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运行CASS工艺略有些年头了,发些意见,与同行探讨:1、CASS工艺的设计思路很多手册上都有介绍,附件是本人收集的几种不同方法。欢迎同行们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过程。2、计算剩余污泥量与回流污泥量时,是湿污泥,在设备选型时很多设计单位采用污泥潜水泵。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欠妥,以本厂(CASS,设计5万吨)的运行经验来看,使用潜水泵抽取污泥,在刚开始时可以吸取池底的淤泥,但是时间一长,将在污泥泵周围产生一个“漏斗区”,不要指望周围的泥会自己流过来,这时候抽出来的都是“清水”。这个问题我曾经在设计阶段提出来,但没有引起重视,实际运行的时候就很纠结了。建议在池底布置树状吸泥管,或者再结合采用多点方式排泥(回流)。
1、CASS工艺的设计思路很多手册上都有介绍,附件是本人收集的几种不同方法。欢迎同行们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过程。
2、计算剩余污泥量与回流污泥量时,是湿污泥,在设备选型时很多设计单位采用污泥潜水泵。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欠妥,以本厂(CASS,设计5万吨)的运行经验来看,使用潜水泵抽取污泥,在刚开始时可以吸取池底的淤泥,但是时间一长,将在污泥泵周围产生一个“漏斗区”,不要指望周围的泥会自己流过来,这时候抽出来的都是“清水”。这个问题我曾经在设计阶段提出来,但没有引起重视,实际运行的时候就很纠结了。建议在池底布置树状吸泥管,或者再结合采用多点方式排泥(回流)。
3、很多朋友反映工艺中氨氮超标,根据运行经验,在非曝气阶段,开启潜水搅拌器,加强污泥与水的接触,使得污泥工作在缺氧或厌养阶段,可以大大增强反硝化的效果,从而降低出水氨氮,其他工艺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这种做法各自改造一下。
4、我运行的是生活污水处理厂,问题是进水COD只有120mg/L,进水每日只有2万吨,只达到运行水量的80%,主要指标出水基本上(如果进水没有大起大落的话)达到排放一级B标准(实际出水COD40mg/L),不过偶尔SS会在临界左右。为加强沉淀效果,可以投加聚合氯化铝,用量不需要很大,但效果出奇的好。不过投加聚合氯化铝的初衷,我们原本是想降低出水TP的。实际投加后出水TP没有显著降低,并不降某些教材所说的那样,可能不太适合用于除磷。
5、在上述进水水质情况下,MLSS不高,只有1500mg/L-3000mg/L,SV30值不到10%,计算出的SVI在20左右,产泥率也很低,虽然可以保证出水,但看似与正常运行的污水厂有很大差别。除了在进水投加营养源以外,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高SV值啊?环保部的砖家通常都会在曝气池打一桶水看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