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地质报告
江南9527
江南9527 Lv.8
2006年02月27日 12:03:51
只看楼主

地质报告 为我们后面的设计提供了哪些设计依据

地质报告 为我们后面的设计提供了哪些设计依据
免费打赏
cjhuif
2006年02月27日 14:19:35
2楼
很好的主题,我先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1.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结构设计最重要的是概念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一份基本设计理念都有问题的结构图纸是失败的。基础设计同样要求概念设计的正确与合理,同时要兼顾经济性原则。个人认为基础是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基础出现问题,一般都是毁灭性的(可能说的有些严重,不过确实如此),同时对于某些大型工程,“基本上有1/3的投资埋在地下”,也就是说基础占用了很大部分的总体投资,因此要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之下符合经济性的原则。

2.地质报告的重要性
地质报告是我们确定基础方案的依据,一份完整详实的地质勘查报告能指导我们进行合理经济的基础设计,实际工程中,很多甲方为了省事省钱,根本不做地质勘探,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应该杜绝无地质报告而进行设计的做法。

3.地质报告的利用方法
我感觉看一份地质报告可以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1)整体把握:通读地质报告全部内容,首先明确场地地质条件(包括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水文条件、不良地质情况等),场地岩土的分析与评价,地震效应及场地稳定性,地下水腐蚀性等内容,其次重点通读地基基础的方案论证内容,最后确定基础方案。
2)局部把握:基础方案应经过总工或者有经验的工程师确定以后,进行合理的计算与分析,至此,要局部把握地质报告中以下内容: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各层土的承载力,明确实际计算中要用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等。
回复
smttjhy
2006年02月27日 20:12:42
3楼
说的极有道理。
回复
江南9527
2006年03月02日 19:22:35
4楼
正确判读地质勘察报告


不能完全排除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出错或不够全面的可能 ,因此存在对地质勘察报告如何正确判读的问题 。 现举三例试说明之 。
1 。勘察报告未提供各种桩型的沉降估算 。 路桥某二层厂房 , 根据勘察报告建议采用 21m长沉管灌注桩 , 静载试验合格 。 但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 , 两边墙面已出现对称的贯通墙体的斜裂缝 。 而同一厂区采用三十余米长桩的六层办公楼则无恙 。 该地质监站工程师说 ,此地多层建筑采用三十米左右长桩较可靠 。 该工程设计人员事先未考虑收集本地经验 , 又未进行沉降计算 , 确乎有点象“盲人骑瞎马”了。
2 。 勘察报告符合规范规定 , 只是未建议对采用天然地基的低层住宅控制沉降 。 余姚某三层联体式住宅的勘察报告给出持力层的fk=80kPa , 下卧层的fk=60kPa 。并建议若由于靠近民居而不能打桩的话 , 则可采用天然基础 。 但建至二层时实测平均沉降已达 70mm ,最大沉降差 37mm已超过规范规定 。 于是停下来采用锚杆静压桩按复合桩基补强 。 该工程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判读失误的原因在于 , 未注意高档住宅的最终沉降应小于 10cm , 而当土的当量模量小于 3Mpa时欲采用天然基础 , 仍应计算沉降以便判断能否采用天然基础 。 更何况该工程的基底附加压力 62.2kPa已远远超过该处下卧层淤泥质粘土的结构强度了。
3 。勘察报告的数据局部出错 。 上海松江某二层厂房 ,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各土层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计算得单桩承载力为 500kN ; 但打完桩后静载试验所得单桩极限承载力仅为 500与750kN 。于是重新进场补桩 。再由勘察报告提供的双桥静力触探数据 , 按“JGJ94-94桩基规范”的 (5.2.7)式计算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 790kN ,确与静载试验所得单桩极限承载力相近 。 由此可见勘察报告建议的各土层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有误 。 然而勘察报告永远不会忘记指出 ,单桩承载力应以静载试验结果为准 。 何况勘察报告提供的双桥静力触探数据并未出错 。 该工程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判读失误的原因在于 ,既然你为了满足业主抢进度的要求而同意先打桩后进行静载试验 , 那么为了规避由此而必然产生的风险 , 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正确判读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了 。舍此别无良方 。
以上所述的几点教训 , 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

回复
wfloxey
2006年03月02日 21:36:24
5楼
HAOXHAO好象应该发到地基版.............
回复
sgs3
2007年03月04日 17:18:34
6楼
论坛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真是太棒了!
回复
jcjun2010
2008年08月24日 11:58:22
7楼
我们这里的七层住宅都用的是桩基,我感觉有些浪费,但又不太清楚为什么,什么时候把那个地质报告那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共同给找找原因。
回复
xjceswade
2008年08月25日 17:10:28
8楼
受益匪浅,这样的文章让我提高很快!
回复
weiyangtao1
2008年09月12日 11:35:03
9楼
还有地质剖面图,地层往往有大的起伏,持力层也不一致。
另外,我认为地质勘察报告中建议采用的地基形式还是要充分考虑的。
回复
qinshanbin_1983
2008年09月12日 21:04:54
10楼
基础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复
ljb19630826
2008年09月14日 22:45:25
11楼
谢谢楼主!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 辛 苦 -☆☆☆☆☆☆☆顶
顶☆☆☆☆☆---谢 谢 您---☆☆☆☆☆☆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v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