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感谢阅读,此系列“结构新解——《金刚经》里看结构”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更新到第十篇,来个十全十美,算作这一系列的结尾。 《金刚经》的这一句,流传甚广,也是经文的核心要义。意思说,所有可见的“相”都是瞬息万变的,譬如梦幻,譬如朝露,譬如闪电,意指佛家说的“无常”——没有什么是恒定不变的。人们追求完美的、恒常的事物,本省就有违“常”理。应该这样去看待世间的一切。
注:感谢阅读,此系列“结构新解——《金刚经》里看结构”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更新到第十篇,来个十全十美,算作这一系列的结尾。
《金刚经》的这一句,流传甚广,也是经文的核心要义。意思说,所有可见的“相”都是瞬息万变的,譬如梦幻,譬如朝露,譬如闪电,意指佛家说的“无常”——没有什么是恒定不变的。人们追求完美的、恒常的事物,本省就有违“常”理。应该这样去看待世间的一切。
那么,放在结构里,怎么理解这一句呢?上一篇谈到结构工程师的“贪著”,越老的工程师越容易陷入“技术关门”的怪圈,假如能够跳出设计看设计,跳出结构看结构,格局就要大得多。在整个建筑设计周期内,最紧张焦虑的非结构专业莫属。改起图来被催得最急——现场施工等不得;问起问题来结构最焦虑,生怕有任何考虑不周之处;纠查起来结构最难,任何的条件,最终都要落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去实现。
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一点,在行业里浸泡了足够长的时间,会体会到:眼前的问题,最终都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淡去;当下的纠结最终会被时间遗忘;现在跟什么人一起共事,实乃因缘际会。能和现在的人共处一个团队,能和陌生的各个工种参与一个项目,也是偶然事件。甚至你经历的事情,你到此刻有什么样的感触,都在随着时间演变。这样看,思路会打开,不至于你处在一个暂时占据优势的立场,就试图凌驾于什么之上,更不至于有时候觉得某人某事怎么可以这样?!不会因为一时处于低谷就怀疑自己;也不会因为暂处于困境而心灰意冷,失去斗志变得消沉下去;也不至于突然而降的飞升令你迷失了本心。
真正“人不知而不愠”,不是“不愠”,而是理解、或者说和解——自己与自己和解,自己与事情和解,自己与他人和解,自己与过去、现在、未来的世界和解。人有时候纠结,更多的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不全因为外界。结构专业是这样,其他无所谓专业的地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也许读到这里,你会觉得这篇帖子在劝你盲目躺平。其实恰恰相反,我在说,你要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在技术上、认知里,在哲学、思想方面,自己与时间赛跑,不着于外物。当你的技术形成于经年累月的不断学习、不断沉淀之后,当你的认知是建立在历经岁月的探索和思考之后,当你对周遭事物的看法开始多维度去考量了,也许这时候,你作为一名工程师的“老”才开始散发出一点迷人的“香”了。
说结构,也不是只想谈结构。说经书,更不敢妄谈能领略其真义的一二分。只不过工作十几年,辗转几处,大大小小的项目见过一些之后,到此刻有一些之前不懂的、此时认为有一丁点值得分享的领悟。于是腆借经书之名,写一些出来,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想,假若还能“赠人玫瑰”那便善莫大焉。
此系列到此完结。感谢阅读,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