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探讨
lijunwang9
lijunwang9 Lv.3
2006年04月28日 18:21:17
只看楼主

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四通五改六进村”(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党的政策进村、科技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为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
“四通”为农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五改”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变脏乱差面貌,“六进村”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红土衬着笔直的村道纵横笔直,一尘不染,家家房前屋后栽花种果,村边是绿油油的大片北运菜地。在农户欧堪吉家,自来水、厕所、液化气一应俱全,客人来了需脱鞋进屋,连养的几只鸡都拥有单独的封闭小院。

免费打赏
gaolifang0824
2008年11月15日 11:08:21
22楼
"四通五改六进村"的建设措施的确是个好方案
回复
wang217jun
2009年05月11日 15:41:13
23楼
说的不错!!这是一个过程,会实现的。现在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实现不会很遥远。
或许短时间看不出效果,但首先是一种意识的确定。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