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设计问题
slwang_001
slwang_001 Lv.2
2010年10月28日 20:35:47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有一个关于冷凝器设计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假设有同样多的铜管,第一个方案是分一小部分出来做过冷器提高过冷度,另一个方案是全部换热管都用来做冷凝管,可以达到更低的冷凝温度。问题是哪个方案对机组的效率更有好处?请指教!

有一个关于冷凝器设计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假设有同样多的铜管,第一个方案是分一小部分出来做过冷器提高过冷度,另一个方案是全部换热管都用来做冷凝管,可以达到更低的冷凝温度。
问题是哪个方案对机组的效率更有好处?

请指教!
免费打赏
adingkgb
2010年10月28日 22:52:03
2楼
如果不采取其他特定措施,这两个方案不是一个意思么?:o
回复
slwang_001
2010年10月29日 12:44:34
3楼
应该还是有所差异的。如下图,黑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第一种方案,红色的线代表的是第二种方案。
未命名.GIF
回复
aw100
2010年10月29日 16:39:33
4楼
冷凝温度不一样,当然不一样。
不明白LZ要解决什么。
提高冷凝效率?
回复
slwang_001
2010年11月01日 12:46:44
5楼
过冷管(置于冷凝器底部液态区域)可以提高机组的过冷度,NRE(单位制冷量)就会提高,但过冷管对冷凝温度并没有贡献;
而如果将这部分过冷管设计为冷凝管(置于冷凝器上部的气态区域),可以降低冷凝温度(如红线部分),进而减小单位功率。
这两种设计都能带来COP的提高。我的问题是,如果有同样数量的冷凝管,是把它设计成下面的过冷管呢?还是设计成上面的冷凝管呢?哪种带来的制冷效率更高?
回复
aw100
2010年11月01日 16:55:27
6楼
实际上你提的是冷凝器换热效率如何提高。
就系统而言需要一定的过冷度。
过冷度的要求,实际上要求冷凝器要有余量。

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率。
因此如何平衡和取值,是针对系统工作要求而定的。
回复
诺尔制冷
2010年11月02日 19:10:25
7楼
一个生姜一个胡椒,没有区别。
回复
zhanghuihanxue
2010年11月03日 14:26:26
8楼
新鲜,第2个好。因为冷凝器换热均匀。达到一定温度一样过冷。
回复
hqh1981
2010年11月04日 10:35:24
9楼
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率
回复
shandian2298
2010年11月04日 11:24:32
10楼
楼主对冷凝器的概念有无,同样多的通管,就有同样的换热量,第一种如果有过冷,说明这些铜管的换热量就有余量。
你的图画的红线的冷凝线段比黑线短,同样的铜管应该线段长度一样,这样红线还要向左边延伸,那不是冷凝温度低,而且过冷温度也会低,所以,第二种方案也过冷。两种方案没有区别。
举例,如果把这些铜管堆在地上,你把最下面的一排拿出来放到上面,这些铜管没有悬在空中,而是倒数第二排又变成最底下的了。
回复
bass007
2010年11月04日 13:48:09
11楼
其实如果按照楼主想要增加过冷,我觉得可以预留几根管作为过冷,在进入过冷区前增加储液罐的做法。。。。。

但是实际上来说,减少部分面积、增加过冷,这种做法应该只能说针对是在系统当中。而且好坏是不一定的。一方面减少了两相区的高效换热面积,另外一方面增加了系统的过冷度,进入蒸发器的低干度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单纯的换热器设计,应该是在给定的进出口条件来进行设计的。如果把冷凝器放到系统当中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是管内管外的能量平衡,另外一方面是换热能力的限制。

其他就不多说。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bass007 于 2010-11-4 14:16 编辑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