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到来,离空调冷冻年度结束不足一个月。回顾年度走过的历程,可以说是天随人愿,市场增长基本达到了行业的预期。据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预测分析,2011冷年行业增长率将超过30%。 总结年度,热点莫过于变频产品的普及。年度初期,在主流品牌美的的带领之下,一场变频普及的市场推广活动展开。一年下来,回顾变频的普及之路,并没有像年初预期的那样势如破竹。虽说是变频成为增长的主流,但没有远没有预期大幅度超越定频。
总结年度,热点莫过于变频产品的普及。年度初期,在主流品牌美的的带领之下,一场变频普及的市场推广活动展开。一年下来,回顾变频的普及之路,并没有像年初预期的那样势如破竹。虽说是变频成为增长的主流,但没有远没有预期大幅度超越定频。
变频增长速度小于预期
曾记否,2011冷年开盘时,多数企业特别看好变频市场的崛起,纷纷在产品策略上迅速作出调整,把变频作为市场推广的主流。多数人预期2011年度,变频市场占比能够超过50%以上。可以说,对变频的乐观情绪主导了2011年度。
但是,从近一年的市场情况看,变频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变频空调在市场所占比例在35.7%左右,距离过半还有很大的差距。
江苏一位经销商坦言,变频产品的市场比例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很可能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今年的发展速度远没有厂家年初预计的那么乐观。在这位经销商经营产品中变频比例占到不足40%,消费者对变频的认识还需有一定的时间。
国内一知名空调企业的市场部人员说,今年我们对变频普及的预期过高了,年初我们预计今年变频占比至少也应该在50%上下,实际上至今变频的比例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市场的现实与我们当初预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三菱重工金羚空调器企划科刘哲穰也承认,由于三菱重工变频的一些配件来源于日本,今年地震恰好就是这些配件的出产地,地震确实影响到变频配件的供应,进而影响到我们对变频产品的正常生产供应,使得三菱电机的变频比例也仅达到42%。
诸多制约因素不可小觑
通过与业内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沟通,不难发现每个企业在推广变频中遇到的阻力与难题虽各有不同,但基本的因素还是一致的。
志高空调国内营销部的一位领导在分析今年变频市场的时候就认为,“一方面从政策将角度来说,政府不会不从国情出发,把政策完全倾向于国内企业还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变频上。另一方面,从产品性价比上进行比较,定频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定频在价格上要明显低于变频。”
“日本虽然变频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这是与日本消费环境相符相称的。在中国普及变频,还是要考虑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毕竟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与消费习惯比较适宜定频。”一位外资品牌的市场营销经理是这样认为的。
广东一位制造企业负责产品的还说,配件短缺或者是供应不及时也是制约变频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变频压缩机倒是不紧张了,但是控制器等其他配件经常出现短缺,造成了变频产品的供应不正常,也影响到变频产品的正常推广。
TCL空调总经理李文国道出了另外一个因素,变频空调采用的高效稀土钕铁硼直流变频压缩机,由于近来稀土价格的飞涨也水涨船高抬升了出厂价,这也拉大与定频空调的价格差距。估计明年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因而明年变频产品成本的压力还是难以缓解。
奥维咨询(AVC)市场分析人员分析认为,今年4、5月份各个厂商以“节能惠民”政策即将退出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搭乘补贴的末班车。形成了一波对即将退出补贴的二级以上能效定频产品的购买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变频空调的市场推广力度。
变频、定频均不可偏废
一位长期跟踪国内家电市场的分析人士指出,变频作为空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普及的速度会不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快,会在短期内完成。因为从主客观条件分析,主观上行业配套还没有完全成熟、到位,客观上市场对定频的需求还稳定存在,变频的全面普及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奥维咨询(AVC)长期跟踪白电的研究总监韩昱认为,国内空调市场还是一个普及性的市场,虽说家电有一定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四、五级市场与城镇保障性住房客户还都是普及型消费者,他们最在乎的是价格的高低。而目前制冷量相等的变频与定频的价格差距还在500元左右,对于普及型消费者来说定频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韩昱分析,乐观的估计的话,变频今后每年会以12%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15年前后达到变频占有率接近或超过70%。如果保守的估价的,2015年恐怕还达不到这个水平。3级能效的定频产品因为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在普及型市场还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空调制造企业来说,在今后的产品布局中不可盲目跟风,不要对市场概念炒作过于较真,还是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与产业链的发育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布局策略。针对高档消费、二次购买等,重点推广变频产品,而对于农村的首次消费,还是要以价格相对低廉的定频产品为主。
简而言之,从定频向变频的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还是要按照市场实际需求,调整好自己的产品结构为好。(来源:暖通设备行业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