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舊水泥及(HKCC)香港混凝土的灌漿于土路面技術應用
cn01235372
cn01235372 Lv.2
2011年07月22日 10:42:22
只看楼主

(Hong Kong China Concrete Company Limited) 1.分析路面損壞程度 (1)水泥(HKCC)香港混凝土面板唧泥、脫空形成主要的原因唧泥和脫空病害的産生有其內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外界的因素則是汽車荷載和氣候變化。我國路面基(墊)層材料一般都選用穩定類集料;內在的因素是基層本身的質量、組成以及混凝土面板接縫狀況。其模量遠小于混凝土面層的模量。水泥(HKCC)

(Hong Kong China Concrete Company Limited)

1.分析路面損壞程度
(1)水泥(HKCC) 香港混凝土面板唧泥、脫空形成主要的原因唧泥和脫空病害的産生有其內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外界的因素則是汽車荷載和氣候變化。我國路面基(墊)層材料一般都選用穩定類集料;內在的因素是基層本身的質量、組成以及混凝土面板接縫狀況。其模量遠小于混凝土面層的模量。水泥(HKCC) 香港混凝土路面在重車荷載的反複作用下,板下基(墊)層將産生累積塑性變形,而使混凝土板的局部範圍不再與基層保持連續接觸,導致于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與基(墊)層之間出現了帶有微小的空隙,即出現了板底下局部脫空現象,或也可稱爲原始脫空區。同時溫度、濕度的變化,以及底板內溫度的非線形分布,會引起底板向上或向下的翹曲現象,從而會加速了基礎與板之間的分離,形成板底脫空。脫空的出現又爲水的浸入創造了條件,當路面接縫或者裂縫養護不及時,雨水就會從破損處侵入基層裏,從而滲入的水將會在板下形成積水右稱自由水。積水與基層材料中的細料會形成泥漿,並沿面板接的縫縫隙處噴濺出來,從而就形成唧泥。唧泥的出現就會進一步的加劇了板底間的脫空的現象。這樣周而複始,惡性循環,最終會必定導致路面的損壞現象出現。
(2)脫空底板確定方法。脫空板的確定其實也就是確定需要進行灌漿處治的板塊。在我國的交通部行業標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技術規範》簡稱《規範》中已經明確規定水泥(HKCC) 香港混凝土面板脫空位置的確定可采用彎沈測定法。因彎沈測定法是測定板角彎沈,所以如果超過某一限定值,即認爲存在脫空現象。首先要,選取水泥(HKCC) 香港混凝土面板荷載最不利作用情況位置作爲檢測點,宜選取橫縫及縱縫附近的點。從而采用長杆彎沈儀及BZZ-100的兩台5.4m標准軸載(後軸軸載爲10t)測定車。檢測點分副點、主點。主點位于底板橫縫前10cm,加卸載。副點則在橫縫後10cm,無荷載正常行車方向爲前。將一台彎沈儀置于主點,即測定車的輪隙中間;另一台彎沈儀置于副點處。分別測定主、副點彎沈(按前進方向右輪測試)。右輪處于縱縫30cm左右。根據我國公路修建狀況和檢測儀器的實際情況,有關專家推薦凡彎沈值超過0.2mm的,應確定爲面板脫空(詳見規範)。本工程項目,采用雙指標控制,即主點彎沈大于0.2mm或差異彎沈(主點—副點)大于0.06mm 的,均認爲板底可能出現脫空現象,需要進行灌漿處治。

2.灌漿處治技術
(1).灌漿加固機理,在現有混凝土路面設計理論中,我們把(HKCC) 香港混凝土板看作是小撓度彈性薄板,其假定條件是面板與地基間的完全接觸不脫空。同時混凝的土板是一種准屬于脆性的材料,其抗壓強度很高、而抗彎拉性能則差。在正常情況下,混凝土的面板均勻支承時,無論是荷載作用位置,應力都是比較小的。一旦脫空的話,板角處因爲基礎支撐的喪失處于懸臂的狀態,板內將産生過大的應力、剪力,混凝土板是會很快的達到極限壽命。水泥混凝土面板灌漿是通過注的漿管,施加一定的壓力將漿液均勻注入板底空隙、板下基墊層中,以其充填、滲透、擠密等方式,趕走板底、基層裂隙中的所有積水、空氣後占據其位置,在經過人工控制一段時間後,漿液將原來的松散顆粒或裂隙膠結爲整體,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結石體”。灌漿改善了板底原有受力狀態,從而恢複板體與地基的連續性。以達到加固基礎,治理病害的目的。
(2).漿液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常用的水泥漿材料包括:水、外加劑、水泥、粉煤灰等。灌漿處治的效果則是主要取決于灌漿壓力大小及和水泥灰漿的強度,漿體制成7.07*7.07*7.07cm 立方體試件,標准養護7d,其抗壓強度應達到5MPa 以上。水泥灰漿必須具備有以下特點:施工和易性好,早期強度高,初凝時間長,和凝結後不發生收縮情況,以免再次造成板底空隙。漿液中宜摻加一定量的早強劑和膨脹劑。漿液配合比應通過實驗室和試驗路段驗證確定。本工程選定兩種漿液配比爲:普通矽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早強劑:鋁粉525# =1:1:1:0.16:0.001及1:0.15:0.5:0.16:0.001,證明,兩種配比均比較合適,從試件外觀來看,試塊的自由表面膨脹鼓起,初凝時間約爲2h,7d 抗壓強度均達5MPa 以上,滿足控制要求。
(3). 灌漿處治的質量控制,應用灌漿處治技術,對壓漿實行嚴格的過程控制是非常重要。前期的全面彎沈檢測和施工正式開始間隔時間不能過于太長,並且布孔需要有針對性。在對板塊進行壓漿時,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對每個孔位的壓力和時間需要嚴格把握,達到了不穩定、壓力達不到、穩壓時間不夠都對結果有很大影響。壓漿時應制定專用表格,由施工單位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每台壓漿機進行全過程監控不得疏忽,並且對每一個孔的壓漿時間、穩定壓力、最大壓力、穩壓時間進行詳細記錄。壓漿時,一定要有穩壓時間和足夠的壓力,讓漿液充分注入板底。
(4).灌漿處治技術實施。灌漿處治的主要施工工序爲這六部:定板、布孔、鑽孔、清孔、灌漿、封口。灌漿板塊確定後,則進行布孔,一般情況每塊板布五孔,四個角孔,一個中央孔,角孔位于板塊邊緣50至70cm 處。如實測彎沈值較大的話,則將孔數適當增加到七孔或八孔,多出的孔分布在板塊靠硬路肩邊緣處。灌漿孔大小應和灌注嘴大小一致,一般爲5cm 左右。鑽孔應按已確定好的孔位提前進行,孔深以穿透板厚爲宜,板厚20cm,孔深一般是爲23~25cm。灌漿順序從沈降量大的地方開始,由大到小,由遠到近。壓注漿液時,應緩慢均勻加壓,一般當壓力表顯示2~3MPa 之間某一值時,應保持穩壓狀態爲2min 以上,讓漿液在板底充分流動滲透,以能達到充實和擠密的效果。在將壓力稍提升後緩慢降壓,在關住槍頭處閥門再抽出槍頭。壓漿完畢後,馬上將孔口封住,隨後快速清掃路面,養生3d 後,則可以對壓漿板塊進行再次彎沈檢測,如果還有的點彎沈達不到要求,則需要按上述過程重新壓漿,但需要注意孔位應與第一次保持一定距離。
(5).灌漿效果的評定。灌漿完成後,應在7d 齡期後,再次進行測量主點彎沈值和副點彎沈值。當主點或差異彎沈值均低于設計要求值時,可認爲灌漿效果已經達到。通過灌漿前後的彎沈資料對比,灌漿前數值均大于控制指標,認爲板底出現了脫空,需及時灌漿處治,灌漿處治後達到了設計要求。從檢測資料可一看出,原混凝土面板通過灌漿提高了板底承載力的。

最後:灌漿處治舊水泥(HKCC) 香港混凝土路面早中期破壞與“換板”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利用原路面板。其直接成的本隨脫空情況及處治目的不同而有不同,一般介于15~35 元/平方米左右。關于“換板”翻修混凝土路面每平方米成本一般需爲160~190 元。與後者相比的話,前者可節約成本93%左右。灌漿作爲一種治理混凝土路面病害、及時可行的科學養護技術,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操作方便,施工工藝簡單,對車的輛行駛影響小等優點。可以在不封閉交通的情況下對單車道進行施工,養生7d即可以通車,適合于路面的養護于維修,特別對于水泥路面的早期損壞處治效果明顯。而且由于其處治質量主要控制指標—彎沈與舊板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的設計指標相吻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所以也適用于舊板加罩瀝青面層的加固處治。最後在公路施工和養護工程中(HKCC) 香港混凝土,具有良好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资料来源: http://www.hk-cc.com.hk/sc_webcat/ecat/news_view.php?id=19&;lang=2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