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
changjunjie
2011年02月19日 19:35:36
来自于建筑规范
只看楼主

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作为这次地震灾难的亲历者和重建工作的参与者,在文中给出大量地震及重建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据此分析重建过程中暴露的建筑学问题,呼吁社会及专业人士理性思考,积极行动,使建筑学的专业力量更好地为重建工作服务。关键词 灾后重建 建筑学 责任中图分类号 TU-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8)06-00-00

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
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作为这次地震灾难的亲历者和重建工作的参与者,在文中给出大量地震及重建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据此分析重建过程中暴露的建筑学问题,呼吁社会及专业人士理性思考,积极行动,使建筑学的专业力量更好地为重建工作服务。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建筑学 责任
中图分类号 TU-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8)06-00-0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动全球,造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大量建筑倒塌,人员伤亡惨重。灾情最严重的四川省,有450余万户、1 000多万受灾群众家园尽毁,流离失所。其中,灾区农村有347.6万户房屋损毁。面对巨大的灾难和破坏,我们每一位建筑师应该如何肩负起重建灾区家园的责任?200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指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川、甘、陕重灾区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艰巨的重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实际上,按照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在四川139个重灾县和一般受灾县中,灾后恢复所需的总资金将达1.67万亿元。

  一 灾后重建的组织与建筑学的介入

  1 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民政部于2008年5月23日发文,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依据支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情程度,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确定由北京等21个省市分别对口支持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确定北京、天津在对口支援四川有关重灾县的同时,北京还要对口支援陇南市,天津对口支援甘南市;未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六省(区、兵团)接收的捐赠款物重点用于支持陕西灾区灾民生活安排和恢复重建。

  同时,国家颁布了灾后重建的相关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8日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等7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用规划。

  2 四川省、各对口支援省份编制规划、条例、图集等,并组织实施

  四川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联合绘制完成了四川省汶川地震土地灾情图、四川省地震灾后城镇村建设用地规划图、四川省土地复垦整理重大工程规划图等一批图则文件;成都市建委组织主编了《成都市地震灾后重建农民自建房屋通用图集》;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编制了《成都市村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导则(暂行)》。

  除完成关于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的重建选址论证研究外,城镇及安置点设计是今年灾后重建的重点。汶川大地震后,仅成都市就有17万余户灾毁农房急需永久性重建,37万余户农房需要维修加固。其中,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重灾区共需永久性重建13万余户,约占总户数的76%;维修加固30万余户,约占总户数的81%。按照成都市灾后重建目标,重灾区农村住房永久性重建在2008年底前完成60%,2009年底前基本完成重建任务;其他灾区农村住房原址重建,2008年底前力争基本建成入住。针对都江堰市、彭州市、大邑县等各级灾区规划和安置点的设计,成都市共有147家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2 000余名设计人员积极参与。最后政府选定本市设计单位75家、外地设计单位19家参与重建规划工作。自9月10日开始,成都市4个重灾区已确定规划点361个,现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工作。

  各对口支援省市区迅速编制相关条例文件,积极组织规划、建筑设计并迅速实施。譬如,济南市规划局编制《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灾后重建规划》,并于10月15日由济南军区援建北川擂鼓中学的工程正式奠基,这标志着济南帮助打造“北川副中心,羌族第一镇”援川重建工程正式开工;浙江省发改委于10月30日发布了《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下达2008年度实施计划,包括农居房、城居房、教育、卫生、社会福利、交通、水利、广电、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商贸网点恢复重建等12类52个项目,总投资11.25亿元;北京市计划实施39个援建项目,首批14个援建项目的规模核定、选址意见、用地范围以及外部市政条件等已基本落实,其中由86套“北京节能房”组成的四川省什邡市福利中心一期已交付使用。其他省市也积极开展重建,对口支援工作扎实得力。

  3 各学术组织、高校、建筑师积极组织及参与灾后重建活动

  中国建筑学会于2008年6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理事长扩大会议,讨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建筑设计有关问题,决定举办“教育建筑灾后重建学术研讨会”。

  《新建筑》、《建筑创作》、《住区》、《中国环境设计》等专业期刊出版了灾后重建专辑,《世界建筑》、《建筑师》、《时代建筑》等也陆续计划出版;《世界建筑》杂志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主题为“灾后永久性农村住宅的可能性”的青年建筑师设计大赛;《新建筑》杂志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ABBS建筑论坛、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举办了“家园重建——汶川震区重建建筑方案全国设计竞赛”,征集了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个优秀方案。

  离震中最近、受地震影响最大的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先后举办了多种灾后重建活动:与《DOMUS》杂志(中文版)联合发起“关注汶川大地震特别行动”系列活动(图1),这是中国建筑界发起的第一次关注灾后重建的学术活动;联合若干专业杂志媒体,召开以“灾后重建的建筑行动”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与《新建筑》联合举办“家园重建”全国设计竞赛活动;承办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重建精神家园——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纪念馆设计”竞赛活动;举办日本及国内建筑师的重建系列主题讲座(图2);组织华林小学(图3,4)、交大试验性纸管房(图5,6)搭建活动;举办四川省建筑师学会灾后重建会议;组织专业人员支援攀枝花灾区活动;承办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学组主办的“教育建筑灾后重建学术研讨会”;联合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进行都江堰灾后重建概念规划(图7)、龙门山镇重建规划等10多项城乡规划活动;主持都江堰市向峨乡大石包安置点(图8)、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安置点(图9)等多项设计活动;举办“建筑重生、记忆城市——中日建筑设计高峰交流会”活动;积极参与抗震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等。这一系列专业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积极介入。

  建筑师个人组织的重建活动包括:74岁高龄的著名建筑教育家鲍家声不辞劳苦搭建木构房(图10);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积极筹划华林小学、交大试验性纸管房搭建活动(图11);台湾建筑师谢英俊迅速投入灾后住宅援建;成都本土建筑师刘家琨力推再生砖等等。

  4 灾后重建推进的进度及阶段成果

  规划进度:选址方面,大致确定了北川新县城选址在安县永安和安昌两镇东侧;城镇规划方面,都江堰规划、青城山旅游恢复及家园重建与园区建设统筹计划、成都国家文化产业园区震后调整规划等,经多方努力,出台了诸多优秀方案;安置点规划设计方面,都江堰市郊农村、彭州区、崇州区、大邑区、邛崃区等安置点规划及农房设计业已全面完成(图12,13)。

  安置点建设进度:截至2008年9月5日,四川省开工建设农户永久性住房共计41.1万户,已完工4.4万户,36.7万户正在建设中,地震灾区正掀起重建永久性住房的高潮(图14);10月6日,成都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22个示范点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施工;各地灾民自力更生,兴建的各种自建房纷纷落成,如青川白家乡华尖村自建房、绵阳游仙区“土板房”、广元利州区雪峰街道办辖区自建房;10月27日,汶川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中兴镇上元村汶川地震灾区首批自建永久性农房已建成入住。

  公建设施特别是中小学的设计建设正加紧实施。解放军援建新建聚源高级中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2 400名学生,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教学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体育馆、学生宿舍等,同时配套400 m标准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篮球、排球、器械等活动场地(图15)。总建筑面积约5 000 m2的向峨小学(图16)等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市的学校重建类项目共11个,是纳入上海市第一批对口援建的项目。

  文化设施的建设也正在跟进。浙江省援建,全省首个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于11月12日开园。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要面临的是量大面广的严峻挑战,现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农民安置房建设,陆续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也准备开始大量建设。总之,目前城镇、建筑、基础设施等重建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灾区各地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

  二 灾后重建中易发的“问题建筑学”

  大地震造成了上千万的灾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安置大量的灾民,重建生活的家园,将是一项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自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出台指导方针,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重建体系,各地政府和社会大众也积极响应,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不可避免地,如此艰巨的重建工作会存在许多的问题。立足建筑学专业角度进行审视,由于各种原因暴露出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建筑学对这场特殊灾难的应答及在灾后重建工作的介入过程中,完整的建筑学往往以片段的建筑学应对,因而不能有效地修复地震带来的“破碎”。建筑师在承担社会使命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可能或已经在重建中出现的建筑学问题。

  1 迫切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生存需要的脱离——建筑学话语权的微弱

  将灾后重建作为发展机遇的理想往往被放大,容易脱离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不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建设相对东部地区滞后许多。5.12地震灾后重建,毋庸置疑,对推进灾区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灾区纷纷勾勒各种规划和建设的美好“蓝图”:都江堰将在2~3年内被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北川计划在灾后缔造“北川羌文化旅游经济区和国家地震纪念旅游地”等等(图17)。

  强地震对一个地区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且不说一味追求重建高速的不科学性,脱离城市环境资源容量、产业建设情况和居民生存需要、一味求大求强的重建方式,势必带来严重的城市和社会问题。然而,这些有待考量的规划的制定,作为灾后建设重点的农房建设,政府作为决策者势必占有主导地位,建筑师在此过程中拥有极少的话语权,但建筑师应积极献策。

  2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分割——建筑学的介入滞后

  从灾后安置阶段到现在的重建阶段,建筑学对灾后建设的介入一直存在滞后现象。灾区批量建造在混凝土地面上的装配式应急性板房,尽管修建速度快,但在物理性能、材料的可持续性、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图18)。客观上尽管有很多建筑师在积极探索,但在短期内也无法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

  对于灾后重建的各种问题,比如城乡安置点选址问题,需要整合建筑学范畴内地理条件、环境容量、交通、供水、排污等各方面要求,却往往是紧急决策在先,建筑学做后期调整。向峨乡安置点的选址甚至是在没有规划的前提下决定的。由于社会看待建筑学问题视野相对狭隘、孤立,甚至将建筑学简单地看做造房子,建筑学如果不积极介入前期,重建过程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就很难达成(图19)。

  3 建筑与生活方式的脱离——建筑学精神的背离

  从建筑的本质探源,建筑应该是紧密结合人们生活方式,服务于生活需要的场所。

  现阶段的灾后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城乡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形态、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等宏观层面的考虑,但是对于农民生产生存家园的营造、城乡社区的场所建立、公共空间的塑造等微观层面研究还显得不足。城市是承载人们生活的场所,以人为本,综合宏观和微观进行建筑学建造,才能实现城乡建设的真正价值。

  农村重建房建设中,曾经出现盲目引进城市住区模式:集中布局、多层单元式住宅、标准卫生间、无家庭副业、无家禽养殖间等,从根本上脱离农民依靠土地、多副业、多平房的实际生活居住方式。比如都江堰、崇州等地的很多安置点方案,设计模式基本是城市化,对农民的生活、生产、生存需要考虑甚少(图20~22)。

  4 公众参与、以人为本的形式化——浮萍式的建筑学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三十一条指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吸收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应当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因此,从灾后重建的选址到规划设计的制定再到安置点方案的确定,公众应被放在决策的重要位置,公众本应是灾后重建的决策依据及中坚力量。而事实上,公众参与问题因重建任务紧迫而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同时,由于重建信息公开方式与方法等因素影响,在灾后重建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实现公众参与的确量大面广。但是建筑师应充分考虑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否则,建筑学容易沦为浮萍式建筑学,无法真正以人为本地依据现实状况做好设计。

  5 弱形式的功能化以及去功能化的形式表达——偏执的建筑学

  “弱形式的功能化”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中,过度重视安全因素而轻视其他,如文化、地域、美学等因素,造就了一批犹如前工业时代的形式单一呆板的住宅(图23);“去功能化的形式表达”(图24)则表现为为追求业绩、求大求强的规划,盲目于标志及形象,将形式表达凌驾于实际功能之上。

  同样是灾区过渡性的房屋,坂茂设计的成都市华林小学灾后搭建房,与大量在地震灾区修建的板房相比大不相同,因为它没有舍弃作为建筑美的形式表达,且造价相对低廉。只要精心设计和建造,过渡房屋也能成为美好的建筑。那么,在都江堰重建过程中,只有通过针对其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布局、形式上表达传统文化的精心设计,才能满足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形象要求;永久安置房重建项目设计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发展要求、在短期投入与长期使用中取得平衡,并使形式和功能、构造统一为整体。否则,建筑学的设计依托就不可能完整,势必变成偏执的建筑学。

  三 重建中产生问题的因素

  纵使灾后重建显露出建筑学诸多问题,但很多都是建筑学长久发展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问题,只是藉由灾后重建的时机,更突出地暴露出来。这些“老毛病”因为涉及历史、社会、人文的多方面因素,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迎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建筑学专业自身有了飞速发展,其本质内涵也越来越为社会大众了解。建筑学的地位越来越高,误区不应越来越多。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建筑学应发挥保证重建整体水平的作用。

  1 社会因素——社会效益被经济利益所左右

  受灾的西部本来经济发展缓慢,再加上灾后经济损失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由于灾后重建建设量巨大,社会和房地产开发商必然趁机加大对市场经济的追求,比如土地利用上,“对灾民土地进行变相圈地”①,重建模式上采用“多快好省”[1]或“大跃进”[2]的方式等等,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牺牲对城市环境容量、社区营建、建筑地域或节能设计等等因素的考虑。建筑学应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应被畸形发展。

  2 政策因素——自上而下中易缺乏自下而上,自下而上时易引导不足

  我国的各项制度、体制发展还不成熟,以致自上而下的各项政策、法规、条例的决策中容易缺乏自下而上的充分社会民主的介入,自下而上的社会矛盾,在解决的过程中也易引导不足,甚至回避社会矛盾。

  建筑学效能的发挥是针对性地解决实际矛盾的基础之上的,故矛盾本身的受重视程度对建筑学的影响很大。

  3 人的因素——政绩观、建筑师的业绩观的影响

  相关部门应避免出于政绩而盲目求大、求强地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大量建筑师也往往只追求工程带来的业绩,对工程将会引发的社会影响无暇关注,更别说持有通过建筑实践来改善社会状况的信念②。

  建筑师与社会的关系本质上处于求人的地位,很少有勇气站出来批评社会、经济运作过程中的不合理和不公正。建筑业作为社会诸多行业中,对社会物质环境建设影响巨大的行业,由于建筑师们的无原则、犬儒化和机会主义,没能真正实现这一行业的社会责任②。

  4 现状因素——全民族建筑文化素养比较低下[3]

  不排除个别官员只是将重建变成实现其政治抱负的工具,甚少考虑城市居住品质、建筑设计品质等;房地产商关注的是能创造利润的容积率、形式等;人民群众对建筑的本质了解甚少;建筑师自身的职业精神的缺失等等,这些影响往往会造成了建筑学在灾后重建中的“病态”。

  四 结语 电加热器

  建筑学在灾后重建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其价值发挥直接影响到灾后重建的整体水平。建筑师应融规划于具体设计之中,依据现实、兼顾长远,综合考虑经济、环境、人文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环境容量、城市密度等,因地因人制宜。在总体上把握好整体性、地域性等原则;在空间上,注重营造城乡公共空间、避难空间、传统空间、人性化空间尺度;在具体设计中,遵循适用、经济、美观原则的同时,以安全为前提;在构造手段上,兼顾经济、美观乃至手工技术,提高大众参与程度;在材料使用上,应考虑资源、交通、文化等方面,并注重生态性、地域性等等。

  社会容纳和尊重真诚的建筑学。一个自尊的建筑师必然会竭尽其社会和专业职责,来应答这场社会对自己的考核。建筑师应积极介入灾后重建的全部过程,多提建议,并应有主动与勇敢精神,承担起建筑学的责任,给灾难中的幸存者们一个美好的明天。

  文中图片除作者所摄外,由成都市建委、规划局、《成都商报》等提供可公开的图片;在灾后农村居住点设计建设中,周鑫做了大量深入一线的调研,从而为本文写作提供了充分依据。

注释
① 参见刘小虎,《群众关于城乡住房重建的意见和建议》,汶川震后再生-博克大巴http://wenchuan512.blogbus.com/。
② 参见朱涛,《大地震中改变平常心的建筑师》,朱涛建筑师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3b730100asym.html。

参考文献
[1] 郑时龄. 由地震灾后重建话题引发的联想. 新建筑,2008(4):5-6.
[2] 朱涛. 莫把地震当免费拆迁;莫把灾后重建当大跃进. 新建筑,2008(4):11.
[3] 仲德崑. 在原点上反躬自问——5.12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建筑思考. 新建筑,2008(4):7-10.

收稿日期 2008-11-25

1 “关注汶川大地震特别行动”活动
2 日本建筑师举办讲座
3 华林小学教室屋顶搭建
4 建成教室内部
5 交大纸管房搭建
6 建成的纸管房内部
7 中日老师讨论都江堰规划方案
8 大石包村规划方案
9 鹿坪村方案
10 鲍家声老师的搭建房
11 坂茂在华林小学的竣工典礼上
12 都江堰紫坪铺镇石场湾安置点总图
13 大邑区安仁镇青杠村安置点
14 向峨乡棋盘村施工现场
15 聚源中学重建方案
16 向峨小学重建方案
17 迫切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生存需要脱离
18 灾民自建的板房遮阳
19 与环境不协调的自建房方案
20 城市模式的农村安置点设计
21 城市模式的农房设计
22 某平房户型
23 弱形式的功能化
24 去功能化的形式表达
免费打赏
changjunjie
2011年02月19日 19:41:14
2楼
感觉不错 自己顶一下
回复
freejike
2012年02月08日 16:32:02
3楼
辛苦了你啊
回复
liu_lijjxf
2013年11月24日 09:23:22
4楼
谢谢资料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