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院混凝土规范编写人白绍良教授对规范的解答 1.从技术术语的角度分清什么是“框架”什么是“框架结构”。答:框架: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中的框架部分。框架结构:仅仅由框架组成的结构。(推荐答案)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44)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而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规范第3页)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什么要对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做出限制?
重建院混凝土规范编写人白绍良教授对规范的解答
1.从技术术语的角度分清什么是“框架”什么是“框架结构”。
答:框架: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中的框架部分。
框架结构:仅仅由框架组成的结构。(推荐答案)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44)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而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规范第3页)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什么要对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做出限制?
答:框架结构在25层以下是经济的,超过25层的框架其侧向相对较柔,需要根据水平位移的控制而不经济的加大构件尺寸。(《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44)
框架结构构件接截面尺寸较小,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由于大变形而引起非结构结构的破坏。因此其建造高度受到限制。(《混凝土结构下册》P175)。
从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壁式框架→普通框架,水平抗侧刚度会削弱到只有原来的整截面墙的百分之几。因此剪力墙结构的位移限制条件较容易满足,而框架结构往往是位移限制条件起控制作用。(笔记)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什么对多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对层间位移(层间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做出限制?如果某个框架结构不满足这一控制条件,请说出在不加剪力墙的情况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侧向力刚度。
答:任何构件或结构为保证其正常工作,都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的要求。随着简直物高度的增加,对结构抗侧刚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为侧向位移过大,会引起主体结构的开裂甚至破坏,导致简直装修与隔墙的损坏,造成电梯运行困难,还会使居住者感觉不良。另一方面,水平位移过大,竖向荷载将产生显著的附加弯矩(即P-△效应),使结构内力增大。(《混凝土结构下册》P172)
增加柱子截面积,设支撑,合理的布置结构体系,增加水平构件刚度
4.请说明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的含义。
答: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承重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由中央薄壁筒与外围的一般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剪力墙结构:利用建筑物的外墙和永久性隔墙承重的结构。
筒中筒结构:由中央薄壁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下册》P177)
5.请说出剪力墙结构的优缺点。你认为采用剪力墙结构能实现每户居室自由设计的要求吗?
答:因为剪力墙的抗侧刚度较大,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移量很小,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可以建造较高的建筑物。但剪力墙的布置受到建筑开间和楼板跨度的限制。墙与墙之间的间距较小,难于满足布置大空间等使用要求。(《混凝土结构下册》P177)
我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墙与墙之间的距离的办法来实现自由户型设计。
我认为采用剪力墙结构不易实现每户居室自由设计的要求。
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必须在两端与框架柱整体浇在一起吗?如果浇在一起,请画出两根框架柱和他们之间的剪力墙的水平剖面及柱和剪力墙的配筋构造示意图。
答:抗震墙的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组成的边框;端柱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抗震规范》P61 6.5.1,<混凝土规范>P195,11.7.17)试验表明,剪力墙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截面纵向钢筋的配筋、端部边缘构件范围、端部边缘构件内纵向钢筋及箍筋的配置,以及截面形状、截面轴压比大小等因素有关,而墙肢的轴压比则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当轴压比较小时,即使在墙端部不设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也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当轴压比超过一定值时,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剪力墙,其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为了保证剪力墙地步塑性铰区的严刑性能以及耗能能力,规定了一、二级抗震等级下,当剪力墙底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区域内轴压比较大时,应通过约束边缘构件为墙肢两端混凝土提供适度约束。(《混凝土规范》P336)
图见《抗震规范》P58
7.筒中筒结构中的“外框筒”的结构特点,受力特点是什么?
答:外框筒由柱距为2.0~3.0m的密排柱和宽梁组成。筒中筒结构中,剪力墙内筒截面面积较大,它承受大部分的水平剪力,外框筒柱承受的剪力很小;而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则绝大部分由框筒柱的轴向力所形成的总弯矩来平衡,剪力墙和外框筒柱承受的剪力很小。另外,外框筒在水平力作用下,不仅平行于水平力作用方向上的框架(称为腹板框架)起作用,而且垂直于水平力作用方向上的框架(称为翼缘框架)也共同受力。薄壁筒在水平力作用下接近于薄壁杆件,产生整体弯曲和扭转。但是,外框筒虽然整体受力但与理想筒体的受力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筒体在水平力作用下,截面保持平面腹板应力直线分布,翼缘应力相等,而外框筒则不再保持平截面变形,腹板框架柱的轴力是曲线分布的,翼缘框架柱的轴力也不是均匀分布的:靠近角柱的柱子轴力大,远离角柱的柱子轴力小。这种应力不再保持直线规律的现象即剪力滞后。由于存在这种剪力滞后现象,所以外框筒不能简单地按平截面假定进行内力计算。(《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第489页)
8.什么是“转换层”。请用简单传力模型说明转换层改变竖向力的传递途径和水平力的传递途径是什么含义?在发挥这类作用时,转换层本身有什么受力特点?
答:为了实现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P375)
将竖向荷载向下传递;传递水平荷载,当上下部承受水平力的结构构件不一致时,中间的转换层可以解决复杂的受力情况。可以想象成水平放置的剪力墙或深梁。
转换层楼板要完成上下层剪力的重分配,自身在平面内受力很大,楼板有显著变形。楼板变形的结果是,下部框支柱的位移增大,从而框支柱的剪力增大。而不能直接使用按楼板刚度无限大的假定的计算结果。
9.请说明转换层常用结构形式。请说出转换层平面尺度与结构高度的大致比例。
答:内部要形成大空间,包括结构类型转变和轴线转变,可以采用梁式、桁架式、箱形和板式转换层。框筒要在底层形成大入口,可以有多种转换层形式: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墙、间接转换拱、台柱转换拱。(《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P378)
2楼
10.请说明框架-核心筒的优点。请参照工程实例给出一个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大致平面布置,并说明①核心筒的平面与整个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平面尺度大致是什么关系。②这类结构核心筒外围框架柱的平面布置应考虑什么问题。为什么工程界也将这类核心筒外围的框架称为“稀柱框架”。
答:框筒结构适用于钢或钢筋混凝土建造,高度曾达40—100层。这种框架的重复模式引出装配式钢结构以及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应用快速移动式成套模板,形成快速施工。框筒结构是现代高层结构体现最重大的发展之一,它具有一个有效的、易于施工的结构,可建造出最高的建筑。从建筑风格来讲,框筒结构的外形清晰明快。(《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52)
①45%~50%
②由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只保留了剪力墙内筒,外筒作为一般框架,不要求起空间筒体作用,因此其平面形状较为自由,灵活多样。(《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第504页)
宜采用简单平面形状,首先考虑有双对称轴向的圆形、正方形、矩形和正多边形,其次为正三角形平面等。内筒宜局中,矩形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
11.近来在高层建筑框架中常采用“宽扁梁”方案,请问这主要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种做法不会影响结构的抗水平力刚度吗?如果影响,那又应在设计中如何考虑和处理?
答:为了降低楼层高度,或便于通风管道的通过,必要时可以设计成宽度比较大的扁梁,此时应根据荷载及跨度情况,满足梁的挠度限值,扁梁高度可取 (《多层与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p263)另外在延性框架要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加大梁高度的做法,常常采用截面高度比较小的扁梁。(你们自己看用不用这条)为了增加楼层的净高,常将柱间大梁作成扁梁,以减小梁的高度。扁梁是宽度大于或等于梁高的梁。扁梁的高跨比也不宜小于1/20。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梁的荷重比很大,又要争取转换层相邻下层的层高,故常作成扁梁。(《高层建筑概念设计》p89)
有影响。因为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是由构件变形的三种模式引起的,包括梁的弯曲变形、柱的弯曲变形以及柱的轴向变形。层间水平位移也是由这三种变形引起的位移分量组成,高层框架结构的构件典型尺寸一般具有这样的比例关系,既梁的弯曲变形是引起位移的主要因素,而柱的弯曲变形次之,(《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P186~196)
扁梁设计时你不仅需考虑纵向,你还需考虑横向,当然这要根据你的支撑情况而定。另据参加宽扁梁实验的朋友叙述,宽扁梁纵筋还是尽量穿过柱子,手册规定必须不少于75%纵筋穿柱,其实另外25%不穿柱的钢筋起到的作用很小。(本答案90%是错的)
12.什么是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常采用什么结构方案?为什么“加强层”能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设置加强层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答:带刚臂超高层核心筒框架结构体系。
加强层宜布置有外伸刚性梁,桁架或空腹桁架,有时还在楼层布置环梁或桁架。
层数很多,高度很大的建筑结构中,不可避免要遇到两个问题:结构在水平作用下水平位移过大,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中心剪力墙或筒体承受的弯矩过大,一般高层结构体系,其位移类似悬臂梁,随高度增大,外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大部分由中央核心剪力墙或筒体承受,设计遇到很大困难。在顶部布置水平伸臂后,由于刚性伸臂使外伸产生轴向拉力和压力。它们组成一个力偶平衡了一部分外荷载所产生的倾覆力矩,从而减少了核心内墙承受的力矩,也大大减少了侧移。
由于刚臂的作用加大了部分框架柱的轴压比,对抗震不利
13.用下面的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面示意图说明该结构的每一层楼层为什么都要起“膈板作用”(既水平方向的传力作用)。如果要对楼板在其平面内的受力状况进行验算,应采用什么计算简图?
答:
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共同抵抗侧向力。剪力墙的侧向位移曲线为弯曲型,框架的侧向位移曲线为剪切型。而由于各层楼板或连梁的作用框架和剪力墙在各楼层处必须有共同的侧向位移。在底部,框架的变形受到剪力墙的制约,在顶部,剪力墙受到框架的扶持。因此每一层楼层都起水平方向的传力作用。我认为应该使用 模型来分析。
14.什么是”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层”。框支层与上部楼层之间的一层楼盖在传递水平力方面具有什么特殊作用?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为什么要求框支层和上部楼层层间相对位移(层刚度)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为什么要求落地的剪力墙要在全局同方向剪力墙中占有足够的比例?
答:见有关资料
15.在下图中,剪力墙的轴压力,弯矩和剪力是大致如何传给框支梁和框支柱的?框支梁的受力有什么特点,在它与框支柱的节点处配筋构造要注意什么问题?
回复
3楼
16.请说明什么是“型钢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或型钢钢筋混凝土),什么是“钢管混凝土”?以型钢混凝土柱为例,,说明它的受力为什么比普通钢筋混凝土好.请画出一个典型的型钢混凝土柱剖面.说明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和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如果是大偏心受压柱,钢管混凝土还有没有优点?请丛刊物种找出一种你认为可能比较合理的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节点的做法.
答:型钢混凝土构件是在混凝土中主要配置型钢,也配有少量构造钢筋及少量受力钢筋.
在钢管中充填混凝土的结构称为钢管混凝土结构。
型钢混凝土:
一方面混凝土包裹型钢,在构件达到承载力前型钢很少发生局部屈曲。另一方面型钢对核心混凝土起约束作用。同时因为整体型钢比钢筋混凝土中分散的钢筋刚度大得多,所以型钢混凝土构件比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明显提高。型钢混凝土有很好的延性及很大的耗能能力。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合理地利用钢管对混凝土的的紧箍力。这种紧箍力改变了混凝土柱的受力状态,将单向受压改变为三向受压,混凝土抗压强度大大提高。
在低应力阶段,基本上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类似,即钢管与混凝土共同分担纵向压力。随着纵向压力的增加,混凝土横向变形大于钢管横向变形(都自由的情况下),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混凝土对钢管产生径向压力。钢管在径向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了环向压力。
对于单根钢管混凝土,较为适用于轴心受压或以轴向压力为主的构件与杆件,这样能较为充分发挥混凝土三向受压下强度大大提高的优越性。对于弯矩较大的构件,一方面混凝土受压面积又较小,所以优点不是很突出。另外一方面,由于截面中受拉区的存在。金箍力作用将大为削弱。而且紧箍力的计算也变得十分复杂。此外,截面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截面惯性矩小,从力学特征上来说,不适合承弯。
几种梁柱节点形式
17.试以剪力墙结构中的一片横墙剪力墙为例,说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每一层的层间位移中哪一部分称为”有害位移”,那一部分称为”无害位移”.
答:本层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所产生的位移为有害位移,下层的位移对上层产生的附加位移是无害位移。
弯曲型的剪力墙结构,对于剪力墙的整体变形采用普通梁的平截面假定。由此可知,第I层剪力墙的层间委蛇角包含自身变形角和下层的位移角两部分。后者和本层受力无关,称为无害位移角,前者和本层受力有关,称为有害位移角。
18.试以下图所示的框架—核心筒墙简化受力模型为例,说明在水平作用下剪力墙、框架和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互关系。如果要控制框架梁、柱、剪力墙连梁和剪力墙本身的损伤,请相应分别按什么思路设定对它们的层间变形的控制条件。
答:
19.请说明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屋架的比较合理的结构形式。这种屋架能按简单的铰接桁架进行内力分析吗?如果不完全行,又要补充什么验算内容?
答:可以按照铰接桁架来计算轴力(即进行内力分析),但是上弦要按照连续梁在支座不均匀沉降情况下计算弯矩。(笔记)
20.为什么说支撑系统是保证单层厂房结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措施。你知道可能需要哪些部位设置沿哪个方向的平面支撑。支撑本身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
答:(1)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中,支撑虽然不是主要的承重构件,但却是联系各种主要结构构件并把它们构成整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把有些水平荷载传递到主要承重构件。屋架的横向刚度很小,容易连续倒塌,故设置支撑。
(2)屋盖的上下弦水平支撑,应布置在屋架(屋面梁)上下弦平面内以及天窗架上弦平面内。
屋盖的垂直支撑应布置在屋架(屋面梁)间和天窗架(包括挡风板立柱)之间。
系杆设置在屋架上下弦及天窗上弦平面内。
屋架上弦水平支撑布置在每个伸缩缝区段端部。对于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的屋盖系统,当采用檩条时,应在梁的上翼缘平面内设置横向水平支撑。支撑应布置在伸缩缝区段两端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柱距内。当屋盖上的天窗通过伸缩缝时,则应在伸缩缝的两侧天窗下面的柱距内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
对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拱形及梯形屋架的屋盖系统,应在每一个伸缩缝区段端部的第一或第二个柱距内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当厂房设置天窗时,可根据屋架上弦杆件的稳定条件,在天窗范围内沿厂房纵向设置连系杆。
回复
4楼
21.请从材料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关系说明什么是非弹性,什么是“弹性”?什么是“非线性”,什么是“线性”?就这个意义来说,混凝土受压时具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答:(非)弹性是指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某一应变,在应力撤除后(不)能够完全恢复的性能。
(非)线性是指在应力作用下的σ—ε曲线按比例呈线性增加称为线性。
就这个意义上说,混凝土受压时具有非线性和非弹性的特征。
22.请从材料受力角度理解什么是“弹性模量”。混凝土的设计弹性模量是如何测定的?规范给出的弹性模量公式包没包含可靠性因素。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Ec有无差别,差别大吗?
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根据混凝土棱柱体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所得到的规定压应力值与其对应的压应变值的比较。即单位压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30页3.4.5条)
采用柱体试件,取应力上限为0.5fc重复加载10次时应力应变曲线接近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取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根据规范P240(4.1.5)上的公式,由于 是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相对应的,而标准值已考虑了可靠度,故弹性模量也考虑了可靠度。(个人总结)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EC弹性模量有差别。从C15-C80从2.2-3.8×104N/mm2。变化较大。
23.说明从较低强度混凝土(例如C20)到高强混凝土(例如C100)的应力—应变特征及其区别。
答:强度越高其应力的峰值点越高,但对应的应变差距不大。强度越高越接近弹性材料。强度由低到高:EC由小到大,非线性由重到轻,下降段由平缓到陡,上升段由陡到平缓,破坏应变减小。C90以上,原则上没有下降段。(笔记)
24.以硅酸盐水泥做成的混凝土为例,说明水泥水化后的细观结构特征。这种特征对混凝土的受力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水泥水化后,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水化物膜。内部水泥颗粒继续水化,然后向外喷出管状触须。触须相互交错。致使颗粒间的空隙减小,包有凝胶体的水泥颗粒相互接触,结晶体和凝胶体互相贯穿形成结晶网状结构。固相颗粒之间的空隙减小,结构逐渐紧密。使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达到能够担负一定荷载的强度。进入硬化期后,水化速度减慢,水化物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扩散到毛细孔中,使使结构更趋致密,强度相应提高。(我感觉后部分和讲课内容不合拍)
因此混凝土抗压能力强而抗拉能力弱。
25.试说明在混凝土单轴受压时,其中微裂缝的发展趋势。到应力—应变曲线的哪个部位时(中低强度混凝土),裂缝才在轴压试块表面成为可见的。
答: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或外应力以前,内部就已经存在少量分散的微裂缝。当混凝土内微观拉应力较大时,首先在粗骨料的界面出现微裂缝,称界面粘结裂缝。开始受力后知道极限荷载(σmax),混凝土的微裂缝逐渐增多和扩展可以分作3个阶段:
(1)微裂缝相对稳定期(σ/σmax<0.3—0.5)
这时混凝土的压应力较小,虽然有些微裂缝的尖端因应力集中而沿界面略有发展,也有些微裂缝和间隙因受压而有些闭和,对混凝土的宏观变形性能无明显变化。
(2)稳定裂缝发展期(σ/σmax<0.75—0.9)
混凝土的应力增大后,原有的粗骨料界面裂缝逐渐延伸和增宽,其它骨料界面又出现新的粘接裂缝。一些界面裂缝的伸展,逐渐地进入水泥砂浆,或者水泥砂浆中原有缝隙处的应力集力将砂浆拉断,产生少量微裂缝。这一阶段,混凝土内微裂缝发展较多,变形增长较大。但是,当荷载不再增大,微裂缝的发展亦将停滞,裂缝形态保持基本稳定。
(3)不稳定裂缝发展期(σ/σmax>0.75—0.9)
混凝土在更高的应力作用下,粗骨料的界面裂缝突然加宽和延伸,大量的进入水泥砂浆:水泥沙浆中的已有裂缝也加快发展,并和相邻的粗骨料界面裂缝相连。这些裂缝逐个连通,构成大致平行于应力方向的连续裂缝,或称纵向劈裂裂缝。若混凝土中部分粗骨料的强度较低,或有节理和缺陷,也可能在高应力下发生骨料劈裂。这一阶段的应力增量不大,而裂缝发展迅速,变形增长大。即使应力维持常值,裂缝仍将继续发展,不能再保持稳定状态。纵向的通缝将试件分隔成数个小柱体,承载力下降而导致混凝土的最终破坏。
其破坏机理可以概括为:首先是水泥沙浆沿粗骨料的界面和砂浆内部形成微裂缝;应力增大后这些微裂缝逐渐地延伸和扩展,并连通成为宏观裂缝;砂浆的损伤不断积累,切断了和骨料的联系,混凝土的整体性遭受破坏而逐渐丧失承载力。
(轴压)
试件刚开始加载时应力较小(σ<0.4fc)。继续加大应力,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和微裂缝稍有发展。
当试件应力达σ=(0.8—0.9)fc时,应变为(0.65—0.86)εp,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有较大开展,但试件表面尚无肉眼可见裂缝。此后,混凝土内出现非稳定裂缝。
应力应变曲线进入下降段不久,当应变ε=(1-1.35)εp和应力σ=(1—0.9)fc时,试件中部的表面出现第一条可见裂缝。此裂缝细而短,平行与于受力方向。
继续增大应变,试件上相继出现多条不连续的纵向短裂缝,混凝土的承载力迅速下降。混凝土内骨料和砂浆的界面粘结裂缝以及砂浆内的裂缝不断地延伸扩展和相连。沿最薄弱的面形成宏观斜裂缝,并逐渐地贯通全截面。此时,试件的应变约为ε=(2—3)εp,混凝土的残余强度为(0.4—0.6)fc。
再增大试件应变,此斜裂缝在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挤压和搓碾下不断发展加宽,成为一破损带,而试件其它部位上的裂缝一般不再发展。(过镇海)
回复
5楼
26.请再从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微裂缝发育——应力应变关系归纳一下混凝土非线性、非弹性特征的来源及表现特征。
解:主要来源于内部裂缝的发展的凝胶体的流动
细观结构:结构混凝土在承受荷载前,内部就已经存在少量的微裂缝,主要位于粗骨料和砂浆的接触面上,并且硬结的水泥还有一定的流动性。
微裂缝的发育:在混凝土压应力较小时粗骨料表面的微裂缝尖端因应力集中而沿周界略有发展,同时,有些裂缝因受压而闭合,卸载后大部分变形能恢复,故混凝土宏观变形性能无明显变化,应力应变关系近似线弹性;继续加大荷载,粗骨料表面裂缝逐渐延伸和增宽,并产生新的粘结裂缝,一些裂缝向砂浆深入,若停止加载裂缝不会继续延伸,此时混凝土由于裂缝的发展抗压刚度降低,同时由于裂缝不可恢复,故表现出非线性非弹性性质;再加大荷载,裂缝继续向砂浆里面深入以至形成沿荷载方向的贯穿裂缝将混凝土分成一些小柱而破坏,此时的裂缝使混凝土试块刚度急剧下降,并且裂缝是不可恢复和不稳定的,故混凝土非线性非弹性表现的更明显。(过镇海P9~12)
27.请说明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有下降段吗?为什么?
解:试件开始加载后,当应力 (A点)时,混凝土的变形约按比例增大。此后混凝土出少量塑性变形稍快,曲线微凸。当平均应变 时,曲线的切线水平,得抗拉强度 。随后,试件的承载力很快下降,形成一陡峭的尖峰(C点)。肉眼观察到试件表面的裂缝时,曲线以进入下降段(E点),平均应变约 。裂缝为横向,细而短,缝宽约为0.04~0.08mm。此时的试件残余应力约为(0.2~0.3) 。此后,裂缝迅速延伸和发展,荷载慢慢下降,曲线渐趋平缓。
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有下降段。试件破坏时是砂浆逐步退出工作,剩余部分的应力增大,但名义应力减小,故有下降段;下降段的测出要求实验装置有足够大的刚度。
28.请说明HR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消除应力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应力——应变特征有什么差别?
解:
前三种钢筋有明显的线弹性段和屈服平台,三种钢筋屈服点依次增大,屈服段依次减短,极限延伸率较大;
后两种没有明显屈服平台,达到极限强度后曲线稍有下降,极限延伸率较小。
29.请一定弄清楚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强度过高的钢筋(例如标准强度超过550MPa的钢筋)作为普通钢筋。
解:
因为混凝土达到强度极限时的延伸率为0.002,当钢筋强度超过400MPa后,混凝土强度达到极限强度时钢筋没有屈服,不能充分利用钢筋的强度;否则混凝土强度下降,构件承载力下降。
30.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和消除应力钢丝的强度值分别按哪个强度指标确定的,为什么?
解:
热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fyk表示。预应力钢铰丝、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的,用fptk表示(规范p19)
31.什么是钢筋的极限延伸率,什么是钢筋的均匀延伸率,为什么钢筋(钢丝)的材性控制指标要从原来使用前者改为现在使用后者 。
解:
极限延伸率是指钢筋试件拉伸实验破坏时伸长量与原试件长度的比值;钢筋的均匀延伸率是指混凝土构件两裂缝间的钢筋的平均伸长量与原长的比值;
32.什么冷轧带肋钢筋?它的性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解:
冷轧带肋钢筋是将热轧钢筋在常温下通过轧制机轧制而成.优点:冷轧带肋钢筋比原钢筋强度增大,节省钢材.缺点:塑性性能降低.
33.为什么此次修订规范优先推荐采用HRB400级(新三级)钢筋?它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与使用HRB335级钢筋相比,在使用HRRB400级钢筋时应注意是什么问题?
解:
优先采用是为了节省钢材.其最大优势是省钢材,方便施工;与HRB335相比要注意验算裂缝宽度,规范规定最小配筋率减少0.1%.
34.规范对预应力钢筋(钢丝)推荐的主导品种是什么?为什么在预应力结构中取用强度高的预应力筋更有利?
解:
主导钢筋是高强的预应力钢绞线,钢丝.预应力钢筋强度越高预应力相对损失越少,另外强度越高配筋相对减少,预应力损失减少,同时预加应力越大,抗裂度加大.
36.混凝土和钢筋标准强度的统计含义是什么?
解: 混凝土标准强度: 以边长为150 MM立方体在20 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天,依照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钢筋标准强度: 混凝土设计规范中采用国标规定的废品率限制作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为97.73%。
37. 你认为影响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那些?
解: 保护层厚度,裂缝,材料性能有关(笔记)
内部因素:混凝土强度,密实性,水泥用量,水灰比,氯离子及碱含量,外加剂用量,保护层厚度。
外部因素:温度,湿度,CO2含量,侵蚀性介质,空气流动性。
38.什么是混凝土的碳化?为什么碳化深度与钢筋全面锈蚀有直接关系?
解: 大气中的CO2或其它酸性气体,将使混凝土中性化而降低其碱度,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 因为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使得钢筋免于被酸性物质腐蚀, 当混凝土碳化前锋达到钢筋表面后,钢筋开始锈蚀,此后钢筋锈蚀不断加剧,直到全面锈蚀。
39.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是按什么原则确定的?为什么板、墙、壳类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可以比梁柱类构件取得小?
解:保证混凝土与钢筋的共同工作和耐久性的要求来确定的。处于一般室内环境中的构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主要按结构构造或耐火性的要求确定。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构件,结构的使用寿命基本上取决于保护层完全碳化所需的时间。总之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根据不同等级混凝土在设计基准期内碳化深度来确定。
对于梁柱等构件,因棱角部分的混凝土双向碳化,且易产生沿钢筋的纵向裂缝,而板、壳是单向碳化,故保护层厚度要比梁柱的小。
40.请说明钢筋混泥土结构构件和预应力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这些等级与耐久性有什么关系?
解:
环境类别 钢筋混泥土结构 预应力混泥土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 (mm) 裂缝控制等级 (mm)
一 三 0.3(0.4) 三 0.2
二 三 0.2 二 ——
三 三 0.2 一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13)
回复
6楼
41.请说明当裂缝面与钢筋垂直相交时,与裂缝相交处钢筋的锈蚀是如何发展的?裂缝宽度与这一锈蚀过程有什么关系?
解: 钢筋首先在裂缝宽度较大处发生个别点的“坑蚀”,继而渐渐形成“环蚀”,同时向裂缝两边扩展形成锈蚀面,使钢筋截面削弱。钢筋锈蚀严重时,体积膨胀,导致沿钢筋长度出现纵向裂缝,并使保护层剥落,习称“暴筋”,从而截面承载力降低,最终将使结构破坏或失效。
裂缝宽度越大,水和酸性气体更易进入裂缝,与钢筋表面接触面积更大,更易锈蚀。
42.请说明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所引起的锈蚀与裂缝处钢筋锈蚀的发育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保护层失效引起的钢筋锈蚀是全面锈蚀,钢筋膨胀引起的裂缝一旦发生,是沿钢筋全长的。
而裂缝引起的钢筋锈蚀是局部发展的。从裂缝处逐渐向两边发展。
43.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后,钢筋要锈蚀还需要水和氧气,请问水和氧是如何到达钢筋表面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可以改善耐久性的启发?
答:水和氧气是通过混凝土保护层的孔隙和裂缝进入的;改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控制裂缝宽度或不开裂,在钢筋表面涂防护层.
44.当保护层的厚度因耐久性的需要而超过35~40mm时,应在保护层中采取什么措施以减少保护层混凝土蹦落的可能性?
答:通常是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离构件表面一定距离处全面增配由细钢筋制成的构造钢筋网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93页9.2.4)。
45.一个轴心受压的混凝土圆柱,当其周边受有径向水平均布压应力时,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径向均匀压应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曲线峰部抬高,变得平缓和丰满(径向压应力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膨胀,阻滞纵向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在提高其极限强度的同时,塑性变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79页)。均匀压应力越大,峰值越大,峰值点越靠后,峰值后的曲线越平缓(孙会郎)。轴压应力的极限强度与径向均匀压应力的关系式为(三校《混凝土结构》21页):
——有侧向压应力约束的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
——无侧向压应力约束的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
——侧向均匀压应力
46.(接45题)当该圆柱体配有环形箍筋或螺旋箍筋时(同时配有沿圆周方向上的纵向钢筋),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为什么说环形或螺旋形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是“被动约束”?
答:会发生类似的变化。因为当圆柱体不受压时,箍筋中并没有应力。只有当圆柱体受压时,箍筋为约束混凝土的横向膨胀其内部才产生应力,因此环形或螺旋形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是“被动约束”(个人意见,有待斟酌,孙会郎)。
47.矩形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与圆形箍筋或螺旋形箍筋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复合矩形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为什么又要比单个矩形箍筋好?箍筋间距对这种约束的好坏有影响吗?纵筋的根数和直径对这种约束有影响吗?为什么?在设计中考虑这种影响吗?
答:圆形箍筋和螺旋形箍筋对混凝土产生的作用是均匀分布的径向压应力。而矩形箍筋却有所不同,矩形箍筋柱在轴压力的作用下,核心混凝土的膨胀变形使箍筋的直线段产生水平弯曲。因为箍筋直线段的抗弯刚度很小,因此直线段对核心混凝土的反作用力也很小。另一方面,箍筋的转角部刚度大,变形小,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拉力合成对核心混凝土对角线方向的强力约束。故核心混凝土承受的是沿对角线方向的集中压应力和沿箍筋方向分布的很小的横向力(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172页)。复合箍筋的中间肢能加强箍筋直线段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因此复合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比单个箍筋要好。箍筋的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越好。纵筋能把箍筋的一部分约束力传递给箍筋上下方的混凝土,因此能加强对箍筋之间的混凝土的约束力,并且纵筋的根数越多直径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但总体来说它的影响还是比较小,因此设计中一般不考虑(个人意见,有待斟酌,孙会郎)。
48.请说明什么是井字复合箍(画图表示)?井字复合箍中间各肢可用拉筋代替吗?中间各肢用封闭矩形箍形成和用拉筋形成各有什么优缺点?请画出拉筋的正确形式。要保证拉筋发挥约束作用,在施工绑扎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如图中所示即为井字复合箍。井字复合箍中间各肢可以用拉筋代替。
49.由轴心受压构件经验得出的箍筋约束效果能直接用于偏心受压区混凝土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验证直接应用的合理性?
答:经验证明用轴心受压的结果模拟偏心受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误差是不大的,故由轴心受压构件经验得出的箍筋约束效果能直接用于偏心受压区混凝土。
50.在一根受弯的梁中,当尚未出现弯曲裂缝时,纵向钢筋的表面有粘接应力吗?什么是“粘接应力”,粘接应力的大小与各正截面中的作用剪力大小有关吗?如有,为什么?
答:有。因为任何一段钢筋的应力差都由其表面的纵向剪应力所平衡,而此剪应力即周围混凝土所提供的粘接应力(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143页)。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的摩擦力,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力以及因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角钢而产生的锚固力全称为粘接应力(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1页)。有关。原因去看笔记。
51.试说明一根带肋钢筋在受力逐步增大的过程中其粘接-滑移的基本规律(画粘接-滑移曲线,并请关注该曲线的纵、横坐标物理量是什么?),并说明其中的各个关键点和与这些关键点对应的物理现象(其中应着重说明:后藤幸正发现的肋前角向斜外向发展的裂缝;肋前混凝土局部压碎区;局压区的形成对钢筋劈裂力的形成起什么作应,劈裂力如何作应给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其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说锚固段周围的配箍对锚固能力有重要作用?
答:
○1拉力较小,钢筋与混凝土间的化学粘接没有破坏。
○2拉力增大,出现后藤裂缝。
○3拉力继续增大,肋前混凝土局部压碎。
○4拉力再增大,曲线坡度减小,后藤裂缝继续扩展,件劈效应更加明显。在没有箍筋的情况下,将形成通长的劈裂裂缝导致粘接破坏。
○5若有箍筋约束,则劈裂裂缝不能充分发展,这时钢筋肋纹间的混凝土将全部被压碎,在肋纹的外表面形成一粗糙的破坏面,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接应力逐渐减小。
钢筋被拔出(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1页)。
肋前的混凝土压碎成粉末的时候,尖劈效应更加明显,如果保护层太薄且没有箍筋保护,则会产生劈裂裂缝。因为箍筋可以限制辟裂裂缝开展,有效提高粘接应力。所以。
回复
7楼
52.说明带90度弯折的锚固端的受力机理,水平直段的长度对弯弧及尾段的受力有影响吗?带90度弯折锚固端的总锚长为什么不需要满足直线锚固长度的要求?其水平段过短会形成什么样的失效方式?试举例说明什么地方要用到这种锚固形式?
答:带90度弯折的锚固端的粘接力由三部分提供,一是直段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二是弯钩处因“缆索效应”而产生的拉力,三是弯折段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因为“缆索效应”加强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接能力,所以带90度弯折的钢筋的总锚长取0.7倍的直线锚长。如果水平段过小将会形成拉脱型锚固失效。这种锚固形式主要应用在梁和边柱的接点和错层处的梁柱接点。(个人意见)
53.钢筋受拉锚固长度是用什么样的试验确定的?它与那些主要因素有关(参看GB50010-2002规范)?为什么它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规定有关?受拉锚固长度考虑了可靠度问题吗?用什么思路考虑的?
答:《规范》规定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是根据拔出试件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的。它与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钢筋的直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有关。因《规范》在确定锚固长度所做的试验取偏心至边缘的距离为d(钢筋直径),故规定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d(笔记)。受拉锚固长度是考虑了可靠度的,具体体现在钢筋的外形系数α内,α是经对各类钢筋进行系统粘接锚固试验及可靠度分析得出的(《规范》294页9.3.1)。
54什么是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你知道哪几种机械连接接头?
答:钢筋的机械连接是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机械连接接头有带肋钢管套筒挤压连接,钢筋锥螺纹连接
55钢筋搭接接头是如何传力的?为什么搭接长度比锚固长度要长些?为什么同一连接区段内搭接钢筋占总受拉钢筋面积的百分比越高,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越大?
解:
○1.钢筋的搭接接头传力方式: 位于两根搭接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受到肋的斜向挤压作用,有如一斜压杆,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逐步传递。
○2. 因为搭接区段内除了粘接应力外还有其他外力作用使钢筋受拉,而钢筋锚固段内只有粘接应力存在,不存在其他外力.
○3.因为搭接取段内搭接钢筋占受拉钢筋面积的百分率越高,是因为搭接接头受力后,相互搭接的两根钢筋将产生相对滑移,且搭接接头长度越小,滑移越大。为了使接头充分受力的同时,刚度不致过差,就需要相应增大搭接长度。
56什么是“同一连接区段”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如何定义(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解: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规范》116页9。4。3条)
(搭接钢筋接头中心距不大于1.3倍搭接接头长度,或搭接钢筋端部距离不大于0.3倍搭接接头长度时,均属位于同一连接区段的搭接接头)(见规范296)
57请对比一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和搭接接头各自的优缺点。
解:机械连接节省钢材,施工方便。机械连接在保护层设定时应该注意套筒的影响。锥螺纹的加工要求很精细,但现在国内很难保证。在冷扎螺纹的时候会使接头处产生残余应力,回火可以降低残余应力,但成本就会上升。
焊接连接可以达到较好的连接效果,节省钢材。但由于施工水平的限制,很难保证质量
搭接废钢。
58为什么搭接接头区要加密箍筋?为什么受压搭接接头两个端头的外面还要增设两个间距较小的构造箍筋。
解: 搭接的传力方式是通过搭接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将一根钢筋的力传给另外一根钢筋。位于两根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受到肋的挤压作用,肋对混凝土的斜向挤压力的径向分力同样使外围混凝土产生横向拉力。故搭接区段外围混凝土受到两根钢筋所产生的辟裂力。为了防止纵向辟裂,提高粘接强度,在搭接范围内,须将箍筋加密。
受压搭接接头两端头外面增设两个间距较小的构造箍筋是为了防止钢筋端头因存在压力而导致的局部挤压裂缝。(《混凝土规范》297页9.4.5条)
59请再简要回忆一下矩形单筋、矩形双筋、T形(两类T形)和I形(两类I形)受弯构件正截面基本平衡方程的建立和截面设计步骤。
解:略
60请以单筋矩形截面为例重点说明受拉配筋率的大小、受压配筋率的大小对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有什么影响?同时利用平截面假定说明:
① 和 对受拉钢筋恰好屈服时受压边混凝土达到的压应变有什么影响?(即对屈服曲率 的影响)
② 和 对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的截面曲率(极限曲率 )有什么影响?
解:受拉配筋率大,受压区越高;受压配筋率越大受压区高度越小。
越大 越小,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截面曲率越小,否则越大
61请画出受弯构件弯矩最大截面从开始受力到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的m- 曲线(一条对应 较大的情况,一条对应 较小的情况)并说明该曲线上有即个控制点。如果要用多折线对这条曲线进行简化,你认为可以采用几折线。
解:图见江见鲸p203(b)
曲线上有3个控制点:构件受拉区出现第一条裂缝时曲线有一个拐点,钢筋屈服时有一个拐点,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点.
我认为可以采用三折线,及连接原点和第一个拐点,连接第一个拐点和屈服点,屈服点后采用水平线.
62大偏心受压截面和小偏压截面的M- 又有什么特征?大偏压截面的M- 曲线与轴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图见江见鲸p207(b)
大偏压的M- 曲线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点,以及屈服后构件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小偏压的M- 曲线没有屈服点,构件的延性较差.
大偏压截面的M- 曲线随着轴力的增大(不进入小偏压阶段)屈服点随着增大,延性随着降低;若进入小偏压阶段,则随着轴力的增大承载力降低.(个人意见)
63请说明大偏压截面和小偏心受压截面破坏状态的控制特征的主要区别。
解:大偏压截面破坏始自受拉区钢筋屈服,最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小偏压截面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另一侧钢筋没有受拉屈服,可能是受拉或受压。
64请说明大偏心受拉截面和小偏心受拉截面破坏状态的控制特征的主要区别。
解:大偏心受拉破坏时,截面一侧混凝土受压破坏,另一侧钢筋受拉屈服;小偏拉破坏时,全截面混凝土被拉段,两侧钢筋都受拉,靠近拉力的一侧钢筋屈服,另一侧钢筋没有屈服。
65从大小偏心受压到轴心受压状态之间时小偏心受压状态。请问在这个范围内受拉一侧(或受力较小一侧)的钢筋应力、受压边缘的极限压应变随偏心矩的减小会有什么变化?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如何解决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问题的?
解:解:
在这一过程中受力较小一侧的钢筋应力受拉屈服——受拉不屈服——受压屈服;受压边缘的极限压应变依次减小。
规范规定:对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偏心距很小时,为了防止As产生受压破坏,尚应按公式(7.3.4—5)进行验算,此处,不考虑偏心具增大系数,并引进了初始偏心距
66试说明当已经知道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钢筋受拉、受压的应力-应变关系后,利用平截面假定对截面受力状态(受弯构件)进行计算机模型的基本思路(试举一种模拟思路,并能说出其具体步骤——可画出程序的粗框图)
67当把上述模拟方法用于模拟偏心受压截面时,与受弯构件有什么不同?
68当把上述模拟方法用于截面不同高度都配有纵向钢筋的情况时,又有什么不同?
69模拟双向偏心受压截面时又有什么不同?
70当受压区为 时,混凝土受压边缘纤维的极限压应变有什么不同
答:四个截面的受压区极限应变依次增大.
71在做正截面受力性能的计算机模拟时,你认为可以取什么样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
答:我认为使用Rüsch模型就可以
72.结合以下四个典型简单结构说明在a、c在无侧移情况下b、d的有侧移情况下结构中的二阶内力(二阶弯矩)的分布规律。哪些是p-δ效应,哪些是P-Δ效应?
答:在无侧移框架中,二阶效应是由柱轴力在柱轴线产生挠曲变形后的结构中引起的,一般也称p-δ效应。由楼层附加水平力在各柱中引起的附加弯矩通常称为P-Δ效应。在同层各柱最终P-Δ效应中,包含了p-δ效应的影响。a、c中为p-δ效应,b,d中为P-Δ效应。
回复
8楼
73在美国ACI318-99规范中使用了三种考虑二阶效应的方法,即
(1)采用构件折减刚度的结构弹性有限元分析法;
(2)层增大系数法求 ,
(3) - 法,
请把三种方法的意思了解清楚。
答:自己仔细看一下资料来的好些
74什么是模型柱,或者说两端等偏心距偏心压杆?在这个压杆上,偏心距增大系数 或者美国弯矩增大系数 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答:在研究和建立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表达式的时候,世界各国最初所用的基本构件形式都是两端铰支的便感偏心距压杆,也称标准柱。表示的是标准柱柱高中点截面考虑柱子挠曲后的偏心距与未考虑柱子挠曲的偏心距的比值。(二阶效应资料p8)
75中国用与美国 不同的 计算 ,然后用 考虑二阶效应,为什么在一般规则的框架中于美国 - 法相差不太显著?
答:因为上文建议使用 曲率表达式的改进 法以及美国ACI318规范的使用 轴力表达式的 法均采用 来计算考虑二阶效应后的截面总弯矩,而原规范使用 极限曲率表达式的用于一般多层框架的 法则式由 统乘 来计算考虑二阶效应后的截面总弯矩的。但前一个式子中 采用能够的计算长度l0偏大(采用框架柱侧向失稳时挠曲线反弯点之间的竖向距离),而原规范 法所用的后一个式子中对一般多层房屋采用的计算长度l0则取用根据工程经验确定的较小值。所以总体结果尚差别不大。
76中国的 取用极限曲率表达式,美国 用轴力表达式,请问这两种表达式有什么区别?请说明中国的 的计算公式如何得来的。(二阶效应资料p17)
77请说明美国偏心受压细长柱有效长度 的定义。中国的计算长度 与美国 含义相同吗?
答:美国取用有侧移框架侧向失稳弹性挠曲线反弯点之间的竖向距离。它是直接从挠曲线微分方程中算出来的,并只受该柱段上、下节点处分别汇集的所有柱段线刚度之和与所有梁段线刚度之和的比值的影响。(二阶效应资料p12)在中国规范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结构中不同柱段采用不同的计算长度来反应结构柱段因约束条件和受力特点不同而与标准柱存在的差别。在这里柱段的计算长度可以理解为,有一根与所考虑的结构柱段控制截面具有完全相同的截面特征和材料特征的标准柱,其轴力和一阶弯矩也与该结构柱段控制截面中的轴力和一阶弯矩完全相同。但该标准柱的长度取为l0时,恰能使其高度重点的一阶与二阶附加玩具之和与所考虑结构柱段控制截面中的真实一阶与二阶附加弯矩之和相等,则该长度l0既为所考虑柱段的计算长度。因此,计算长度l0实质上是一个等效长度。在这种情况下,柱计算长度取值是根据长度计算规律和其他国家规范的取值方法集体商定的。(二阶效应资料p13)
78请从第一条到第二条裂缝形成的机理说明有哪些因素影响裂缝间距(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裂缝间距计算公式P283~284)
答:在临近开裂前,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值相等,无相对滑移。当构件的最薄弱截面上出现首批裂缝 后,混凝土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应力突然增大,裂缝两侧的局部发生相对滑移。此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沿轴线发生变化。在二者的截面产生相应的黏结应力分布。离第一条裂缝一段距离之外,混凝土的应力仍维持 。相应的,钢筋应力和粘结应力也都和裂缝出现之前相同。这一长度称为粘结长度或应力传递长度,可根据平衡条件确定。若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平均粘结应力取 ,则 ,其中 为截面配筋率。在裂缝两侧各 范围内,混凝土的应力 。一般不会出现裂缝。而在此粘结长度范围之外的各截面都可能出现第二条裂缝,同样也发生的薄弱截面。第二条裂缝出现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以及粘结应力沿轴线的变化与第一条裂缝出现时相似。如果相邻裂缝的间距 ,其间混凝土的拉应力必然为 ,一般不出现裂缝,可见裂缝间距离的最小值时 ,最大时2 。由此可知,混凝土裂缝间距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钢筋的配筋率与直径,以及二者间的平均粘结应力。(《钢筋混凝土原理》p229)
79受力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按什么思路建立起来的?(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裂缝间距计算公式P283~284)
答:裂缝宽度应该时裂缝间距范围内钢筋和混凝土的受拉伸长差。二者的应变(应力)沿轴线分布不均匀,若平均应变分别为 和 ,则平均的裂缝宽度 。取 ,( 、 为裂缝截面上的钢筋应力、应变。)。取 为 的15%,取混凝土伸长对裂缝宽度影响系数 ,取短期裂缝宽度扩大系数 ,长期作用影响的扩大系数 6。故得规范100页公式(8.1.2-1)(8.1.2-2)(8.1.2-3)(8.1.2-4)。
80请说明沿构件纵向当已经出现多条裂缝后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在裂缝截面和裂缝之间的各个截面中有什么不同?什么是钢筋应力的不均匀系数 , 为什么随着梁受荷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并最终趋近于1.0?
答:波浪状变化,裂缝之间的钢筋应力稍小于裂缝截面应力。
不均匀系数反映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对纵向受拉钢筋应变的影响。
裂缝出现后, 〈 ,这说明受拉混凝土是参加工作的,随荷载增加,使 与 间的差距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随荷载的增加,裂缝间受拉混凝土是逐渐推出工作的。可知, ,当 = 时,则ψ=1,表明此时裂缝的受拉混凝土全部推出工作,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81如何你计算出来的裂缝过宽时,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变小?为什么?
答:首先见效钢筋直径增加根数,然后可将三级钢筋改为二级,最后的办法是增加钢筋用量。理由看下公式就知道了撒。
82请看一下规范规定的正截面裂缝的三个控制等级(规范P12~13)和它们的具体控制方法(规范P99)
答:自己去看看吧
83请简要说明一下裂缝宽度限值是怎么确定的。
答:
84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出的裂缝宽度具有什么统计含义?
答:实际上相当于构件等弯区段所出的裂缝宽度统计结果的95%的分位值。
85.请用一根跨度相等的两跨连续梁说明当自重和活荷载都是均布时的弯矩包络图。
答:
86.请用同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在中间支座可以按比弯矩包络图的最大负弯矩小一些的负弯矩计算支座所需要的负弯矩钢筋,而跨中截面仍按弯矩包络图的跨中正弯矩计算跨中正弯矩钢筋。这样配筋的梁如果受两跨满布的全部自重和全部活荷载作用,请问哪个截面将首先屈服(受拉钢筋屈服)?该截面屈服后,后续荷载的作用下梁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将发生什么变化?所有荷载作用在梁上后,跨中截面的正弯矩会超过该截面的抗弯能力吗?超不过抗弯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此种配筋方法考虑了连续梁中的内力重分布(孙会郎)。这样配筋的梁受两跨满布的全部自重和全部活荷载作用时中间支座截面将首先屈。该截面屈服后,后续荷载的作用下梁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将变成两跨简支梁(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03页)。所有荷载作用在梁上后,跨中截面的正弯矩不会超过该截面的抗弯能力,主要是由于调幅后不存在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挖掘了构件的潜力(白老师)。
87.有一根两端固定的单跨梁,如下图:
如果在支座截面用 的负弯矩来确定截面的负弯矩钢筋,跨中截面也用 的正弯矩来确定截面的正弯矩钢筋.请问这根梁按上一问题的思路能承担得起满布的g+q吗?( 为梁的跨度)
答:能。
88.请说明这种在超静定结构中某些截面少配些钢筋,另一些截面相应多配一些钢筋,结构仍能承担原有结构的性能,或利用内力包络图而把某些截面有意识少配些钢筋,但也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的思路(即结构“内力重分布”的思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什么意义?
答:(1)挖掘了构件的承载潜力,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按弹性方法设计,连续梁内支座截面弯矩通常较大,造成配筋拥挤、施工不便。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设计方法,可以降低支座截面弯矩的设计值,减少配筋量,改善施工条件(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04页)。
89.在利用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的性能时,为什么要对少配了钢筋截面的受拉钢筋屈服后的塑性转动能力提出要求?请结合前面的第60个问题再想一遍什么情况下截面的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力大?什么时候塑性转动能力小?
答:因为如果截面受拉钢筋屈服后的塑性转动能力较小,以致完成充分的内力重分布过程所需要的转角超过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则在尚未完成预期的破坏机构以前,早出现的塑性铰将因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过早破坏。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纵筋的配筋率、钢材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纵筋的配筋率越低、钢材的性能越好、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越大,则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越好。反之则不好(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304页)。
90.在利用结构的内力重分布性能时,对少配了钢筋的截面的正截面裂缝宽度会不会有不利影响?请结合前面的第78问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想一想,少配了钢筋是否会影响裂缝宽度?
答:由第78问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可知少配纵筋对正截面裂缝宽度将会有不利影响,裂缝宽度将有所增大(孙会郎)。
91.在一栋房屋的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墙面上最易出现温度裂缝的部位在哪里?
答:顶层两端出现八字缝,底层两端出现倒八字缝(孙会郎)。
92.为什么说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都是约束应力?请以下面两端完全固定的梁来说明为什么混凝土会在构件中产生拉应力.构件中加了通常纵向钢筋,而且钢筋一直伸到约束支座中去(锚固牢固)时,纵向钢筋对约束力有没有影响(请用严密的力学概念来分析这个问题,不要想当然!)
答:
回复
9楼
93请以一个多跨排架结构为例,说明当屋盖因升温而伸长,或因为降温而缩短时,将在各根柱和各屋盖梁(排架水平系杆)中产生什么样的温度内力。什么地方温度内力大?什么地方温度内力小?
答:
94此次修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增强了板中的分布钢筋,增加了板中温度配筋的条文,增加了对梁纵向构造钢筋和“简支支座”上部构造纵筋的规定,增大了墙的分布钢筋以及增加了板与周边梁和墙相连处的上部负弯矩筋的规定(见规范p126第10.1.7条和第127页10.1.8条和第10.1.9条,第131页第10.2.6条,第135页第10.2.16条,第144页的第10.5.9条和这些条的条文说明.)请把这些修订的理由再认真考虑一遍,理解清楚。
答:自己去看看规范
95请考虑一下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有哪些原因?
答: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主要因素:
水泥的品种和用量:
早强水泥比普通水泥的收缩大;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越大,收缩量越大
骨料的性质、粒径和含量:
骨料含量大,弹性模量值高者,收缩量小;粒径大者,对水泥浆体收缩的约束大,且达到相同稠度所需的用水量小,收缩量也小。
养护条件:
养护不完善,存放期的干燥环境加大收缩
使用期的环境条件:
构件周围所处的温度高,湿度低,都增大水分的蒸发,收缩量大
构件的形状和尺寸:
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必须经由结构的表面。故结构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或线性构件的截面积和截面周界长度之比增大,水分蒸发量减小,表面碳化层面积也小,收缩量减小。
其他因素:
配制混凝土时的各种添加剂、构件的配筋率、混凝土的受力状态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收缩量。(过镇海)
96结构构件中增加了上述温度钢筋或加强了上述构造钢筋能防止出现裂缝吗?如果不能,哪能起什么作用?
答:对开裂强度提高不多。增加裂缝根数,减少裂缝宽度。
97为什么修订后的规范强调板内温度钢筋的端部可靠锚固?
答:
98修订后规范对墙内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的规定已经到位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到位。因为还没达到工程经验所得出的保证墙体不开裂的配筋率水平。
99请注意规范第144页的第10.5.12条对墙内水平分布筋在横、纵墙接头处的构造规定,并考虑一下之所以需要这样做的理由。
答:
100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请说明柱右边纵筋是应按搭接思路处理还是应按锚固思路处理?
答:前者应该按锚固思路处理,因为梁柱节点处柱的弯矩最大。
而后者则应按搭接思路处理,因为搭接接头原则上在最小弯矩处。
101请全面考虑一下,你认为混凝土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的非线性、非弹性性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性质会给结构设计带来什么影响?
答:混凝土的非线性,非弹性随应力提高而明显,应力特别大时非弹性明显;
钢筋没有屈服前时理想弹性的,屈服后塑性伸长,非弹性明显;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抗压强度高,受拉区开裂,裂缝发展,也时非弹性,非线性的一个表现;
粘接应力非弹性,越到后期非弹性越明显
在设计中利用非弹性非线性产生的内力重分布。
回复
10楼
楼主,完了吗?是非常不错的资料.但是里面有些图找不到啊.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回答是怎么回事?楼主要是能压缩成文件包上传就方便大家下载了.毕竟,还是把资料下载下来看的人多,也好保存,以后可以随时拿来看,楼主辛苦了.
回复
11楼
借花献佛,
帮楼主将以上内容打个包,供下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