为参数取值的依据。
回复
napoleon840104
2006年06月07日 22:01:06
8楼
那位工程师这样说难道没有接触过规范吗?为什么这么否定规范?那规范编出来干什么?是作为我们工作的参考,并不是这样否定的。
恕我不能苟同了……
不过停留时间还是要看水质水量的。医院废水2-3小时又确实太少。我通常是8-10小时。
我们应该用规范去指导我们的设计工作,再用实际工作反馈的情况加以修正吧。
其实我实在看不惯那些所谓的10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总仗着自己的经验……尽管经验数据是宝贵,但还是要看实际吧?
因为今天遇到了LZ差不多的遭遇,再次发点牢骚,实在对不起。
回复
kkspring
2006年06月08日 08:33:02
9楼
有些工程是同步的 因此无水质报告 只能凭经验
回复
wangxiaoshi781
2006年06月08日 10:32:01
10楼
最好不要用停留时间来计算,最好用负荷来计算,因为浓度不同停留时间也不同,停留时间用来校核可能会好点。
如果一定要用停留时间来计算,个人认为12-16个小时好点。
回复
huwolf
2006年06月10日 01:54:48
11楼
我自己感觉:工程师都是这样的心理,在没有污水资料情况下,如果按照规范去做,就有可能在出现特水水质情况的条件下,最终的出水就有可能达不到标准。所以不管是处于对业主的负责,还是为了保证自己或者公司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所以这些参数取的很宽。
对于一些大的水处理公司或者设计院来说,可能由于工程接触比较多,经验丰富,所以相对来说这些值可能取的靠谱一些;而对于象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没有什么具体经验,不管从人员素质还是硬件设施来讲,都有欠缺,这些值可能就取的比较离谱了,远远的偏离了一些经验的数据。
顺便问一句,各位同仁知道目前国内水处理工程最后能够达到预期处理目标满足环保要求的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比例?
另,今天开幕战值了,6个球也不枉我熬夜了,嘿嘿。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