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报(2005年)
hao3ren
hao3ren Lv.12
2006年02月08日 00:34:18
来自于农田土整
只看楼主

第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1-5    西安市是水利部批准的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之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性措施来抓。特别是2004年被列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以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建设内容,农业节水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共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80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5%,初步实现了农田灌溉节水化,有力地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1-5

  


西安市是水利部批准的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之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性措施来抓。特别是2004年被列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以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建设内容,农业节水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共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80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5%,初步实现了农田灌溉节水化,有力地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节水灌溉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事业,针对群众投资能力有限的实际,市政府研究决定,自1997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同时,对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各种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市级财政再拿出足额的配套资金。据统计,2004年全市共投入农业节水建设资金503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达3393万元,占总投入的67%,取得了年节水能力超过2亿立方米的显著成效。
  二、依据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农业节水的总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统筹使用"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以工代赈水利项目等资金,依据《农业节水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资金和工程建设,提高了投资强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为提高管理水平,市财政拿出20万元资金,开发了节水灌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已建项目和拟建项目进行管理,既便于制定投资计划,也便于对建成工程进行效益跟踪。在项目前期申报和实施方案编制上,全市采用统一的标准文本;为确保投资效益,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所有拟建项目都进行了量化考核审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三制"管理,认真落实工程建设各方的责任,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施工规范关和阶段验收关;对已成工程的运行管理,严格要求做到制度、人员和措施"三落实"。
  四、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各地在编制节水灌溉实施方案中,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并紧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农作物种类选择节水灌溉工程形式;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公开筹资情况;工程建后的管护,灵活采取公司经营、个人承包或者村组管理等形式。这样做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减少了农业灌溉总用水量。项目区的农民高兴地说:灌溉用水方便了,用水时间缩短了,粮食增产了,干群关系融洽了。
  五、注重实效,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西安市政府始终本着农民方便、实用的原则,以群众满意做为实施项目的出发点。近年来大规模发展的以暗管输水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普遍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民把暗管输水形象地称作"田间自来水"。户县蒋村镇同兴村,在发展管灌前用河水浇地,杂质多、浇地不方便,想发展大棚菜但效果一直不理想,用井水管灌后,水质好,对瓜菜生产非常有利,现在已成为西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也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周至县集贤镇金凤村2000亩低压管道工程实施后,全村粮经作物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到4:6,仅此一项,就使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多元。节水灌溉工程的显著效益,激发了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户县、周至、蓝田、阎良等区县农民群众踊跃缴纳自筹资金,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六、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在节水灌溉飞速发展、初步实现农业灌溉节水化的同时,西安市已开始向农业节水的深度和广度进军。2004年在工程的布局上,重点向缺水地区、长期灌溉有困难的地区和岭塬地区倾斜;在项目建设内容上,实现从水源到田间管道、渠道全面配套,真正使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发挥节水、省电、省劳、方便、增产等效益。周至县东南塬区竹峪乡的东大墙、凤凰岭两村3000亩节水项目建成后,把水送到了梁顶、沟底,使全村95%以上的耕地面积有了灌溉保证,过去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西安市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探索种植适合当地特点的主导作物的同时,也针对许多农作物灌溉制度研究普遍滞后,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开展了高产农作物和猕猴桃、石榴、葡萄等经济作物最佳灌溉模式的研究和调查,市财政每年也相应安排15万元经费,专项用于此项工作。
  七、政府重视,部门配合,齐心协力抓节灌。在发展农业节水中,西安市市级水利、计委、财政、农业、扶贫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市计委负责以工代赈、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的前期申报和落实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并对拟建项目资金预算进行评审;市农业局按照农业节水的总目标,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项目的落实;市水务局负责专项资金计划的编制与下达以及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总结验收等工作。各职能部门的有机配合,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运转,促进了节水灌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免费打赏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4:45
2楼


第2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1-7

  天津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滨海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水资源短缺这一主要矛盾,以"建设节水型城市、发展大都市水利"为治水目标,始终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农民公共参与的机制;农业节水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节水灌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7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2%,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水利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各区县水源状况,因地制宜编制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全市按照山丘区、井灌区、地面水灌区和旱作区等四个区域,对各种节水技术及措施进行合理配置及集成,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同时,结合各区县经济条件、农业种植结构等,确定重点发展模式。在蓟县、宝坻、武清、宁河、静海等产粮区县重点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环城郊区的设施农业种植区,重点发展滴灌、渗灌、微喷灌;塘沽、大港、汉沽等三个滨海区,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围绕葡萄和枣树等特色种植,重点发展管道输水与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农业增效和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提供水利保障。为确保《规划》任务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还责成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详细的分步实施计划,层层分解任务指标。由于目标制定合理,采取措施得力,据统计,近年来天津市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平均在20万亩左右,超额完成了既定的规划任务。
  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全面推动。天津市里自沽灌区是有3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大型灌区,自1998年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来,累计完成投资6700多万元,对11.76万亩灌溉面积进行了节水改造。改造后的灌溉面积,年节水能力达到3000多万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600多万公斤。里自沽灌区节水改造取得的显著成效,带动了其它重点大中型灌区开展节水改造的积极性,目前已有6个重点中型灌区和1个大型灌区编制完成了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待有关部门审查批复。市委、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自1996年以来,共建成17个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示范区,控制面积近10万亩,带动全市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0多万亩。大港区中塘镇、汉沽区茶淀镇、津南区农业科技园区等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分别围绕枣树、葡萄、花卉等特色种植,对管道输水灌溉、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展示和示范,带动了周边地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快速发展。津南区农业科技园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集名贵花卉、高效农作物的科研、开发、生产、深加工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为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发展节水灌溉,市财政每年拨出1000多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全市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补助,区县财政和乡镇也相应给予一定数量的匹配资金;对通过"一事一议"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市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为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天津市水利局充分发挥节水灌溉试验研究中心和灌溉试验站的作用,利用试验场地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设施进行试验、展示和研究,分批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观、培训;各级抗旱服务队、乡镇水利站具体负责现场指导农民掌握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和管理。为普及农业节水知识,让农民及时了解节水灌溉新信息,市水利局以《天津市农水科普信息》为平台,及时将技术和信息传达到农村和农民手中。
  改革机制,增强意识,促进节水。近年来,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购买产权等形式,对2万多处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改革。同时,积极探索并推进农业灌溉计量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按亩收费转为按方收费。静海县台头镇灌溉供水工程、宁河县后棘坨节水示范工程、塘沽区中心桥灌区、南窑园田区等均实行了水表计量、按方收费。为鼓励和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宝坻、宁河、汉沽等区县结合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工程的建设,把灌区内末级渠道的管理与使用权移交给农民,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田间的用水和工程管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从过去被动投劳变为主动投资建设与管理灌溉工程,既提高了灌区用水效率又缩短了灌溉周期,降低了灌溉成本。依据沿海的特点,近年来天津市还在发展海水养殖,置换淡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和水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天津市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在全市连续遭受七年干旱、地表水几乎枯竭、每年农业受旱面积都在200万亩左右的情况下,快速发展的节水灌溉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适时、可靠的用水,农业生产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各种作物的亩均产量与正常年份基本持平或有所增长。如小麦、玉米亩产量分别由平水年1995年的272公斤、340公斤提高到干旱年2001年的282公斤、356公斤。二是城市郊区的农业种植区,依据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高产、高效、低耗水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大幅提高。耗水量较大的水稻种植面积从100多万亩压缩到20万亩左右,小麦由220万亩压缩到130万亩,优质粮食品种逐年提高;耐旱的棉花种植面积今年达到128万亩。三是缓解了城乡用水矛盾。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部分区县在削减农业引调水的情况下,通过采取抗旱和节水工程建设等措施,基本保证了正常农业生产用水。四是取得了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经测算,全市节水灌溉与传统灌溉相比,年节水能力达到7亿多立方米,年增加农业生产能力折合粮食13.8万吨,估算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可达2.77亿元。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5:00
3楼


第3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1-19

  为加强灌溉试验等基础研究工作,水利部于2002年11月成立了灌溉试验总站。总站设在农田灌溉研究所,负责全国灌溉试验站网业务活动的组织、管理与人员培训,承担全国灌溉试验资料、灌溉农业基础数据的汇总、分析和编报等工作。
  两年来,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与灌溉试验总站的努力下,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03年4月,水利部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了全国灌溉试验工作会议并举行了灌溉试验总站揭牌仪式。工作会上,研讨了灌溉试验研究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部署了下阶段灌溉试验研究工作;讨论了《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布置了《全国灌溉用水定额》调研工作。根据会议精神,2003年6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灌溉试验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全国32个省区中心试验站和91个重点试验站。2003年12月,召开了全国灌溉试验站工作会议,研讨了《全国灌溉试验站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部署了全国灌溉试验资料(1987-2002)整编和全国灌溉试验协作研究工作。2004年2月,印发了《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工作方案》和《各级灌溉试验站岗位设置及设备设施配置》参照标准。2004年4月,灌溉试验总站举办了3期"灌溉试验方法与新技术"培训班。
  目前,各级灌溉试验站正按照《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工作方案》,加快试验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开展灌溉试验资料整编和全国灌溉试验的协作研究。据了解,河北、山西、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省区中心试验站已正式挂牌;山西、吉林、山东、湖南、广西、重庆、新疆等省区的重点试验站已落实了相应的人员编制,并落实了部分试验站建设与运行经费,正在按照要求配置试验设施设备。灌溉试验站及所代表区域的基本情况收集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展开,预期2005年6月底完成;1987-2003年灌溉试验资料整编工作也已全面开展,预计2005年年底完成;灌溉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和主要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等协作研究,部分试验站已按要求开展工作,正在收集有关资料。
  为使《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工作方案》落到实处,下阶段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前期规划论证的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各级灌溉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与仪器设备的配置。
  2、继续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灌溉试验方法与新技术培训班,使更多的灌溉试验从业人员都能接受至少一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3、完成全国1987-2003年灌溉试验资料整编。在各省区整编的基础上,系统整编全国1987-2003年灌溉试验资料,汇入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撰写全国农业灌溉用水现状报告。
  4、开展全国协作研究。组织全国具备工作条件的灌溉试验站,对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关系、灌溉水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灌溉农业投入产出状况等进行系统调查与研究,通过3-5年的工作,提供完整、系统的基础数据与研究报告。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5:21
4楼


第4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1-19

  湖南省茶陵县地处湘赣革命老区,是一个有名的山区贫困县。2003年以来,积极发展民营水利,通过对现有适宜发展渔业、养殖业的山塘、水库的使用权、经营权进行拍卖、租赁和承包,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水利建设,促进工程建设与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拓宽了水利投融资渠道,盘活了水利资产,解决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主体缺位、管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两年来,茶陵县共吸引民间资金9600多万元,占全县水利建设总投入的60.4%;共发展小型水库、山平塘等民营水利工程1.05万余处(其中新建工程1587处),占全县水利工程总量的44%;全县民营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15.4万亩,占全县水利工程总灌溉面积的42.7%。
  茶陵县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和介绍民营水利,及时将改革的目的、目标、措施等传达到村到户,并耐心细致地做好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民营水利的认识,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改革氛围。同时,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民营水利。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乡、村及有关职能部门均设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并将民营水利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县、乡两级政府在推进民营水利工作中,注重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妥善处理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工作落到实处。
  3、分类指导,民主决策。一是从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考虑,加强指导。对规模和效益较大的重要工程,大力倡导股份合作制形式;对小型工程设施,鼓励采取租赁或拍卖管理权、使用权的形式;对已经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工程,重点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二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采取的每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工程承包、租赁方式和办法的选择方面,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主决策。
  4、阳光操作,效益兼顾。规范并严格履行民营水利改革运作程序,对确定改革的工程,提前15天发出公告,就有关问题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最后召开村(组)民代表大会,确定山塘水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公示工程标的,由资产所有权单位主持公开竞价招标,出资额最高者中标,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同时,注意兼顾多方利益,确保经营者通过投资行为获得工程经营和收益权;确保村民通过转让水库经营权、水库周围土地的使用权,获得灌溉用水权。由于合同明确了经营者和用水户的责任和义务,防汛保安和工程管护等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5:35
5楼


第5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3-30

  "建后管理"是当前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山西省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过程中,加强建设管理、狠抓工程管护,探索出了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新机制。

  一、出台扶持政策,强化规范管理。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山西省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和《山西省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并连续将2003、2004年定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管理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竞赛活动的通知》。各县市按照省水利厅有关要求,普遍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办法,从运行机制、水源保护、水价核定、水费计收、财务制度、档案管理等方面规范工程管理。

  二、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山西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坚持走"明晰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之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工程形式,建立起了三种运行管理模式:一是集中联片供水工程管理模式,包括水利局直管、乡镇水管站管理、股份制管理、拍卖经营权管理四种形式;二是单村提引水工程管理模式,包括拍卖经营权、租赁承包、股份制、集体管理、水管站管理五种形式;三是旱井水窖单户工程管理模式。目前,全省3万多处农村饮水工程都落实了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人,其中,拍卖经营权占工程总数的4%、股份制占工程总数的3%、租赁承包占工程总数的68%、水利部门直管占工程总数的20%。

  三、严格核定水价,实行公开收费。针对集中供水、提水、引水、蓄水等不同工程类型和经营性用水、生活用水等不同用途,山西省由物价部门牵头,采取价格听证会等形式,多方参与,合理核定水价。同时,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和水费账务公开制度,做到了"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每处工程都将供水、卖水、管水条款及水价构成、种类用水价格公布于众,让群众吃上明白水、放心水,管水人管上清白水。目前,全省所有集中供水工程都核定了水价,实行公开收费、以量计征的工程占核定水价工程总数的80%。

  四、多种方式提取大修费和折旧费,严格"两费"使用。山西省提取大修、折旧费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直接从水费中提取大修折旧资金;二是对于经济条件差、工程运行费用较高、水费一时难以足额征收的地方,由受益村集体划出一定土地面积,作为更新基地,以更新基地的收入缴纳大修折旧金;三是利用以水养水的办法提取大修折旧金,即利用饮水工程的富余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按市场价格向工矿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供水,以补充水费收入的不足。目前,全省已累计提取大修折旧费2600多万元。在"两费"资金使用上,该省采取"专户储存、集中管理、严格审批、专款专用"的办法,层层把关。同时,还加强了对"两费"资金的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执行专款专用。

  五、强化服务意识,构建服务网络。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山西水利部门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参与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技术指导,监督合同执行。长治、晋中、临汾等市还建立了多级管理组织,落实分级责任,每处工程除落实了具体管理机构外,村级还成立村民评议委员会,乡镇成立以水管站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组织,县级水利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服务部门,形成了"四级管理层次",确保所有工程一次投资、定期更新、永续使用。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农民用水协会2600多个。

  六、注重科技含量,提升服务水平。山西省水利厅依靠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在工程管理设施上下功夫。采用变频技术、水位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降低工程能耗,减少水量损失,压缩管理人员,达到有效降低工程运行成本的目的。采用智能IC卡预付费系统和触摸屏水费查询系统,实现由"先用水后交费"向"先付费后用水"的转变,并且及时公布水费收缴情况,做到了公开、公正收费,提高了服务水平。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5:48
6楼


第6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3-30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加快推进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带队赴山东省检查春灌用水及春耕生产情况

  为保证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实现夏粮丰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水利部于2005年2月24日向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春灌用水管理 确保夏粮丰收的通知》(水农[2005]66号),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切实加强春灌用水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开辟水源,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春季农业生产,为夏粮丰收提供保障。
  2月28日~3月2日,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带队赴山东检查春灌用水和春耕生产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先后到德州、聊城、济南三个市的灌区基层和农民家中,详细检查了部分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农村人饮解困和春灌用水及春耕生产情况,仔细听取农民群众和基层单位对中央文件精神和水利工作的反映,并在济南与山东省副省长陈延明及省水利厅有关领导就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村水利工作建设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中,翟浩辉副部长指出,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宗旨,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的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化,是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制定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他强调指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求,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保障。
  最后,翟浩辉副部长对今后的水利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的首要任务,保证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卫生的水,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以节约资源促进减少污染,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做好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水利部门对保护水资源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水利工作者要为维护河流湖泊的健康生命不懈努力,切实保护好水源地。当前要特别做好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保证达标供水。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解决洪涝灾害,首先要给洪水以出路,努力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从洪水入海为安向向确保安全、注重雨洪资源利用的转变,实现人水和谐;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关键是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要从体制和机制入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防治水土流失,在综合治理的同时,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修复能力;治理水污染,根本是发展绿色经济及加大依法治污力度,严格排污权管理,从源头杜绝并治理水污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水和谐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6:05
7楼


第7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4-5

  在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一些地方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由协会组织农民积极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广西自治区制定了去冬今春在全区组建1000多个农民用水协会的目标,要求每个乡镇至少选择一个村开展农村小型水利改革试点,每个试点村至少组建一个农民用水协会。截至目前,全区已经组建用水协会870个,各地以用水者协会为主体开展冬春水利建设,成为广西一些县市的一大特色。
  扶绥县成立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64个,在去冬今春水利建设中,各协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和劳力,共投入资金175万元,硬化渠道19.7公里,维修机电泵92台,维修闸门33座,清淤渠道450公里。
  横县每成立一个用水者协会奖励4000元水利维修经费,目前已组建农业灌溉用水协会70多个,协会以"一事一议"形式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68项,投入资金788万元。
  平乐县"新田水库西干渠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组织1000多名会员进行渠道清淤,完成了17.5公里的渠道清淤维修任务。
  象州县"龙富村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实行民主管水,科学管水。通过召开例会,一致通过了筹资30万元,新建防渗渠道2.6公里的建设方案。渠道建成后,将增加灌溉面积500多亩,基本解决该村灌溉用水问题。

  河南省固始县先后在梅山、鲇鱼山两大灌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195个,在11个中小型灌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15个。去冬今春,固始县通过这些协会牵线搭桥,组织动员25万劳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迅速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各乡镇、村将今年的农建任务分解到各协会组织,各协会及时召开用水户代表大会,把群众所承担的工程任务和效益向用水户讲清楚,再将工程任务分解到用水户,解决了工程的建设问题。
  该县分水乡计划用三年时间,实行以工换工、以工还工的办法,将全乡4万亩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全部改造一遍。今年乡政府把任务分给16个用水者协会后,16个协会立即召开了用水户代表大会,让群众对投工投劳进行评议。评议通过后,由16个协会会长代表用水户签定了分水乡2004-2007年末级渠系改造出工协议。2004年11月底,16个协会组织的5700个用水户,每户出动1名劳力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大干水利的场面。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四分干小庙用水协会位于漳河灌区末端,辖4个村、28个村民小组。过去,因渠道淤积严重、引水不畅,设施毁损、难以计量等原因,导致上下游用水秩序混乱,供水单位与用水单位、村与村、组与组用水矛盾很多。针对这种现象,2004年用水协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村民对干渠进行了疏挖治理,共计投工5600个,疏挖干渠10公里,完成土方1.4万立方米,配套涵闸45处。工程完工后,灌溉效益明显提高,用水秩序大为好转。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6:39
8楼


第8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4-7

  去年以来,一些省水利厅的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就当前农村水利的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收到良好效果。

  湖北省水利厅厅长段安华两次带队深入县乡,分别就民营水利发展情况和乡镇水利站改革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关于孝感随州两市民营水利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咸宁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报告》,在湖北省多家刊物上发表,并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对乡镇水利站改革调查报告的批示是:"道坤(湖北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安华同志深入实际,研究问题,面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新情况,突破过去的习惯思维和做法,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发展水利事业的建议,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省直各部门领导同志学习。建议转发此文。"在2005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湖北省水利厅厅长段安华作了题为《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努力促进基层水利健康发展》的典型发言,文章刊登在《中国水利》2005年第二期上。

  湖南省水利厅厅长王孝忠,带队深入株洲市的攸县和茶陵县,专门调研两县民营水利发展情况,撰写了《关于发展民营水利的调查》一文,发表在湖南省政府《调查研究》2004年第5期上。湖南省委副书记戚和平批示:"孝忠同志:看后很受启发,要总结、推广这两个县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民营水利,促进我省水利事业的发展。"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铁牛对农村税费改革后河南省农村水利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一文,发表在河南省政府《调研与决策》2004年第15期上。河南省副省长吕德彬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铁牛厅长对河南水利建设的现状非常了解,情况吃得透,问题看得准,符合我省省情,所提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三乱’不能等同看待、农村水利的公共物品属性、税费改革后农村’一事一议’怎么进行等的看法很有深度。我省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艰巨,应下决心决策。呈树平书记阅示。"

  现将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铁牛撰写的《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一文附后,供各地参考。


  附件:《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附件:

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王铁牛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和面向农村的各项水利集资,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方式、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提出了发展农村水利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是农民,投入方式主要是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向农民征收的基金、集资,在组织形式上主要依靠政府层层下达任务、组织发动,农民投劳投资,国家适当补助。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将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由于投入方式、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建设管理机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入主体的作用
  1997年至2002年全省水利建设投入约为365.5亿元,其中财政投资54.8亿元,占总投入的15%,"两工"折资约231.9亿元,占总投资的63.5%,群众集资60.3亿元,占总投资的16.5%,乡村投资约12.2亿元,占总投资的3.3%。 农村税费改革后,从2002年起逐步取消"两工"和面向农民征收的政府性基金、集资,农田水利建设由村民实行"一事一议"来解决,势必会造成农村水利建设出现较大的投入缺口。据我们对全省情况的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出现的投资缺口,2003年为28.69亿元,2004年将达35.7亿元。
  (三)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没有更多的资金补助农村水利建设
  在目前地方财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税费改革后政府补助农村水利建设将更加困难。以开封市为例,2002年市本级财力为4.6亿元,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财力为1.5万元,工资发放、政府机构运转非常困难,对于这样工资发放都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维持的省辖市来说,要依靠市财政投资来搞农村水利建设可以说是一句空话。县、乡两级财政更是如此。尉氏县是开封市经济条件最好的,2002年可支配财力15107万元,仅债务一项就高达83076万元,县财政保工资保机构运转都需要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更谈不上拿出资金兴建社会公益事业了。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6:46
9楼
(四)"一事一议"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约束力
  一是在现行文件中规定"一事一议"的范畴仅限制在一个村内,而农村水利项目不仅涉及一个村,更多的是涉及到几个村、几个乡,有的甚至跨县。按现行的"一事一议"政策规定,这些工程不能议。二是村民委员会的组织问题。在推行承包制以后,从过去的"生产队"演化过来的"居民小组",从"生产大队"演化过来的村,似乎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村民委员会很难组织好"一事一议"。 三是现行的"一事一议"政策,缺乏监督执行的规定,就是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通过了一项决定,在执行时大部分农民都能按照决定行事,但是很有可能个别人不执行从而导致议的事情执行不下去,缺乏约束力。
  (五)增加了灌区水费征收难度
  2002年6月22日,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禁在农业税征收期间搭车收交其它费用的紧急通知》,其中规定:关于征收水费问题,待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省税改领导小组,作出具体规定后,再按规定执行。虽然在2002年8月20日又下发了《关于农业水费征收问题的通知》,规定农业水费仍按中央和省有关文件执行。但由于错过了黄金时间,致使2002年的农业水费征收率大大降低。据全省水管单位统计,水费征收率由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的81%,降至税改后的不足50%。夏征期间是农业水费征收的黄金时间,今后的水费收取不能和农业税一起征收,错过这个时间后水费的征收将非常困难。
  (六)基层服务体系受到冲击,农村水利工作职能难以履行
  在税费改革的有关配套措施中,重要的一条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 "。这对人员本来就不足的乡镇水利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冲击。税费改革前,全省每个乡镇都设有水利站,有3-5名水利员。税费改革后,乡镇水利站只能保留1-2名专职水利员。在经费上,县财政每年负担水利人员工资人均1500元,乡镇财政负担1500元,就是说水利员年人均工资收入是3000元。即使这样,许多乡镇也不能落实。村里农村水利工程"五护员"的报酬过去是从乡镇统筹中支付,现在这块资金已经没有了。由于工资低且没有保障,导致基层水利队伍不稳,水利员工作积极性受挫,影响了基层水利服务站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农村税费改革虽然给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统一的税收制度将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村财政金融工作的宏观调控,全面落实国家加强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上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找出一条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路子,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理解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保证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1、要搞清国家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税费改革后,不是不需要搞农村水利建设,而是要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村水利活动。同时,国家还规定:在"两工"逐步取消后,"属于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这充分说明国家已考虑到水利的特殊情况,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动用农民工,只是要规范,并不是不允许动用农民工。
  2、不能错误地把农村水利建设与加重农民负担混为一谈。农村税费改革的中心是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指减少不合理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农村水利建设的目的是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属于生产性投入范畴,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性措施,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并不是因为组织农民利用农闲季节搞农村水利建设造成的。
  3、要正确处理好适度建设与农民休养生息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需要淡化政府行为和干预程度,但是,绝对不应也不能离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关键是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改变以往各级领导花费较大精力去层层组织发动的状况,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抓规划、抓政策、抓法制、抓引导、抓服务上来;二是从注重规模声势,转移到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实效、注重质量上来;三是从以往只讲投入,不讲产出,转移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上来。
  (二)明确农村水利的公共物品属性,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
  一是争取中央加大对河南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和不同级次政府的事权和财权配比机制,以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和参与信心;二是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保证农村水利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纯公益工程投资额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三是对跨村、跨乡、跨县的农村水利工程,采取分级投资、分级管理的办法,按照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受益范围,将水利建设项目分为省管项目和地方项目,省管项目由省和受益市按受益程度、受益范围、经济实力共同分担;地方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地方投资建设,对一些纯公益的跨行政区划的重要水利建设项目,省里给予适当补助。四是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办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五是实行以奖代补,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扶持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制定政策,规范"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村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及时制定和完善"一事一议"的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村内事业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决不能把"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变成农民负担的固定项目。
  1、明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目前,在我省应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需要进行"一事一议"的农村水利项目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防洪除涝工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抗旱水源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项目范围只限于受益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项目,并与农民商议,由农民签字认可,实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不准搞强迫命令。确需农民投劳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农民只出工,不得要求农民以资代劳;需跨村使用劳动力的,应采取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形式,不能平调使用农村劳动力。
  2、制定合理的筹资筹劳上限控制标准。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公益事业任务,分类确定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上限控制标准。如在我省豫北、豫中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适当提高筹资的上限控制标准;豫西和豫北吃水较困难的地方可适当提高筹劳的上限控制标准。
  3、明确议事规程。属于农民筹资筹劳范围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应于年初提出具体预算,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批准后执行。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根据村民会议的授权。村民委员会可以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筹资事项。村民代表会议应当有依法产生的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参加,村民代表会议所做的决定应当经全体村民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4、加强对"一事一议"活动的监管。现阶段,农民仍是农村水利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受益者和主要投入者。因此,加强监管,确保"一事一议"规范有序地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事"可议,所议的"事"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真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其次,"议"的程序不能忽视: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另一方面,还得采取措施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情况的发生。第三,要成立由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村民监督、上级审计,防止村级费用被截留、平调和挪用。
  (四)深入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自1990年开展以来,共有92个(次)市地、333个(次)县获杯,150个(次)县获牌,受表彰的县级领导干部974人(次)。目前,全省每年评出6个获杯市、30个获杯县、13个获牌县,对获杯县的3名副县级以上主要领导由省政府根据获奖次数给予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和授予荣誉称号。同时,对获杯市县和获牌县进行资金上的奖励。"杯赛"活动中的优胜单位和先进单位,特别是连续多年获奖的市、县,组织带领群众,多方筹资投劳,坚持不懈大搞农村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广大群众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特别是冬春季节,大规模的农村水利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发挥作用的战场,改善了农村社会风气,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还促使农村资金向发展生产的领域流动。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杯赛"活动所建立起来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符合河南的实际,适应当前农村的生产经营体制。因此,今后一个时期,从推动农村水利建设来说,"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仍然是最好的组织方式。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7:02
10楼

第9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4-7

  2004年,北京市农业节水工作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按照"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的思路,认真实施市政府批复的《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综合节水,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2004年全市农业用水量为13.3亿立方米,比2003年下降0.5亿立方米。
  一、依靠先进观念促进农业节水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按照水利部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的要求,组织市水利科研所和有关区县水资源局就北京市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进行调研评估,对2000年制定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进行了评价和修订,为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是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通过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工程措施,推广土地平整、秸秆还田、化学保水剂等农艺措施,推行计划用水、科学灌溉、用水户参与等管理措施,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真实节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大目标。自2001年至2004年,全市世行节水灌溉项目累计投资2.3亿元,完成节水面积20多万亩。
  三是实现再生水和雨洪水资源化。2004年,结合通州新河和凤港河、大兴北野厂、房山周口店等灌区节水改造,充分利用高碑店、黄村卫星城等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7000万立方米,发展再生水灌溉面积10万亩,减少地下水开采2000万方,节电800万千瓦。在雨洪水利用中,密云县沙厂灌区流域网络化集雨灌溉节水、平谷区挂甲峪小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节水项目,将节水灌溉与田间蓄滞雨水相结合,将新技术推广与节水工程措施相结合,将节水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依靠科学管理提高农业节水成效
  一是完善节水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编制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准确掌握地下水开采量,制定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机井水表安装维护规程》,印发了《关于加强农用机井管理的意见》,组织区县研究、制定了《农用机井管理办法》和《机井管理手册》。
  编制节水投资定额。为强化项目规范管理,配合市财政部门项目库管理,编制完成了《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参考投资定额》及《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水源井凿井工程参考投资定额》。
  二是全面推行机井计量管理。2004年市水务局组织区县水利局、基层水务站和市科研技术单位,完成了机井GPS定位、普查上图、安装水表工作。目前,全市机井42423眼,已装表40735眼,占96%。农业机井26333眼,已装表26058眼,其中1000眼机井安装了远程抄表装置,部分用户安装了具有预付费功能的IC卡水表。全市机井基本达到了"一井、一表、一卡、一号、一数"(即每一眼井安装一块水表、编一个井号、建一张档案卡和一个定期统计上报的取水量数据)管理的要求。
  三是积极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加强用水管理。截至目前,北京市以自愿、公开、民主的原则,成立农民用水管理协会及用水小组共计289个。其中密云县采取乡镇建协会,村级建分会的形式,全县在民政局注册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7个,村级农民用水者分会5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规范、财务公开、民主参与等特点,受到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促进了郊区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三、依靠高新科技提升农业节水水平
  一是推广精准灌溉。结合国家农业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推广精准灌溉。在项目区内利用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雨量报警等田间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实现节水灌溉自动化,达到适时适量灌溉,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截至2004年底,北京市根据不同类型区,因地制宜地先后建设了20个高标准精准灌溉示范区。
  二是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北京市自2000年开始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共建成固定墒情监测站38处,墒情巡测点60处,已初步形成控制全市的监测系统。截至目前,已采集墒情数据近10万条,为及时发现旱情,掌握旱情发展动态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是实施科技推动。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2004年组织科研单位、院校的专家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销售企业召开了三次农业节水发展研讨会,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分析全市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潜力,提出了推动全市农业节水工作发展对策。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8日 00:37:13
11楼

第10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5-4-11

  河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是冬小麦主要生产基地,同时,又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十年九旱,年年抗旱的主要省份之一。虽然去冬降水相对较多,但春播的形势依然严峻。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意见》,确保今春农业生产,实现夏粮丰收,河北省采取多种抗旱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为保春耕生产用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制定科学调配水资源预案,确保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今年是河北省1997年以来蓄水形势最好的一年。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共蓄水30亿m3,其中18座大型水库蓄水27亿m3,比常年同期多3.6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可达25.6亿m3;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降幅小于往年。今年春季,全省22处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预计需水量18.6亿m3,由于蓄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中南部石津、冶河等13处灌区可满足用水需求;北部的滦下、秦皇岛的引青灌区等9处灌区不能保证供水;唐山市农业缺水达4.6亿m3;秦皇岛市需从桃林口水库调水1000万m3用于农业灌溉。针对今年蓄、用水实际,河北省水利厅及时组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用水预案,要求各地立足现有水源,统筹考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科学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千方百计增加灌溉水源,最大限度地保证春耕生产用水
  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各地利用春播前的有利时机,对春灌设施进行了维修、配套,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了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加快了对9处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和中小型灌区的维修、清淤、配套和扩建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还新建了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工程;同时,在中南部地区还推广了以衡水市为代表的咸淡水混浇技术和以沧州市为代表的苦咸水淡化和降氟技术。河北省水利厅根据去年12月以来全省各地降水、地表蓄水量、地下水水位、土壤墒情等情况,已对全年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预测,掌握了各地冬小麦播种面积和春播面积、需要浇返青水和春播白地造墒的时间,做好了春季农业高峰用水期的准备工作。石津灌区已于3月11日开始春灌,预计可在5月上旬结束,引水量约3亿多m3,灌溉农田约140万亩·次左右。
  三、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几十年来,河北省农村水利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干旱的能力,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对日益恶化的水环境,河北省省委、省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将"发展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农业"作为确保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把节水灌溉工作列入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府有限责任目标考核管理。在水利部门的组织下,因地制宜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在粮食作物主产区,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加田间"小白龙"的输水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适时适量灌溉模式;在山丘区,重点推广小型微灌工程模式;在棉花主产区,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工程模式;在牧草、苜蓿种植区,发展大中型喷灌机组模式。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365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4.7%。节水灌溉的发展,不但有效地缓解了农业用水危机,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还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全省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