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斗,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1912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顾问。墨西哥国家工程院院士。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主持设计密云水库,获北京市优秀设计奖,参加设计葛州坝工程,获国务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主持“岩基稳定的比例地质力学模型及有限元分析”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著作《水工建筑物》上下卷。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有“拱坝枢纽整体抗滑稳定的地质力学模型”、“拱坝动力相互作用”、“泉水 拱坝的振动测量分析”、“混凝土坝抗震”等。 擅长解决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问题,如三峡工程设计。1958年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1981年美国加州大学哈斯国际奖。
张光斗,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1912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顾问。墨西哥国家工程院院士。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主持设计密云水库,获北京市优秀设计奖,参加设计葛州坝工程,获国务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主持“岩基稳定的比例地质力学模型及有限元分析”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著作《水工建筑物》上下卷。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有“拱坝枢纽整体抗滑稳定的地质力学模型”、“拱坝动力相互作用”、“泉水 拱坝的振动测量分析”、“混凝土坝抗震”等。 擅长解决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问题,如三峡工程设计。1958年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1981年美国加州大学哈斯国际奖。
2楼
同样是搞水利的,我只能仰观其后背,再努力也无法达到其成就。由衷的佩服,也为是同行而感到自豪。
回复
3楼
没有到最后什么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
呵呵
不会觉得我的想法很幼稚吧
这么多年了
我还是这样
盲目的乐观着
回复
4楼
汪闻韶院士
汪闻韶,1919年生于江苏苏州。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工程学系。1943~1946年曾服务于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张掖工作站高台通讯处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宁夏灌溉工程总队,从事农田水利工作。1946~1947年任中央大学水利工程学系助教,担任土力学试验室工作。1947年底赴美国留学,先后获依阿华大学力学和水力学硕士及伊利诺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博士学位;1952~195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及研究工程师,参加土动力性质试验研究工作。1954年底回国,1955~1956年任南京水利实验处(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土工研究;1956年中调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事土力学及地基和土坝抗震工程研究工作,现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中1980~1983年任该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所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称院士)。1990年被聘为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1979年后为国内外多种学术团体的成员;现为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中国水利学会荣誉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顾问及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会顾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员。他十分关怀边陲科技事业,兼任《西部探矿工程》杂志总顾问。他写的"直流电在土中作用及其对土的物理力学性的影响"论文曾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1957年三等奖。1958年后主要结合水利电及电力工程进行土的液化和土坝及地基抗震问题研究,以他为主的"土的液化研究"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987年四等奖。1978年他被水利电力部评为"水利电力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评为"全国抗震系统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抗震防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一九九三年度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岩土与水工建筑物相互作用研究"(1989~1992)年,其中以他具体负责的"散粒体地基上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研究"获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还主编了《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5》历史性内部资料。专著《土的动力强度和液化特性》,为电力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997年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