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G101-1浅读
bingshuo001
2010年11月24日 11:25:18
只看楼主

工作仅两年,根据现场仅有经验,整理03G101-1中自我感觉容易忽略的地方,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提供宝贵意见!1、P8当柱(包括芯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2、P9 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 【加强对纵筋的约束,每隔一根纵筋就有箍筋深入混凝土内部(不是沿截面外缘,拉住纵筋),拉筋也算(当复合箍筋弯折点不够时放拉筋),否则箍筋无支长度太大,会造成纵筋受压弯屈破坏。】

工作仅两年,根据现场仅有经验,整理03G101-1中自我感觉容易忽略的地方,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提供宝贵意见!

1、
P8
当柱(包括芯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 5d d 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 100 的间距加密。
2、
P9
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 【加强对纵筋的约束,每隔一根纵筋就有箍筋深入混凝土内部(不是沿截面外缘,拉住纵筋),拉筋也算(当复合箍筋弯折点不够时放拉筋),否则箍筋无支长度太大,会造成纵筋受压弯屈破坏。】
3、
P13
当剪力墙配置的分布钢筋多于两排时,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钩住外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
4、
P15
墙梁侧面纵筋的配置,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该筋配置同墙身水平分布钢筋,表中不注,施工按标准构造详图的要求即可;当不满足时,应在表中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
5、
P17
当剪力墙中有偏心受拉墙肢时,无论采用何种直径的竖向钢筋,均应采取机械连接或焊接接长,设计者应在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加以注明。
6、
P24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 + ”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之前,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7、
P24
梁侧面钢筋当为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 15d 当为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 ll lle ;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8、
P26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9、
P28
悬挑梁(包括其它类型梁的悬挑部分)上部第一排纵筋延伸至梁端头并下弯,第二排延伸至 3l/4 位置, l 为自柱(梁)边算起的悬挑净长。
10 P30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带肋钢筋为 12d ;对于光面钢筋为 15d 。当计算中需要充分利用下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其锚固长度应由设计者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 50010-2002 9.3.1 条和 9.3.3 条的规定另行变更。




11 P33 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 1.1 ;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 250mm HPB235 钢筋为受拉时,其末端应做成
18
0 ° 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3d 。当为受压时,可不做弯钩。
12 P33 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的结构一类环境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中规定增加 40%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 10mm ,且不应小于 1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
13 P34
任何情况下, ll 不得小于 300mm
14 P35
梁、柱、剪力墙箍筋和拉筋弯钩平直段长度为 10d 75mm 中较大值。
15 P36 上柱( KZ )钢筋直径比下柱大时,将柱下端的连接位置移至上端
16 P36 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 d>28( 22) 时,以及偏心受拉柱内的纵筋,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17 P38 中柱柱头纵筋无论是否弯折均须伸至柱顶。
18 P42 非抗震 KZ 机械连接与焊接连接连接区距基础(楼面)≥ 500
19 P47 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无暗柱剪力墙在端部双列拉筋;转角墙、端柱处注意内排水平筋弯钩朝向;转角墙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端柱处墙水平筋弯钩朝向;端部暗柱墙水平筋在暗柱端部纵筋内侧弯钩;拉筋应与剪力墙每排的竖向筋和水平筋绑扎在一起。
20 P48 剪力墙竖向钢筋构造:搭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 1.2laE ;三、四级抗震或非抗震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本图集所指小墙肢为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 3 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所有暗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要求同本文档 1 条。
21 P49 约束边缘构件中的 lc ,仅用于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
22 P50 构造边缘构件 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为 1.2laE
23 P51 当设计未注写时,剪力墙连梁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 时为 6mm ,梁宽 >350 时为 8mm ,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当梁截面高度 >700 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 10mm ,间距应≤ 200
24 P54 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 150 ;当 KL 纵筋(不包括侧面 G 打头的构造筋)采用绑扎搭接接长时,箍筋应加密,其要求同本文档第一条。
25 P62 主次梁相交区域正常箍筋或加密箍筋照设;附加吊筋平直长度 20d ;当 KL 侧筋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布置(非 LL 隔一拉一)
26 P65 L 端部支座负筋断开位置为 ln1/5 ;上筋搭接长度为 150
27 P66 XL 底筋锚入支座的平直段长度 12d ;梁上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正常锚固,其余纵筋弯下,当 l<4hb 时,不将钢筋在端部弯下;当 XL 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 0.4la 时,则应采取较小直径的钢筋。
28 P67 KZZ 需要锚固时,呈放射状弯锚如 KZL 或楼层板 内; KZZ 部分纵筋延伸至上层剪力墙楼板顶,原则为:能通则通。
29 P68 JZL L 配筋构造。
160780300363f334c019.rar
56.9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高雨雨
2011年08月03日 16:07:30
2楼
确实很好 多多注意受教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