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泄槽底板的厚度规范规定是不小于0.3m,在许多资料采用工程类比,采用厚度与单宽流量的关系比,来通过类比法来初定厚度,但我还是觉得与流速的关系大些,流速产生的拖拽力、扬压力,需要溢洪道有足够的自重,目前设计一个溢洪道最大流量180m3/s,坡度1:2.5,宽度6m,高差40m,泄槽末端流速23m/s,泄槽底板的厚度取为0.3m,纵横向φ12的钢筋,请问各位同仁这个设计是否合理?
溢洪道泄槽底板的厚度规范规定是不小于0.3m,在许多资料采用工程类比,采用厚度与单宽流量的关系比,来通过类比法来初定厚度,但我还是觉得与流速的关系大些,流速产生的拖拽力、扬压力,需要溢洪道有足够的自重,目前设计一个溢洪道最大流量180m3/s,坡度1:2.5,宽度6m,高差40m,泄槽末端流速23m/s,泄槽底板的厚度取为0.3m,纵横向φ12的钢筋,请问各位同仁这个设计是否合理?
2楼
单宽流量30m3/s,不小了
流速23m/s,已经算高速水流了
为什么要拘泥于规范的最小厚度,厚一点不行吗?说不定你还得打锚杆的
回复
3楼
影响溢洪道泄槽底板的主要因素是脉动压力和扬压力、动水拖曳力。其中脉动压力和动水拖曳力都是直接与流速相关的,因此,楼主所说“与流速关系大”是完全正确的。
实际泄槽底板的稳定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大于30cm之后,主要是依靠一些构造措施,如加强排水设计以减少扬压力、岩基上设置锚筋以拉结底板、提高板面平整度等等。
钢筋的作用在岩基上仅仅作为温度筋配置在底板面层。
楼主目前所设计的如果是底板是在岩基上的话,个人感觉还是合适的。
回复
4楼
现在各种计算方法和软件是比较多的,施工图阶段不应该再采用类比法这样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方法,而应该根据工况,算出底板的受力情况,然后初定几个板厚,分别计算配筋,最后将这几个板厚及其配筋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最合理经济的。
不要砖拍,这个思路看起来很麻烦,但现在各种受力分析软件都有了,电脑又很快,为什么就不能细算一下,这样也许能省工程造价若干万元,再说那个泄槽底板又不小,相信细算应该可以节省不少钱的。
没有电脑的七八十年代,我们不能强求什么,但到了电脑全面普及的21世纪,再用类比法进行施工图设计是不是有点落后了?
回复
5楼
泄槽底板按下式计算确定:T=0.03*a*V*(H)^0.5;h及V为水深及流速;系数a取1.5
回复
6楼
好问题,跟着学习中。
回复
7楼
主筋12的太小了
回复
8楼
钢筋的作用在岩基上仅仅作为温度筋配置在底板面层。
一般12的可以了
回复
9楼
底板厚度是一个问题,那么底板配筋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期待中》》》
回复
10楼
厚度大点更好,30cm也行,钢筋12的够了,流速大的话加点锚筋!
回复
11楼
30cm太单薄啦,应该考虑加厚,流速较大,个人认为应该还要考虑增设齿墙,以提高稳定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