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术语
mg21
mg21 Lv.2
2006年05月01日 14:47:24
来自于地质勘察
只看楼主

UDC 556 GBD 1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4157—93水 文 地 质 术 语Hydrogeologic terminology1993-02-12 发布 1993-11-01实施国 家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目 次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水文地质学原理 24 地下水动力学 95 水文地球化学 21

UDC 556 GB
D 1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4157—93


水 文 地 质 术 语
Hydrogeologic terminology










1993-02-12 发布 1993-11-01实施

国 家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目 次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2 引用标准 2
3 水文地质学原理 2
4 地下水动力学 9
5 水文地球化学 21
6 水文地质勘查方法 28
7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37
8 矿床水文地质 49
9 环境水文地质 54
10 矿水及地下热水 58
11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157—93
水 文 地 质 术 语
Hydrogeologic terminology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包括水文地质学原理、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矿床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矿水及地下热水、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常用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水文地质的勘查、设计、成果报告、规程规范、管理、科研、教学及国际交流等方面。
2 引用标准
GB 9151 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l2329 岩溶地质术语

免费打赏
mg21
2006年05月02日 19:58:26
22楼
6.4 水文地质物探
6.4.1 电法勘探 electrical prospecting
根据岩石、土壤和水的电性差异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或研究与地下水赋存有关的地质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6.4.1.1 自然电场法 self—potential method
利用地表下的岩石由于氧化还原作用,地下水渗透作用,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的吸附作用等形成的电场(自然电场)进行的电法勘探。
6.4.1.2 电阻率法 resistivity method
根据岩石和地下水的导电性差异,研究它们的电阻率变化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
6.4.1.3 电测深法 resistivity sounding
在地面的测点上,逐次加大供电电极的极距,测量该测深点不同极距的视电阻率值,研究不同深度的地电断面情况的勘探方法。
6.4.1.4 激发极化法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根据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矿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的电法勘探方法。
6.4.1.5 井中无线电波法 borehole radiowave method
根据充水溶洞或裂隙等良导电地质体比一般围岩有较强吸收电磁能的物理性质来找矿、找水的方法。
6.4.2 水文物探测井 hydrogeological well logging
研究钻孔地质—物性剖面和地下水性质的各种物探测井方法的总称。
6.4.2.1 电法测井 electrical logging
根据岩石的电性差异来研究钻孔地质剖面及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
6.4.2.1.1 电阻率法测井 resistivity logging
根据岩层或矿体与围岩电阻率的差别研究钻孔地质剖面的方法。
6.4.2.1.2 自然电位测井 self—potential(sp) logging
沿井壁测量岩层或矿体在天然条件下产生的电位变化的一种测井方法。
6.4.2.2 放射性测井 radioactivity logging
在钻孔中利用岩石天然放射性,γ射线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中子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效应来研究岩层性质和检查井内技术情况的一组测井方法。
6.4.2.2.1 自然伽马测井 natural gamma—ray logging
沿井壁测量岩层的天然γ射线强度的方法。
6.4.2.2.2 伽马—伽马密度测井 gamma—gamma density logging
用附有γ源的井下装置,在井中探测该γ源所释放的射线,经岩层散射后的强度,从而可测得岩层密度,进而划分钻孔剖面的测井方法。
6.4.2.2.3 中子中子测井 neutron neutron logging
将中子源随井下仪器放入钻孔中,测量源附近中子分布状态研究岩层减速性质和吸收性质的一种放射性测井方法。
6.4.2.3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放射性示踪测井) radioactive isotope logging
在钻孔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以达到划分渗透性地层,研究地下水运动特征和油层动态,检查钻孔技术情况和水压裂效果等的一种放射性测井方法。
6.4.2.4 声波测井 acoustic logging
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特点的各种测井方法的总称。
6.4.2.5 流量测井 flowmeter logging
通过在钻孔水面以下放入钻孔流量仪以测定和研究钻孔剖面及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测井方法。
6.4.2.6 井中电视(超声成相测井) borehole television(BHTV)
通过用电视摄像机或超声换能器沿井壁扫描,在地面的电视监视器或示波管上观察井壁情况并进行磁带收录(或照相)的一种测井方法。
6、4.3 浅层地震勘探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的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勘探深度在300米以内的称浅层地震勘探。
6.4.4 放射性找水法 radioactive method for groundwater search
利用放射性物质的γ射线或α射线。射线进行地质勘查和寻找地下水的方法。
6.4.5 声频大地电场法 audio—frequency telluric method
利用天然电磁场的音频部分进行地质勘查和寻找地下水的方法。
6.4 6 甚低频电磁法 ver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method
利用导航台的甚低频电磁波进行地质勘查和寻找地下水的方法。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19:58:49
23楼
6.5 遥感
6.5.1 遥感技术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利用飞机、卫星或其他飞行器作运载工具,以电磁能检测和量度目标性质的一种技术手段。
6.5.2 航天遥感 space remote sensing
以各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作运载工具(遥感平台)的遥感技术。
6.5.3 航空遥感 aerial remote sensing
以各种飞机、气球等作运载工具的遥感技术。
6.5.4 红外遥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应用红外波段的反射(波长0.76—3μm)或辐射(一般波长小于15μm)能量的遥感技术。
6.5.5 航空图象 aerial image
用飞机对地面进行摄像、多光谱扫描、微波扫描等所获得的影像资料。
6.5.6 卫星图象 satellite image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等传感器对目标物进行摄像或扫描所获得的影像资料。
6.5.7 热红外图象 thermal infrared image
由热红外扫描器接收和记录目标物发射的热辐射能所形成的图像。
6.5.8 热惯量图像 thermal inertia image
利用反照率A和昼夜温差ΔT的遥感影像,按(1一A)/ΔT比值制成,能代表地物热惯量( )特征的图像。
6.5.9 遥感图像处理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对卫星像片、航空像片等各种遥感图像进行校正、增强、统计和分类的一系列处理技术方法的总称。
6.5.10 像片地质解释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photo
根据象片的各种影象特征来辨认和分析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动力地质等地质现象的过程。
6.5.11 像片地质解释标志 mark for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在遥感图像上反映地质体属性的色调、影纹、形状、阻影等用以分析推断地质情况的各种影像特征。
6.5.12 像片水文地质解释 hydro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photo
根据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和地质构造等解释标志来研究地下水分布的像片判读和解释工作。
6.5.13 水质遥感 water quality remote sensing
应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水的水温、浊度、含盐度、叶绿素与悬浮物含量等水质参数进行的监测。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19:59:45
24楼
7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7.1 地下水资源
7.1.1 地下水资源 groundwater resources
含水层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水量。
7.1.2 地下水天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of groundwater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在循环交替过程中,可以得到恢复的那部分水量,即多年平均补给量。
7.1.3 地下水开采资源 exploit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不至于引起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可以从含水层中取出的地下水水量,常用于表征区域性的地下水开采资源。
7.1.4 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oundwater
在水源地设计的开采时期内,以合理的技术经济开采方案,在不引起开采条件恶化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可以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常用于表征集中地下水源地的可开采水量。
7.1.5 地下水人工补给资源(地下水人工补给量)
artificially—recharged groundwater resources
通过人工补给地下水设施,在含水层中新增加的地下水资源。
7.1.6 地下水补给量 groundwater recharge
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以各种方式进入到含水层中的水量。
7.1.7 激发补给量 induced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所获得的大于天然补给量部分的补给量。
7.1.8 地下水储存量(地下水储存资源) groundwater storage
是地下水在多年循环交替过程中,积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
7.1.8.1 容积储存量 volumetric storage
常压条件下,储存在含水层空隙中的重力水体积,可近似的表征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
7.1.8.2 可变储存量(地下水调节储量) variable storage(regulated groundwater storage)
在潜水含水层水位变动带内的容积储存量。
7.1.8.3 不变储存量(永久储量) constant storage(permanent storage)
在潜水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的容积储存量。
7.1.8.4 弹性储存量 elastic storage
大于常压条件下,储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当水头压力降低时,这一部分水量可以从含水层中释放出来。
7.1.9 地下水径流量(地下水动储量) groundwater runoff
单位时间内通过含水层某一代表性横断面的地下水流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20:01:33
25楼
7.2 地下水资源评价
7.2.1 地下水资源评价 ground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
对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作出的评价。
7.2.1.1 地下水水量评价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quantity
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
7.2.1.2 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 guarantee degre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实测或计算确定的地下水资源量,在水量统计时间内出现的机遇大小。
7.2.1.3 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分级 accuracy grad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程度、资源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正确程度和补给量的保证程度,对地下水开采资源计算结果相对精确程度所做出的分级。
7.2.2 地下水模型 groundwater model
为了研究地下水储存与运移规律所建立的、能反应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并可模拟地下水运动的地质、物理及数学的基本模式。
7.2.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conceptual hydrogeological model
把含水层实际的边界性质、内部结构、渗透性质、水力特征和补给排泄等条件概化为便于进行数学与物理模拟的基本模式。
7.2.2.2 地下水物理模型 physical model of groundwater
用与地下水渗流原理、过程相同,数学模型相似的砂槽、缝隙槽以及电、热传导的物理模型,室内模拟研究实际地下水渗流运动的一种实验手段。
7.2.2.3 地下水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 of groundwater
以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能刻划和再现实际地下水系统结构、运动特征和各种渗透要素的一组数学关系式,统称为地下水数学模型。
7.2.2.4 确定性模型 deterministic model
变量之间具有严格确定函数关系的地下水数学模型。
7.2.2.5 随机模型 stochastic model
在数学关系式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随机变量的地下水数学模型。
7.2.2.6 集中参数模型 lumped parameter model
描述地下水系统特征和动态的参数不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地下水数学模型。
7.2.2.7 分布参数模型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描述地下水系统特征和动态的参数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地下水数学模型。
7.2.2.8 地下水水量模型 groundwater flow model
可描述与模拟地下水流运动规律(水量变化)的数学或物理模型。
7.2.2.9 地下水水质模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 groundwater quality
model(solute transfer model)
可描述与模拟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规律(浓度变化)的数学或物理模型。
7.2.2.10 水质突变模型 model of abrupt change of groundwater quality
描述不同密度、不同性质地下水突变界面运动规律的地下水水质模型。常用于研究滨海地区地下咸水和淡水分界面的运移规律。
7.2.2.11 热量传输模型 heat transfer model
建立在热量传导原理基础上,能够描述和预测地下水温度变化、热量传输的地下水数学模型。
7.2.2.12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management mode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在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基础上,根据系统工程学原理和优化技术所建立的,旨在寻求技术、经济、环境最佳目标条件下确定地下水最优开采方案的数学模型。
7.2.2.13 地下水水量管理模型(地下水水力管理模型) groundwater hydraulic management model
用于解决地下水(或其他水源)水量分配和地下水开采量、水位控制以及取水工程合理布局等问题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7.2.2.14 地下水水质管理模型 ground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用于解决地下水水质管理和污染控制问题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7.2.2.15 地下水经济管理模型 groundwater economic management model
旨在寻求取水工程投资、管理和提水费用最低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的地下水管理模型。
7.2.2.16地下水资源管理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利用专家知识在电子计算机上解答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人工智能技术。
7.2.2.17 数学模型识别 calib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在已知数学模型初、边值条件下,通过对地下水系统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计算结果的分析,以达到选择正确参数(即参数识别)、校正已建立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的计算过程。
7.2.2.18 数学模型检验 verif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根据模型识别后的参数和已知初、边值条件,选用更长计算时段,通过对地下水系统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计算,使计算所得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有最好的拟合,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模型正确性。
7.2.2.19 地下水预报模型 groundwater prediction model
在模型识别和检验基础上,给定预报时段模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后,可预报地下水水位或溶质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20:06:26
26楼
7.2.3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method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渗流理论计算、模拟实验、抽水试验、实测流量和比拟的方法。
7.2.3.1 开采—试验法 exploitation pumping test method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7.2.3.2 补给疏干法 compensation—dewatering method
根据水均衡的原理和以丰补欠的原则,把丰水期多余的地下水补给量(即大于开采量的那一部分补给量)平均分配到枯水期进行开采的资源评价方法。
7.2.3.3 涌水量方程外推法(试验推断法) discharge equation extrapo1ation method
根据三个以上落程的稳定流抽水试验所得到的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函数关系,外推设计降深条件下水井可开采量的资源评价方法。
7.2.3.4 降落漏斗法 depression cone method
根据已开采承压水源地稳定水位降落漏斗的深度与漏斗内地下水开采量之间的近似直线关系,下推更大降深条件下水源地开采量的一种可开采量计算方法。
7.2.3.5 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地下水开采量与水位降深、降水量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并据此下推设计开采条件下(给定水位降深或其它影响因素值)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7.2.3.6 水均衡法 water balance method
根据某一均衡区、某一均衡期内地下水补给量、消耗量和储存量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利用所确定的均衡要素计算地下水天然资源(或补给量)和开采资源(可开采量)的资源评价方法。
7.2.3.7 平均布井法 method of well uniform configuration
假定含水层为隔水边界包围的均质体,把含水层划分为若干正方形网格,在每一网格中心布置水井,然后按周边隔水的井流公式和设计开采条件计算出一口水井的涌水量。再乘以总井数并加上地表水渗入量,即为含水层的可开采量。
7.2.3.8 水力削减法 hydraulic cut method
是直接根据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流量、水位降深资料和水位迭加原理,计算承压含水层(或厚大潜水含水层)中完整井群干扰出水量的一种半经验方法。
7.2.3.9 非稳定流干扰井近似计算法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of unsteady flow with interfering wells
是根据承压水井单独和干扰抽水时的非稳定井流公式和水位迭加原理推导出的简易水位计算公式,去计算水井在设计开采期末刻水位降深值的近似计算方法。
7.2.3.10 开采强度法 mining intensity method
在大范围的平原开采区,可将井位分布较均匀、水井流量相差不大的区域概化成一个或几个规则形状的开采区,将分散井群的总流量概化为开采强度。然后按非稳定流的面积井公式去推算设计水位降深条件下的开采量或给定开采量条件下某一时刻开采区中心的水位降深。这种方法即为开采强度法。
7.2.3.11 地下径流模数法 modulus method of groundwater runoff
用已知地下水径流模数乘以含水层汇水区范围,从而求得含水层地下水天然资源的一种计算方法。
7.2.3.12 开采模数法 evaluation method of employing groundwater extraction modulus
是根据已知的含水层允许开采模数乘以含水层分布面积,从而估算区域地下开采资源的一种计算方法。
7.2.3.13 河流水文图分解法(流量过程分割法) stream flow hydrograph diagram method(Hydro—graph separation method)
当河流排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时,利用河水流量过程曲线,考虑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将流域范围内的地下径流量直接分割出来,并以此量表征测流断面上游流域范围内的地下水天然资源。
7.2.3.14 暗河断面截流法 method of flow interception from across—section of underground river
在岩溶水主要以管道流形式分布地区,选取与区域地下水流向垂直的截流计算断面,用水文测流法或抽水方法直接确定出通过该断面的各条暗河流量,其暗河流量的总和即为区域岩溶水天然资源。 、
7.2.3.15 泉流量衰减方程法 method of spring flow attenuation
根据泉水流量动态资料,利用泉水流量衰减方程(如布西涅斯克流量衰减方程)预测泉水无补给季节任一时刻流量值的一种计算方法。
7.2.3.16 泉流量频率取值法 ealculation method of assurance rate of spring flow
将长期观测得到的泉水流量值,以月平均流量为统计单位,按大小(或按流量区间值大小)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各流量级(或区间值)的频率和保证率,并按供水工程设计要求的保证率选取出相应的泉流量值作为泉水的允许开采量。
7.2.3.17 水文地质比拟法 hydrogeologic analogy method
根据已开采水源地或已完成详勘工作水源地的实际或预测开采量(或水文地质参数),近似地推算水文地质条件相似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7.2.3.18 黑箱法(系统理论分析法) black box method(the method of systematology theory)
通过对地下水系统输入、输出信息的分析,确定出系统的特征函数、权序列,从而建立起地下水系统的水量预报模型,常用于北方岩溶大泉动态预测。
7.2.3.19 电网络模拟试验法 electric network simulation experiment
根据电流场和地下水渗流场物理特征和数学模型相似原理,用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构成的电网络模型来模拟地下水运动的物理实验方法。
7.2.3.20 线性规划法 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指在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时,目标函数与全部约束条件均为线性的一种优化方法。
7.2.3.21 非线性规划法 non—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指在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多个为非线性的优化方法。
7.2.3.22 动态规划法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
在研究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时,把问题分为有限个阶段,运用递推关系,逐阶段依次作最优决策,进而使全过程达到最优的一种优化方法。
7.2.3.23 层次分析法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是以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为理论基础,对水资源管理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优化方法。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20:07:02
27楼
7.2.4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conceptualiz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将计算区实际存在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简化或概化为已知地下水数学模型建立模型时要求的标准格式。
7.2.4.1 渗流场剖分(单元划分) dissection of seepage field
以某种几何形状将地下水渗流场,离散为有限小均衡单元的过程。
7.2.4.2 剖分网格 dissection network
通过渗流场剖分所得到的,同类几何图形的单元网格。
7.2.4.3 结点 node
一般将渗流场剖分单元(或剖分网格)间的连接点称为结点,有时也将差分网格中心点称为结点。
7.2.4.4 结点井 nodal well
位于结点上的抽水或注水井称为结点井。
7.2.4.5 内结点 internal node
数值法计算区内部的结点。
7.2.4.6 外结点(边界结点) external node
数值法计算区边界上的结点。
7.2.4.7 计算结点 computation node
在数值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输出地下水位值的结点,包括所有的内结点和一类边界上的外结点。
7.2.4.8 观测结点 observation node
具有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数据的结点。
7.2.4.9 边界井 boundary well
位于外结点上的抽水井或注水井。
7.2.4.10 已知水位边界(一类边界) boundary of known water level
已知外结点水位值的边界。
7.2.4.11 已知流量边界(二类边界) boundary of known flow
已知地下水流入或流出量的边界。
7.2.4.12 混合边界(三类边界) Mixed boundary
由已知水位和已知流量边界共同组成的计算渗流场的边界。
7.2.4.13 定水头边界 boundary of fixed water level
水位数值不变的已知水位边界。
7.2.4.14 定流量边界 boundary of fixed flow
流量数值不变的已知流量边界。
7.2.5 数值法工作流程 flowchart of numerical method
数值模型解决地下水资源评价课题的工作步骤。
7.2.5.1 参数匹配 Parameter matching
在地下水数值模型识别过程中,为使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拟合误差达到允许范围而提出的水文地质参数的最佳组合。
7.2.5.2 参数优选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在地下水数值模型识别阶段,通过地下水动态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拟合过程,求出含水层最优参数值的计算过程。
7.2.5.3 水头场 water head field
用地下水等水位线表示的地下水渗透流场。
7.2.5.4 水头降深场 field of water—head drawdown
用某一时段地下水位等降深线表示的地下水渗透流场。
7.2.5.5 水头场的拟合 fitting of water—head field
利用同一时刻数值模型计算出的水位值与实测水位值所编绘的等水位线图或水位坡度线的迭置对比,以判别数值计算结果的误差和模型与参数取值的正确性。
7.2.5.6 水头降深场的拟合 fitting of water head drawdown field
利用同一时段内数值模型计算出的水位变幅值与实测水位变幅值所编绘的等降深线图或某些点上的水位历时曲线的迭置对比,以判别数值计数结果的误差和模型与参数取值的正确性。
7.2.5.7 解逆问题(反演计算) solving of inverse problem
即计算域内任何时刻结点水位和地下水开采量等源汇项均为已知数据,而通过数值计算达到求出水文地质参数和验证数学模型的演算过程。
7.2.5.8 解正问题(正演计算) solving of direct problem
利用解逆问题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和验证后的数学模型求解出不同开采方案的水头或流量值的演算过程。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20:07:40
28楼
7.2.6 地下水资源计算参数 date used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calculation
参与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各种水文地质数据。
7.2.6.1 地下水开采量 groundwater withdrawal
通过地下集水建筑物单位时间抽取出的地下水量。
7.2.6.2 地下水设计开采量 designed groundwater withdrawal
按供水设计选用的取水工程布局、结构、开采条件、采用水量模型计算出来的地下水开采量。
7.2.6.3 水井最大出水量 maximum yield of water well
与最大水位降深相对应的水井流量。
7.2.6.4 单井出水量 yield of single well
一口水井在某一降深条件下的流量。
7.2.6.5 干扰井出水量 yield from interference wells
二口以上水井同时抽水且井间水位发生干扰时的水井出水量。
7.2.6.6 初始水位 initial water level
水文地质计算中,某一计算时段开始时刻的地下水水位值。
7.2.6.7 设计水位降深 designed drawdown
取水工程设计时,根据需水量要求、含水层埋藏条件、抽水设备吸(扬)程以及防止有害环境地质作用等要求而确定的水井工作时的水位下降深度。
7.2.6.8 允许水位降深 allowable drawdown
根据含水层埋藏条件,抽水设备吸(杨)程和环境保护要求所确定的水井或某一指定地点的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值。
7.2.6.9 水源地设计开采时间 designed time of groundwater mining in well field
水源地保证按设计开采条件工作的时间,对于稳定开采动态的水源地,其设计开采时间应该是无限的,对于非稳定开采动态的水源地,其设计开采时间应等于井中水位达到设计水位降深所需时间。
7.2.6.10 水井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ed eifetime of water well
一般是指管井按井管材料的抗腐蚀性、水井结构的坚固程度所确定出的水井按正常开采条件工作的时间。
7.2.6.11 含水层单位储存量 specific storage of aquifer
地下水位每下降一米时,含水层所能提供的水量体积,其值等于含水层的面积乘以给水度(潜水含水层)或储水系数(承压含水层)。
7.2.6.12 含水层补给模数 recharge modulus of aquifer
单位面积含水层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补给水量,常用单位为m3/km2•a或L/km2•s。
7.2.6.13 含水层开采模数 explotable modulus of aquifer
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含水层中抽取出来的地下水量,常用单位为m3/km2.a或L/km2. s。
7.2.6.14 含水层允许开采模数 allowable explotable modulus of aquifer
在不使开采条件恶化、不致于引起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允许从单位面积含水层中抽出的最大水量,常用单位m3/km2.a或L/km2.s。
7.2.6.15 地下水开采强度 explotable intensity of groundwater
以水层厚度表示的开采模数,常用单位是mm/a。
7.2.6.16 地下水补给强度 recharge intensity of groundwater
以水层厚度表示的含水层补给模数,常用单位是mm/a。
7.2.6.17 垂向补给强度 vertical recharge intensity
单位时间内,含水层在垂向上所获得的补给水层厚度,常用单位是mm/a。
7.2.6.18 侧向流入量 lateral inflow
单位时间内,以水平径流方式流入含水层的地下水量,其量纲为(L3/L•T]。
7.2.6.19 干扰系数(涌水量减少系数) interference coefficient
水井在相同降深条件下,非干扰时的出水量(Q)与干扰时的出水量(Q′)之差,与非干扰时的出水量之比值,其表示式为:
(Q-Q′)/Q
7.2.6.20 泉流量衰减系数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spring flow
在泉水流量衰减方程中,反应泉水在无补给期间流量衰减规律的一个系数。
7.2.6.21 参数初值 initial value of parameter
在进行数值模型的识别时,模型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的拟合误差未达到要求精度之前输入模型中的导水系数、贮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值。
7.2.6.22 模型参数 model parameter
在地下水的数学模型中,经过模型识别和验证后所采用的水文地质参数。
7.2.6.23 水位拟合误差 matening difference of water level
在进行地下水流数学模型的识别与验证时,模型计算的地下水位值与实测水位值之差。可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20:08:19
29楼
7.3 地下水资源开发
7.3.1 地下水源地 groundwater source field
地下集水建筑物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段。
7.3.1.1 集中供水水源地 well field for concentrated water supply
较多水井集中布置于含水层的富水地段、开采强度较大、井间水位常常相互干扰、供水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地下水源地,一般指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源地。
7.3.1.2 地下水灌区(井灌区) irrigation region of groundwater
指以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的灌区。
7.3.1.3 傍河水源地 riverside source field
水井靠近河岸布置、并主要依靠河水侧渗补给的水源地。
7.3.1.4 稳定型水源地 stable—type source field
开采量和动水位在整个开采时期内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地下水源地。
7.3.1.5 消耗型水源地 depletion—type source field
开采量和动水位长期处于衰减和下降过程的地下水源地。
7.3.1.6 调节型水源地 regulation—typc source field
开采量和动水位在枯水季节或枯水年分处于衰减和下降状态,而在丰水季节或丰水年又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水源地。
7.3.1.7 宜井区 suitable field for corrstruction water well
适合于凿井取用地下水的地段。
7.3.2 地下集水建筑物 groundwater collecting structure
为抽水或排水而设置的汇集地下水的工程设施。可分为垂直、倾斜和水平集水建筑物三大类。
7.3.2.1 管井 tube well
有井管护壁、井径一般为0.2—0.5m的水井。
7.3.2.2 裸井 barefoot well
无井管护壁的水井。
7.3.2.3 灌溉机井 pumping well for irrigation
专用于农田灌溉的动力抽水井。
7.3.2.4 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专用于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垂直集水建筑物。
7.3.2.5 热水井 hot water well
专用于开采地下热水、热气的管井。
7.3.2.6 大口井 large—diameter well
水井直径一般为1~5m的垂直集水建筑物。
7.3.2.7 手压井 manual—operatel pumping well
使用手压水泵提水的管井。
7.3.2.8 真空井 vacuum—pumping well
为井管与吸水管直接连结而成的密封管井。当水泵开动后,由于井筒形成真空腔,可增加进水量和节省能耗。
7.3.2.9 虹吸井siphon well
通过虹吸管将附井(不安装抽水机的水井)中的地下水集中于抽水主井的一种串联井。适合于开采浅埋藏的潜水。
7.3.2.10 排污井 waste disposal well
专用于向地下排放污水的垂直管井或大口井。
7.3.2.11 集水廊道 water—collecting gallery
位于含水层中,由透水井壁和反滤层组成的一种近水平分布的集水工程。
7.3.2.12 截潜流工程 underground flow intercepting works
为最大限度拦蓄季节有水沟谷谷底潜水,而由垂直沟谷的地下水截水墙和集水廊道组成的集水工程。
7.3.2.13 斜井 inclined well
一般断面尺寸1.8m×2.0 m、倾角20°~40°的倾斜坑道集水工程,适用于开采坚硬岩石、埋深较大的裂隙岩溶水。
7.3.2.14 坎儿井 karez
一种由直井、地下廊道组成的截水和输水的地下廊道系统。(直井用作分段施工和建成后检修清淤之用);适用于开采山前地区洪积层中水面坡度较大的潜水,由于廊道坡度小于地面坡度,故可将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
7.3.2.15、 辐射井 radial well
带有横向辐射滤水管的大口井。大口井主要用于储水,在井底或井壁向含水层中打入一层或数层辐射状分布的滤水管,以扩大水井的进水断面,增加水井出水量。
7.3.2.16 引泉工程 spring water diversion works
当以泉水做为供水水源时,为增大泉水流量而建的地下截流、集水和引流工程。
7.3.2.17 扩泉井 enlarged spring well
为增大出水量而在泉口位置上开挖加深而成的水井。
7.3.2.18 平塘(大池) pond
为一种平面尺寸在5m×5m以上、深度一般小于15m的大口径集水工程。适用开采埋藏不深的风化裂隙水和经常无水沟谷中的冲洪积孔隙水,具有集水和蓄水双重作用。
7.3.3 水井布局 water well arrangement
为经济而有效的开发地下水资源,而对水井纵向结构与平面排列的几何形式、井排方向、井间距离等问题所进行的合理布局与设计。
7.3.3.1 全断面取水 full cross—sectional pumping
在管井穿过的整个含水层剖面上,均下置过滤器(但在稳固的基岩含水层段可为裸井)以保证让整个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顺利进入管井中。
7.3.3.2 混合取水 mixed—layer pumping
用一眼管井同时开采多个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7.3.3.3 过滤器有效长度 effective length of well screen
在大厚度、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中进行抽水时,在一定水位降深条件下,水井出水量的增加幅度将随着过滤器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明显减少。在管井设计中,一般把出水量增加量只占整个水井出水量5%一l0%的过滤器长度省掉,而把占管井出水量90%一95%的一段过滤器称之为过滤器的有效长度。
7.3.3.4 井组取水 well group pumping
为分层或分段取水需要,在一个取水点上同时布置几个位置相近(井距5—10 m)深度相同或不同的水井进行同时抽水。
7.3.3.5 分段取水 well—interval separate pumping
开采大厚度含水层时,为减少垂向干扰和充分利用整个含水层断面的地下水,而设计的一组位置靠近(5—10m)、深度不同的水井。
7.3.3.6 分层取水 stratified pumping
当垂向上有多个含水层时,为避免水井过于集中在某一含水层中,因干扰剧烈,而影响出水量,或为分别开采不同水质含水层的需要,而采用深度不同的水井,分别开采各不同的含水层。
7.3.4 水井病害 water well hazard
水井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所出现的、导致出水量衰减、水质恶化以致水井报废的有害作用。
7.3.4.1 水井腐蚀 water well corrosion
因地下水中的溶解氧、电化学和微生物作用而对管井的金属井管、过滤网、缠丝、垫筋等产生的腐蚀破坏作用,以及二氧化碳和硫酸盐等对混凝土井管的侵蚀破坏作用。
7.3.4.2 水井结垢 water well incrustation
水井的腐蚀产物和地下水中的化学和胶体沉淀物附着于过滤管包网或滤料颗粒表面而形成的硬质胶结物。
7.3.4.3 水井堵塞 water well clogging
由于水井的结垢或因含水层中残留泥浆和粉细颗粒进入而使滤水管孔眼、包网眼以及滤料孔隙逐渐被充填而使水井进水条件恶化的现象。
7.3.4.4 水井涌砂 water well sand—gushing
由于水井过滤器设计上的缺陷或井管损坏、开裂、折断以及年久失修等原因,而导致含水层中的细颗粒物质,随着抽水而不断进入水井的一种有害现象。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20:09:09
30楼
7.4 地下水资源保护
7.4.1 地下水资源保护 ground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为使地下水资源免于枯竭、水质和开采条件免于恶化的理论与方法。
7.4.2 含水层疏干率 squifer dewatering rate
在非稳定开采动态下,含水层实际被疏干的速度,一般以每年疏干的含水层厚度表示。
7.4.3 含水层允许疏干率 allowable dewatering rate of aquifer
根据需水量、含水层埋藏条件、抽水设备的吸(扬)程、环境保护等要求所提出的含水层允许被疏干的速度,一般以每年允许疏干的含水层厚度表示。
7.4.4 含水层允许疏干深度 allowable dewatering depth of aquifer
根据含水层埋藏条件、抽水设备吸(扬)程和环境保护要求所提出的潜水含水层被允许疏干的最大深度。
7.4.5 含水层允许疏干年限 allowable dewatering time limit period of aquifer
根据水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按含水层的可动用储存量和年需水量要求所确定出的,含水层达到允许疏干深度时的年限。
7.5 地下水资源管理
7.5.1 地下水管理法规 rules of groundwater management
为使地下水资源免于枯竭、水质恶化,以及产生有害环境地质作用而制定的有关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
7.5.2 地下水资源管理区 distric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或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需要所确定的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区范围。
7.5.3 水资源系统分析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对水资源系统内的水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并应用系统工程学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决策和优化协调的综合研究过程。
7.5.4 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 optimized schem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控制而产生的最优方案。
7.5.5 最佳配水方案 optimal water distribution scheme
即水资源的最佳分配方案。在满足需水量要求前提下,能最充分有效利用管理区内的各类水资源,又能在经济、环境效益上达到最优的各类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方案。
7.5.6 最佳开采量 optimal yield
一般是指由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所确定的开采量。
7.5.7 最佳控制水位 optimal controled water level
一般是指由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所确定出的地下水水位。
7.5.8 污水资源化 water resources from sewage renewal
对污水进行人工处理并转化为可利用水资源的过程。
7.5.9 地下水资源人工调蓄 artificial regul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通过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库开发、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地下水开采动态的人工控制,使含水层能在保持最佳开采动态条件下,提供更多的开采资源。
7.5.10 地下水库 groundwater reservoir
地层中能储存外来补给水源又便于被开发利用的地下储水层,它在储、取、用水和调节水量方面与地表水库有相似的功能。
7.5.11 蓄水层 water—storing formation
能蓄存外来补给水源并提供地下库容的岩层。
7.5.12 含水层调节能力 regulation capacity of aquifer
含水层在天然状态或人工控制条件下,所具有接收补给水量和提供可采资源数量的能力。
7.5.13 地下库容 capacity of groundwater reservior
天然含水层或地下水库中,可蓄存水量的空间体积。
7.5.14 地下水库供水能力 water supply capability of groundwater reservoir
补给水量经地下水库调节后,在单位时间内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量。
回复
mg21
2006年05月02日 20:09:34
31楼
7.6 地下水人工补给
7.6.1 地下水人工补给 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通过某种工程设施,将符合回灌标准的水,人工灌入地下储水岩层中,以增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方法。
7.6.2 回灌层 recharged aquifer
接受人工补给水源的含水层。
7.6.3 回灌水源 recharge water source
用于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水源,包括各种地表水、雨水、融雪水以及经过处理、水质达到回灌水质标准的污、废水。
7.6.4 地面引渗回灌 infiltration recharge from land surface
在地形比较平缓地区,通过天然的洼地、河床沟道、草场耕地以及人工水库、坑塘、渠道或专门的渗透池等地面设施,常年或定期引、蓄地表水,借助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使地表补给水源自然入渗补给含水层。
7.6.5 地表水诱导补给 induced surface water recharge
在水库、湖泊及河流岸边,通过靠近岸边的水井抽水,使地表水借助人工形成的水头差渗漏补给含水层。
7.6.6 灌溉水回渗补给 infiltration recharge of irrigation water
以超灌溉定额的水量进行田间灌溉,使满足作物生长和蒸发后多余的灌溉水下渗补给地下水。
7.6.7 渗透池补给 infiltration pond recharge
通过揭露或池底接近含水层的大池引蓄地表补给水源,借助池中水头压力自然补给含水层。
7.6.8 水井回灌 water well injection
即借助打入含水层中的钻孔、人工开挖大口井或矿山坑道直接将补给水注入到含水层中。
7.6.9 自流回灌 natural flow recharge through wells
补给水通过输水管、渠自然流入回灌井中而渗入补给含水层。
7.6.10 加压回灌 pressure injection
通过水泵加压等方法,使补给水以高出井口地面的压力加速补给含水层。
7.6.11 真空回灌(负压回灌) vacuum injection
借助密封装置使回灌井泵管内形成真空负压,从而减少回灌水进入泵管的阻力以提高回灌效率。
7.6.12 水井回扬 pump lifting of injection well
在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为了消除堵塞于含水层中的细粒物质和回灌井中的沉淀物以保持回灌井的回灌效率,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回灌井中进行的抽水工作。
7.6.13 回灌量 quantity of water recharge
在一定时期内,灌入回灌井或通过渗透池和其他人工补给设施灌入含水层的水量。
7.6.14 单位回灌量 specific quantity of water recharge
在单位回灌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回灌井注入含水层中的水量。
7.6.15 单井回灌量 recharge quantity of single well
通过一眼回灌井注入含水层中的水量。
7.6.16 回扬量 pump lifting outPut from injection well
回灌井回扬时,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
7.6.1.7 净灌量 net quantity of injected water
回灌量与回扬量之差。
7.6.18 回灌压力 recharge pressure
进行加压回灌时,在回灌井中保持的高于含水层天然水位的水头压力值。
7.6.19 人工补给强度 artifical recharge intensity
采用渗透池或其他地面引渗回灌方法时,单位渗透池底面积或单位回灌区面积以及单位回灌工程长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入渗补给量。
7.6.20 回灌周期 recharge cycle
采用间歇性回灌方法时,进行相邻两次回灌工作的时间间隔。
7.6.21 回扬周期 pump lifting cycle
采用间歇性回扬方法时,进行相邻两次回扬工作的时间间隔。
7.6.22 补给水停滞时间 retention time of recharge water
补给水源从注入含水层到从含水层中开采出来的时间间隔。
7.6.23 补给水扩散速度 spreading velocity of recharge water
补给水通过回灌工程进入含水层后的移动速度。
7.6.24 补给水扩散范围 diffusion range of recharge water
补给水进入含水层后,以回灌工程为中心而形成的补给水丘的面积。
7.6.25 回灌水质 quality injecting water
作为地下水人工回灌水源的质量。
7.6.26、回扬水质 quality of pump lifted water
回扬时从回灌井中抽出地下水的水质。
7.6.27 含水层储能 energy storage of aquifer
利用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和周围环境热量交换缓慢的特点,通过人工回灌方法,将地表冷水或温水较长期的储存地下,而不致使水温产生显著变化,并在需要时抽出再用,以达到节约水源和能源的目的。
7.6.28 入渗池(渗透池) infiltration pond(infiltration basin)
用于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而开挖的露天大池。
7.6.29 入渗渠(引渗渠) infiltration ditch
能将补给水源引渗补给含水层的渠道。
7.6.30 漏库 leaky reservoir
即可蓄积地表水流为人工回灌提供补给水源,又可起到入渗池作用的人工水库。
7.6.31 渗水洼地 infiltration depression
能将地表水体引渗补给地下水的天然洼地。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